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民间信仰”的重新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中,应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区别使用,尽量使用"民间信仰"这一学术术语而不要采用具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封建迷信"一词,应主要采用"民间信仰"来概括现代社会中的民间仪式活动但又不要否认其中可能存在的巫术遗留或巫术倾向。"民间信仰"可以重新界定为:与制度型宗教相对应的一种宗教类型,由广大民众(包括城市和农村民众)基于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祖先、神、鬼及风水、阴阳、命运等神秘力量)的信奉而进行的祭祀、崇拜、占卜、禁咒、灵魂附体等各种形式的仪式活动,这种仪式活动可以发生在家庭、祠堂、登记或未登记的宗教场所内。在"民间信仰"这个大概念基础上应提炼出更具分析性和指导性的"小"概念。只有经历一个类型学比较研究阶段,才能最终完成认清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之宏愿。  相似文献   

2.
新疆奇台县观音阁每年举行两次顺星朝斗法会。文章细述法会过程,并结合鹤鸣山道观举办的朝真礼斗法会以及道教禳星拜斗的科仪作对比研究。通过分析法会所使用的经本《诸神大赞藏经》和《佛留北斗真经》,认为观音阁的顺星朝斗法会是佛道二教与民俗融为一体的典型的民间宗教的产物。对观音阁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新疆民间宗教的研究以及新疆汉族的宗教信仰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传统,并提出了未来民间宗教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个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将人类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探讨了其特征。之后,阐释了杨庆堃及其后的宗教社会学者们对于社区性民间宗教的分析。最后从民间宗教概念的扩展、民间宗教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结合以及民间宗教的跨地区跨文化研究三个方面论述了未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宗教分为官方承认的合法宗教和未经官方承认的民间宗教两大类。中国古代的合法宗教主要是佛、道二教,民间宗教则种类繁多。合法宗教是正教,而民间宗教往往被视为邪教。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源远流长,其形成并风行的原因主要是弱势人群需要有精神寄托,其教主可分为八种类型。根治民间宗教风行的办法是对百姓“富之”与“教之”,对于违法的邪教教主则应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已出现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概念,例如唐代的佛教文献多有"信仰"一词,但其含义是指敬神的宗教情感,并不同于民间信仰的含义.民间信仰是在人民大众中自发产生的对具有超自然神力和超人神力的对象的崇拜.民间信仰与人为宗教相比,具有民间性、自发性、多元性和世俗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的合法化路径,始终是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陕北黑龙潭民间信仰最初通过文物管理所、山地树木园的非宗教身份获得合法社会身份。经过近20年的发展,黑龙潭于1998年终于在当地政府登记成为道教活动场所。以制度性宗教合法化的途径参考,它的"宗教"合法身份的获得理应就此圆满。然而,在2010年黑龙潭的景区规划中,黑龙潭的道观的身份似乎成为一种信仰表达的限制。对此,黑龙潭试图转变其管理者身份,从道观管委会变身为景区管委会,已解决道观身份与景区打造之间的矛盾。黑龙潭的"宗教"合法化问题因而转变成为民间信仰寻求更广泛的社会活动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道教神仙思想与中国民间信仰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道教神灵的产生离不开民众的参与;道教一系列敬神仪式因为不断迎合民众的需要而富于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长盛不衰;民众也期望借助于神灵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简单和脆弱的。儒、释、道三教能够合三为一,共同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中国农民的思想、价值和观念。民间宗教信仰构成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民间宗教是我国社会底层人们的一种信仰方式。通过对民间宗教状况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农民的生活意义和精神世界。民间宗教在苏北的存在状况大体有佛教体系、道家体系、民俗体系和民间信仰四个方面。随着外界约束力的减少,农村民间宗教信仰中出现了管理混乱、工作网络不健全和过分夸大民间宗教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道教之"道",是神仙信仰之"道";道教之"教",是"教化"之"教"。作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以神仙之道设教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显著特征。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神仙道教力求从调节人们的身心关系出发,逐渐形成了注重内在炼养、注重师承传授的宗教文化特色。道教的这种调节和整合功能,客观上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体现了道教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同时,由于道教文化兼容并包,涵盖斋醮科仪、风水术数、武术导引、医药卫生、内外丹炼养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的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世俗社会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道教又被称为生活道教。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社会实质,不仅仅是宗教生态问题,而是宗教信仰与社会权力的关系。其问题的深层,则是当代中国的权力生态问题,而非局限于基督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互动关系。