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黄晖  包细簪 《阴山学刊》2010,23(1):71-74
库切将小说《福》的写作立场置于南非的后殖民语境中,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后现代重写。库切借用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策略,消解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用语言所构建的历史真实感,揭露了历史写作中的权力结构,从而形成了对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颠覆的主题。从对二元对立关系模式的解构这一特定视角,库切的这种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文学解构,可以说是一种非殖民地化的书写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卫·米切尔在小说《云图》中不仅指出了二元对立,更颠覆了二元对立,从根本上消解了西方传统思维模式——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打破二元界限的过程折射出米切尔的解构主义思想以及他对文明与真实的思考:只有看穿二元对立的本质,剥下权力的外衣,才能得到最原始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寓言的形式和象征的手法是霍桑小说创作的重要特点,被作者称为“道德寓言”的短篇小说《教长的黑面纱》是展现霍桑艺术特色和人性哲思的经典之作,细微的心理刻画、环境衬托、象征隐喻,让小说神秘又真切,引人入胜。通过细读文本,总结出情节中的二元对立项,而这些对立项都呈现了罪恶与救赎的不平衡结构,恶总是处于压倒性的优势。运用“二元对立法”分析此文,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原罪、人性本恶的清教思想对当时人们的影响,探讨人性在消除“恶”及赎罪过程中的挣扎和迷惘。  相似文献   

4.
塞缪尔.贝克特的小说《墨菲》多维度地展现了笛卡儿主客对立的心物二元论。"分裂的主体存在"与"自我—群体社会的对立与融合"归纳了作品内部二元对立面的组合,揭示了贝克特对人的存在问题的哲学思考,展示了作品的审美意蕴。墨菲对绝对自由境界的自我探寻以死亡告终。这使他成为二元对立的统一,也使统一消解。《墨菲》标志着贝克特小说实验的发端。  相似文献   

5.
安吉拉卡特认为,传统的西方童话是男权社会的缩影,在童话中女性形象被严重扭曲与边缘化。通过对文本中两组二元对立的颠覆,卡特展示了女性摒弃传统观念的必要性以及由此带来自我觉醒的可能性。通过运用法国女权主义者波伏娃的观点来对《与狼为伴》中的自然主义和二元对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在解决传统社会学二元对立方面,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建构模式是一种有别于单一片面模式和简单综合模式的创新综合模式。它的创新体现在两点:一是以结构二重性为起点和主线、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微观的个人行动框架与宏观的社会结构框架的互构机制,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概念框架;二是通过揭示各社会因素中的反思性特征确立了一种实践视野之上的反思方法。这两点决定了他能够消解传统的二元对立,回归到中介和统一。  相似文献   

7.
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原则是运用于文学之中的重要理论。其目的是利用文本中出现的二元对立结构分析作品,从而找到文本产生意义的途径。通过三组二元对立,即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对立,玛丽生活的喜剧和悲剧的对立以及闯入者托尼和旁观者查理形象的对立,论证《野草在歌唱》中南部非洲的白人在特殊的环境下对自身存在、自我和白人社群关系的焦虑,进而论证白人文明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海男坚持从女性身体写作出发,通过探究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来揭示女性的生命历程,用诗一般的谜样语言展示女性身体的本体欲求.在《桃花劫》这部被称为"女性身体的忏悔录"中海男对当下现实生活世界男性与女性、女性自身之间天使与妖妇、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揭示.达到用身体书写女性难以言说的内心体验,用身体记录故事,通过身体传达那来自灵魂的呐喊与哭泣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路成文 《阴山学刊》2003,16(4):36-41
莫砺锋教授是当代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在唐宋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莫砺锋教授的《唐宋诗论稿》立体地呈现了唐宋诗歌风格的转变,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作为中国“五四时期”京派文学[1]164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同时受到了中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因此产生了具有很多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的短篇小说。但她的作品主要是着力于展现中国新旧社会的变革期女性的形象、命运、束缚与解放等主题。而从西方结构主义文论的角度去解读她的作品,可以有效地从现代文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其作品的结构、人物以及主题。《疯了的诗人》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有着较明显的二元对立项,因此本文将分析小说中的二元对立形式,试图重新认识作品展现的主题与人物。  相似文献   

11.
刘涵华 《殷都学刊》2010,31(1):146-148
暴希明先生的新作<汉字文化论稿>是近期国内出版的汉字文化研究方面的一部优秀论著.该书选取独特视角,从多方面揭示了汉字本身所隐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资料翔实,考释精当,新见时出.表述方式质朴平实,绵密劲健,是一部学术性和平易性兼备的力作.  相似文献   

12.
《柏油孩子》是托妮·莫里森创作的第四部小说。这部小说塑造了表面看去体现植根于基督教和西方哲学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的类型化人物形象,但是小说的发展使得这种二元对立的疆界逐渐消解,莫里森通过这种方式体现了自己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男孩和女孩》是艾丽丝·门罗最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视角来看,小说中的三组对立结构,即空间对立、分工对立和功能对立,展现了叙述者从反叛到妥协的女性性别意识发展历程.叙述者反叛女性身份的失败,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约束、改造和压迫,揭示了加拿大女性的生存困境,说明女性想要通过依赖男性的方式去改变自身弱势地位是难以成功的.女性只有打破传统的社会结构,重新定义女性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属性,才能摆脱被动、从属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彦耘  王晓霞 《阴山学刊》2006,19(2):125-128
杨森茂先生美学论著<艺品论稿>中的"视象诗情"美学观,隐含了深刻的哲学观念和美学思想,提出"把物象的表现与诗境的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主张以"情感"打动人,以"意趣"摄人心魄,凸显了他对近现代美学学科的审视与人文走向的敏锐思考,是对我国传统美学创造性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的《大地》描写了以王龙一家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奋斗一生而发家致富的兴衰史。在小说中,土地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如果把这些象征意义进一步解构,就可以得到一组组二元对立的结构,生和死、安定和漂泊、贫和富、兴和衰、高尚和低下、美和丑、善和恶、人和神(鬼)。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二元对立项在不断交替转换重复,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生命就在这个循环中延续下去。因此,土地的多重意义不仅具有二元对立的结构,更因为二元对立的交替而产生了循环的结构,这对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两极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弥补。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最早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诗经》研究的学术著作。它以全新的思想观点、解读和阐释的优势以及对多学科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整合,把《诗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显示出唯物史观作为学术研究指导思想理论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琼州学院学报》2015,(1):74-79
散文诗集《野草》中蕴含最明显的一个思维特征就是贯穿于24篇散文诗中的二元对立思维。充满悖论的逻辑矛盾,对否定的否定、对矛盾的抗争,以及归于虚无同时抵抗虚无的情感,体现出极其沉重的终极痛苦。其对立的精神苦痛生成于佛学、尼采哲学以及启蒙思想的多重影响。而鲁迅在长期精神斗争中实现了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这对于其人格的铸造和文本的塑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摘苹果之后》主题上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现象、艺术形式上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因素以及意象间的对立画面,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体现了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高超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