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西周孝观念的确立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岚 《齐鲁学刊》2000,(4):79-83
西周孝道观念的确立 ,是与其祭祀祖先的制度和礼仪的发达密切相关的。西周孝观念的内涵 ,有一个从以“追孝”、“享孝”为主到追孝祖先与孝敬父母并重的发展过程。这一变化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根源。从西周孝观念所指涉的对象而言 ,首先是宗教的 ,然后才是伦理的 ;从其内容而言 ,主要体现了礼的原则。孝既是西周道德规范体系以及道德教化的核心和基础 ,也是西周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孝悌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阴山学刊》2001,14(1):26-30
《世说新语》在编撰时于儒家宣扬的众多德行中,对孝行是相当重视的.魏晋之际的孝悌之风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即“至”“纯”之孝;”“色养之孝”;“生孝”、“死孝”与“灭性之孝”;“心丧”与“试守孝子”;维护家讳之孝.  相似文献   

3.
《北方论丛》2006,(6):155-160
文学【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与周代社会的礼制与婚俗姚小鸥(1,1)《孔子诗论》与出土文献整理的正字法原则郑丽娟(1,4)两周金文之“追、享、、孝”正义陈英杰(1,7)从《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论《河水》为逸诗安敏(2,1)甲骨缀合十组方稚松(3,1)李斯刻石文的  相似文献   

4.
傩,是中国古代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辞海》里说:它是一种用于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或神鬼的仪式舞蹈,并把它归类为:“祭祀舞蹈”或“面具舞蹈”(因它的特点是戴面具表演)。据考,这种古老的祭祀舞蹈,源于原始社会对图腾的崇拜,大约在商周时期就有表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最早的形态只是一种为了驱疫逐鬼的祭祀仪式;后来祭祀者或因兴奋,或为娱神,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教”很有意思,我想对它做一次权宜性的解读。其解读路径不恪守六书,更多的是个人体认。就简体“教”而言,它左“孝”右“文”(反文),是个会意字。这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文化,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左边的“孝”表明了它的性质。西汉《孝经·开宗明义章》曰:“夫孝……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和以“孝”为表征的儒家文化就是传统中国的施教内容。众知,儒家文化是人伦性质的,“孝”所表明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最切近的关系。可是这种关系一旦用“孝”字表现,马上就出了问题。如字,“孝”的构形是上“老”下“子…  相似文献   

6.
传统孝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最具特色。从历史上说,它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相关;从内容上说,它能够成功地把政治、法律与之进行有机地整合。这集中体现在孝与忠、刑的关系。孝与忠是密切相关的,“忠孝一体”、“移孝作忠”。但孝与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孝与忠的分歧,集中地反映了私与公两种道德、父权与君权两种关系的矛盾。在实际操作中,孝已经上升到由法律来担保其落实。如此以来,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孝道的极端化、片面化与绝对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之以辩证地、具体地态度来对待,从而实现传统“孝道”的创造性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7.
<正> 《閟宫》为《诗经·鲁颂》里的一篇,凡八章、一百二十句,为《诗经》中的最长篇。它是鲁大夫公子奚斯在鲁僖公即位后的齐鲁结盟时期写成。诗中不仅追叙周始祖姜嫄、后稷到太王、文王、武王时期周王朝的起源与兴盛过程,而且叙述鲁国受封的由来、鲁僖公时的祭祀盛况、以及僖公恢复疆土等功业。从太王“居岐之阳”、伯禽“俾侯于鲁”、“俾侯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的祭天礼制,主要以郑玄的经学思想为基础。魏晋时期的宗庙祭祀主要承续两汉礼制,在围绕"孝"和"礼","私"和"公"的问题上,曹操从"公"的角度主张遵从"礼",晋元帝从"私"的立场寻求"孝",这有助于从儒家教化角度建构社会民风。魏晋时期民间层面的祭祀,随着佛道两教逐渐推广,新的神灵崇拜祭祀模式形成。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金文"追"、"逐"用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飞 《殷都学刊》2002,(4):8-11
动词“追”和“逐”在现代汉语的中对象已没有太大差异 ,但二者在甲金时代差异却甚大。“追”的对象是人 ,而“逐”的对象是动物。在词义上“追”重在“杀” ,“逐”重在“获得”。其用法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祭不越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中的"三代命祀,祭不越望"不是三代一贯的,它是西周时天子诸侯在祭祀权上的区别.天子祭祀的神灵没有局限在王畿范围内,这是三代贯之的;西周以前,方国部落并没有清晰的"祭不越望"观念,西周建国才把"祭不越望"当成诸侯的祭祀规则,形成制度,折射出段周之际社会结构的变革.周王室衰微,"祭不越望"之礼也随之废弛.  相似文献   

