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体系力量的分配、对比以及大国关系的战略态势是一个国家判断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的首要依据,而判定一项外交政策的正确与否只有一个标准,即其所追求的国家利益是否限定在国家力量所及的范围内,是否维护了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的长期利益。从二战后的总体形势来看,中国奉行的"一边倒"政策并不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2003年,美国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组建联合部队,对伊实施"斩首行动",发动了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战争。在这场战争前后,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法国并没有像英国一样追随美国,而是在立场上与美国相左。在这场战争前后,法国外交政策大致经历了三次调整,每一次都体现出后冷战尤其希拉克总统时期法国外交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中等国家"概念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二战及战后初期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之际,在战争中崛起的加拿大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根据自己的实力提出了新型的中等国家概念,在不断的外交实践中,中等国家理论也得到了发展,丰富了现代国际政治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关于民族主义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虽充满争议,但曾做出历史贡献。斯大林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较为丰富,早年即洞悉了民族问题和民族主义的阶级实质并延续了这一思想火花,长期鲜明地坚持维护国际主义、反对民族主义的立场,并多次强调和论述了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即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重要性。斯大林在论述民族主义方面曾有的贡献不容抹杀,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5.
作为"二战"策源地的欧洲,表现"二战"与大屠杀题材、反思战争和人性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21世纪以来,欧华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二战"记忆书写,透过长篇小说的宏观视野表现欧洲乃至人类史上的战争灾难、生命创伤和灵魂救赎主题。作品或强调以个人记忆抵抗集体遗忘的写作,或在特定历史场景中打捞战争往事,或彰显人类面对大屠杀悲剧时的爱心拯救,或呈现"活在纳粹之后"各色人等的生命图景,发掘美好的人性、爱情及和平愿景之于战争的超越力量。这些"二战"记忆书写,成为欧华作家长篇小说创作超越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6.
左双文  朱怀远 《学术研究》2008,12(4):100-107
1947年6月9日,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考虑,单方面宣布开放对日私人贸易.这一加速复兴日本经济的措施,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国民政府和民众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一涉及中华民族重要利益的事件作出了迥然不同的反应.在各界激烈的反对声中,国民政府却采取了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宣布开放中日间的私人贸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两极格局、国家利益和国民性三个方面论述了二战后至五十年代亚非新兴国家中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认为两极格局是其形成的直接原因,维护国家利益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国民性是其形成的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传统国家利益思想是俄罗斯对外思想和政策的重要组成和影响因素.其形成原因可从地缘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渊源上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至上和国家主义;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危机意识和军事主义;小农观念和民族主义;救世思想和国际主义;意识形态与制度主义.这一思想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并对现当代俄罗斯的内外政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安元巍 《天府新论》2004,16(Z2):288-292
在德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地位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德国的发展方向.作为19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铁血政策"能够获得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普鲁士非常有利,外交政策极其成功,又有国内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俾斯麦个人的一些特点也产生了不小影响."铁血政策"所进行的事业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它能够较顺利的通过武力和战争去统一德意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美国从国际主义“回撤”,对欧洲政策“回归”孤立主义。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综合国力与当时世界力量的中心欧洲相比还不占据优势,致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能实现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意图。美国在与欧洲“脱钩”的同时,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中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但是,美国对欧洲经济的依赖性促使美国以非官方的、经济外交的方式介入与美国利益攸关的欧洲事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实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不仅损害了国际经贸关系,也最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探讨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的孤立主义政策,对于理解二战后全面走向国际主义的美国其对外政策中屡屡出现的“回撤”现象,即出现孤立主义的变种,诸如单干主义、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战略收缩乃至当今的“退群”“脱钩”行为与论调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战场”推迟了三年多时间才得以开辟,总的说来与英美苏三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冲突有关。1942年之前英美没有力量开辟“第二战场”,而1943年之后由于丘吉尔顾及英国利益等因素致使第二战场迟迟不能开辟。作为二战转折点的苏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及对德军的一系列战略反攻,为第二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战场的开辟,是二战中的又一重大转折,它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缩短了战争的进程,加速了法西斯集团的覆灭.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二战题材电影有三种面相:"英雄传奇类抗战电影"、"回归历史的抗战电影"、"反思类二战电影".传奇类过强而反思类不足是中国二战题材电影的特点.欧美国家的二战电影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丰硕成果,而我国导演反思"二战"的视角还不到位.只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本质,并从根本上揭示其形成法西斯观念的内在原因,才能触及"二战"的本质从而达到反思战争的目的.抗战-反法西斯-反战,是认识这场战争的三个有序过程,既切合人们对"二战"历史的认识规律,又符合一般观众思想运行的内在逻辑.对于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来说,"反法西斯"环节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国家利益和国际主义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两大基点,在对外交往中,邓小平既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也重视国际主义原则,利义有机结合,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大国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是俄罗斯朝鲜半岛外交政策的基轴.历史镜像下,朝鲜半岛对于俄罗斯远东领土安全,以及在均势格局中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基于当前朝鲜半岛的局势和地区影响力,俄罗斯以"促统一、稳局势、保和平、无核化"的基本方针在实现国家长期战略利益基本原则的同时兼顾经济存在不足、政治影响有限、安全利益关系全球战略稳定等因素,形成了"政经相容"的利益取向,"维稳求和"的价值取向,"多边互动"的政策取向.在朝鲜半岛的大国博弈中,俄罗斯是能够对朝鲜半岛局势稳定产生影响的重要力量.加强中俄合作对于持续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构建朝鲜半岛多边合作机制,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 ,法国为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力主肢解德国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演变 ,若想重新提高法国的大国地位 ,就必须缓和同德国的关系 ,把对德关系纳入到美国的欧洲政策和全球战略的轨道上来。因此 ,法国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转向了大西洋主义的外交政策 ,完成了法德关系的和解进程 ,使法德两国由近百年的宿敌终于变为盟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初步探讨了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在1953-1955年执政期间的改革举措.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第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第三,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第四,积极调整外交政策.马林科夫推行的这些改革措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政治体制改革,突破了党政领导权力过于集中现象;其次,经济体制改革,使得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最后,调整外交政策,一定程度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尽管马林科夫改革的时间不长,其改革本身也不够彻底,但毕竟是他最先发起了对"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的斯大林模式的正面冲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奥巴马政府摒弃了小布什时期"单边主义"的傲慢和蛮干,其外交政策奉行"新现实主义",力求以对话和协商的姿态解决国际争端、消弭外交裂痕,以赢取多方合作,共同击退国际经济、金融、安全危机,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独尊的领导地位.在中关战略盟友关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不会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发生正面冲撞,但出于美国传统利益以及制衡中国的考虑,奥巴马政府会始终保留着掣肘中国的潜在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二战前,美国在中东的势力和影响是很小的。美国真正卷入中东政治事物之中是二战以后的事情。美国战后随着其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与膨胀,将中东置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之中。从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东政策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并带有某种一致性和连续性。认真地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政府的中东外交政策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展望中东和平进程。本文拟就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韩民国成立。韩国自从成立之日起,其外交政策就是以韩美关系为基石,即亲美的外交政策。而第一共和国时期采取亲美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冷战体制的产物,即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结果以及韩国国内当时的国家经济利益决定的,当然李承晚个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在导致二战后德国和平外交的各种因素中,德国外交思想的延续性是相对而言更为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原因.德国外交思想的延续性蕴含了德国外交中长期不变的战略基础和基本构想.德国要在战略上避免"他国结盟的噩梦"的困境,就必须正确对待自身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并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上认知其影响和价值,从而趋利避害,实现德国的安全与欧洲的和平.这便是德国在二战后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