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及其宗教信仰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实际上是一个权力生态、社会生态问题。就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趋势来看,重祭“华夷之辩”的旗帜,急于引申华夏传统以建构正统的信仰方法,实际上是忽略了现代国家与现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之公共性与社会性。就其本质而言,与其说要给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一个发展的空间,不如说,如果要解决当代中国宗教信仰存在与发展的矛盾关系,关键在于开放宗教关系,还宗教与信仰的社会实践自由,给宗教信仰一个公共实践、公开交往的社会空间。从当代中国宗教信仰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我们可以梳理出权力生态及其国家定义的信仰等社会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政治中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宗教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共有或相通的宗教情感与心理 ,秘密结社是清中叶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民间社会团体。它们在近代社会历史事件中有各种突出表现。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与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的关系就十分密切 ,宗教与社会政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 ,任何民间的民众的群体活动 ,尽管表现形式上有秘密结社的方式 ,但宗教无一例外不是作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龙华宝经》是明末清初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经典。本文从民间宗教或民众神学的观点,立足于当时中国民众的世界观,对该部经典的宗教思想加以深入研究,系统地分析这一文献中所蕴含的的宗教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鲁西南两村民间信仰的具体调查个案,对宗教和迷信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在中国汉族地区,人为宗教和祭祀类迷信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共生共存的特征,其区别也仅仅是就其形式而言的.  相似文献   

14.
百回本《西游记》的创作受到了嘉靖万历间民间秘密宗教的深刻影响,并以特殊方式蕴含着明代民间宗教的社会意识。具体而言,其社会意识又包括"心能治国"的政治批判意识、"劈破旁门"的宗教批判意识、"均平物我"的人性批判意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我国宗教事业发展更为迅速,而面临的宗教问题也更为复杂。随着全球宗教的复兴,我国的民间宗教也呈现出大范围崛起的情形,其信徒的宗教意识也普遍增强,并通过其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强大惯性发挥日益重要的社会性乃至政治性的影响。文章从民间宗教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其复兴的现状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民间宗教的复兴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相互关联,主张民间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自然环境恶劣、疾疫多发以及信鬼尚巫的文化氛围,构成黔中汉族民间信仰的生态空间。祭祀朝拜中的功利性诉求,反映了高原山地农耕社会的心理,亦折射出汉族移民的历史记忆。黔中地处荆楚、湖湘、滇、巴蜀及百越诸文化交汇融通之枢纽,民间信仰文化形态深受其影响;加之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传统宗教因子,呈现出多元宗教碰撞的特征,亦展示出彼此融通的趋势。有关黔中民间信仰的研究,为我们了解该地汉族社会的历史、弘扬传统文化以及推进乡村建设工作,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神"是一个宗教信仰体系赖以建构的核心概念.关于中西宗教文化中"神"的概念的异同,学界已经做出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但总体看来似有一个误区,即缺乏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独立的考察.本文以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与天主教中的"神"(天主)为例,对中西宗教文化中"神"的概念、神的形象以及信徒对于神的理解的差异作一个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2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宗教经卷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历程,揭示了民间宗教经卷的重要史料价值。应组织相关人员编纂《中国民间宗教经卷总目》、《中国民间宗教经卷集成》、《中国民间宗教经卷提要》,这将是一件有功当代、造福后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9.
唐僧师徒西行朝圣与民间世俗宗教朝圣的动因一脉相承,他们的朝圣历程更集中体现了民间世俗宗教的多元化信仰,实用主义意识与行为,特有的"义利观"与实践原则,独特的实践形态以及世俗化了的神灵观念等诸种典型特征.唐僧师徒西行的圆满结局也堪称是民间世俗宗教朝圣的圆满结局.因此,<西游记>是一部体现民间世俗宗教西行朝圣的小说,每一个读完<西游记>且进入故事的人,都会随着唐僧师徒走完属于自己的西行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20.
民族民间宗教是学术研究的薄弱部分,也是宗教工作存在的软肋,至今鲜有研究涉及民族民间宗教的治理问题。应将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转化为多元治理模式,对民族民间宗教进行准确的社会定位、信仰定位、文化定位、研究定位和治理定位,推动宗教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民族民间宗教治理应基于“国家-社会-市场-民间”四元框架,形成协同参与的现代化宗教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