11.
伏涤修 《江淮论坛》2007,(3):148-154
槃薖硕人《西厢定本》自影印出版以来,获得了不同的评价,褒之者过褒贬之者过贬。笔者以为,批评《西厢定本》的不足时不应一概抹杀它的学术、文献价值,尤其是对改编者在理论批评和人物评点上的精当之言应予重视和肯定;在肯定《西厢定本》的价值时,对其改编中的恶俗格调、外行之举更应指出和批评。  相似文献   

12.
翟传增 《殷都学刊》2009,30(3):103-105
"三从"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妇女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中国古代妇女的"三从"思想这一特殊视角,运用文化批评手段,剖析了祥林嫂悲剧的深刻性,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  相似文献   

13.
谣曲《项羽》是取材于项羽与虞美人故事的作品,这个作品的部分内容取材于《史记》,但主体情节是日本作家的想象与创作。日本作家想象的部分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虞美人草的传说在中国文学中还是可以找到部分因素。项羽与虞美人的故事传入日本之后,中日作家各自驰骋想象,有趣的是中日作家的想象往往出现暗合的现象,这种暗合的现象是由于中日类似的文化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立象尽意"之意:元文化之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元文化是源于自然的文化 ,源于自然的文化使早期的中华民族辉煌于整个世界。大自然对人类是公平的 ,能不能从其中吸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道理 ,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意” ;这个“意” ,是人与自然主动沟通之“意”。这个“意” ,是人和谐自然的创造之“意”。有了这个“意” ,才能有创造出和谐自然的人生之道 ,以及利用自然而不危害自然的生产生活之器。这个“意” ,在《周易》中被表述为“立象尽意”之意  相似文献   

15.
近代,孟氏商业家族名扬海右,富甲一方。作为亚圣孟子后裔,孟氏经营管理思想有着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既蕴涵着“和合”、“中道”传统儒商意识,又凸现出连锁经营、股份经营的现代理念。诚然,他们的经营管理思想还有历史局限性,其人格结构及内在心态中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商务规范中也融进了大量中国式的封建色彩,这些都是当时新旧社会力量渗透融合、氤氲化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黄裕生先生从“本相存在与角色存在”的方法原则出发,认为“舜之封象”、“子为父隐”是违背公正原则的。其实,即使从这一方法原则出发,也不能得出上述观点。“舜之封象”、“子为父隐”不仅没有违背公正原则,反而正是本相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运用西方思想分析中国儒学的经典时,一定要注意对经典的理解,否则我们的分析就无法触及中国儒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湘君》和《湘夫人》是屈原《九歌》中独具特色的两篇作品,诗篇的主旨是否与屈原的经历、思想和情感有关,一直是古今学者所争论的焦点。从诗篇所表现的思念、求索、幻想、失望和绝望的情感历程来看,“二湘”的主旨是借湘水男神和湘水女神期而不见的情节、誓死不渝的情感与思想,来寄托并表现屈原自己对君王忠心,却被君王疏远、理想不能实现的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18.
八股文对明前期戏曲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香囊记>上.通过对<香囊记>与八股文文本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正如徐渭所言,<香囊记>的对偶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八股文移植而来的.邵璨通过对前腔体制的创造性改造实现了这种移植.  相似文献   

19.
义湘号为海东华严初祖,其佛学思想集中在《华严一乘法界图》中,表现为圆融无碍一即一切的华严宗精神,这基本上是对其师智俨思想的继承。义湘和元晓的华严宗都是新罗中兴精神的体现,与花郎道一起共同构成新罗统一的思想要素。元晓行迹难考,义湘宣教创宗,勤修精练,贡献良多,不负初祖之名。  相似文献   

20.
刘向是西汉成帝以前几乎所有中国典籍的经眼人和整理者,是中国学术发展的一大枢纽,探讨其治学特点,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古代学术的特质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其治学特点有五:宽广开阔的治学领域;服务政治的治学宗旨;尊经崇儒的治学倾向;以史为据的治学方法;以类相从的治学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