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贞观诗人在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应被忽略的生动存在,文章在贞观诗人中选了李百药、杨师道来分析,细读他们的诗歌。李百药是“名臣之子”、“四海名流”,作诗“藻思沉郁”,尤长于五言诗;杨师道是皇亲,“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在政治上二人都曾得到太宗重用,同时他们又都是当时的重要诗人,在唐诗发展史上都起了不应忽视的作用,很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屈赋死亡意境的构建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关于死亡的描述 ,包括诗人自己的死亡 (自杀 )、历史人物的死亡及用隐喻手法表现的死亡 ,二是对于死亡超越———“梦幻神游”的描写 ;前者属“写境”、“无我之境” ,后者属于“造境”、“有我之境”。屈赋死亡意境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 ,是诗人为“美政”而死这种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  相似文献   

3.
倪瓒题画诗具有冲淡之美,这种冲淡之美在他的题画诗里表现在诗人对“无我之境”的塑造,诗人对自身宁静的心灵、闲适的心态的描摹和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形成这种冲淡之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以及受佛教、道家文化的影响;二是社会文化心理与文人心态对诗人创作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的诗人之天命观是其诗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内含着诗人之“世界”、诗人之“返乡”及诗人之“倾听”,隐含着对传统艺术理论的反动和纠正。蕴涵着哲学与诗学的融通。关注诗人之天命,旨在以“它者”的视角,消解传统艺术理论中对创作主体认知的僵化和凝固。  相似文献   

5.
高密派是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于山左地区、主要由寒士诗人组成的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高密三李”等。该诗派追步中晚唐之张籍和贾岛,极力强调诗人人格的傲岸,倡导“风雅”和“气骨”,提倡用心苦吟,以沉实瘦硬对抗诗坛“涂饰柔腻”的风气。它产生于传统文化的重镇,在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上皆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屈原在他的作品中着力抒写了一种浓郁、强烈的乡国情爱,这深挚的感情与诗人的自我人格、“美政”理想乃至所谓的“忠君”、“爱国”等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楚辞作品及其艺术魅力,更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解开诗人的这个情意结,曾引起了历代不少楚辞论家的兴趣。 乡国之情是人类宝爱的情感,它常常具有某种普遍性和永恒性。《庄子·则阳篇》就曾用饱蘸激情的文字写下了作者对故国油然而生的喜爱之情:“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乎?”那么,这种“自然生成”的人之常情到底缘何而起呢?  相似文献   

7.
吴伟业(1609——1671),号梅村,是明清间诗坛上一位著名诗人。其自成一家的“梅村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清代乾嘉时期比吴稍后的史学家、文学家、诗人赵翼(1727——1814)在《瓯北诗话》中曾把吴与唐宋诗坛的杜、李、韩、白、苏、陆等巨匠相提并论,誉吴为“近代中之大家”,并称:“梅村之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研究的新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是文学史总要提到的诗人 ,但大抵是在金代文学的一小节里。在人们的印象中 ,他只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地区的一位诗人。这或多或少是一种错觉。前人虽也有南北观念 ,但评元好问 ,则总是把他融入我国诗歌发展的滔滔长河中来认识 ,而且评价是很高的。譬如元初的郝经说他“独以诗鸣 ,上薄风雅 ,中规李、杜 ,粹然一出于正 ,直配苏、黄氏”。[1 ] (第 432页 )清人这类的评价更多 ,如李调元《雨村诗话》说 :“元遗山诗精深老健 ,魄力沉雄 ,直接李、杜 ,能并驾者寥寥。”郝经说他“中规李、杜” ,李调元则干脆说他“直接李、杜” ,把两宋以来…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后,屈原被学术界一些先贤尊为“爱国主义诗人”。这无疑揭示出了诗人屈原的精神实质,对于鼓舞中国人民献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也有持异议者在。近些年来,这种异议越来越多,大有否定“屈原系爱国主义诗人”之势。有些否定论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只能产生在民族战争中,而不会出现于封建割据势力的混战中”,楚国是周王朝的诸侯,是“诸侯割据称雄  相似文献   

10.
元代朝鲜族诗人李齐贤包文安,席永杰李齐贤(1288-1367),字仲思,号益斋、栎翁,是元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他出生在高丽首都松京(今朝鲜开城市),其父李琪属于进步的两班文人,是“后耆老会”的组织者兼领袖。李齐贤从幼年时期,即受父亲影响,广泛阅读各类...  相似文献   

11.
我国酒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发展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自从酒问世以来,便成为人们艺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历代诗人和作家,借酒抒怀兴叹者,不计其数。三国的曹操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唐代诗人杜甫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借酒表达了对诗友李白的怀念之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更是把离别情绪用酒作了淋漓的表达,使诗人感情充沛地抒发为人之情、为己之情、为国之情。所以,酒是诗人的乳汁。由于酒兴,才引发了诗人的诗兴,因此,可以说无酒便无诗了。酒写入诗,是酒在人的现实生活中一种应用价值的反映。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酒是文化中的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12.
<正> 鲍照,字明远,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经受了一生被压抑而沈沦的痛苦,但他在文学创作特别是在乐府诗创作上的突出成绩,却使这位“史不立传”的诗人普遍得到了后人的重视和赞扬,使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较为重要的地位,是被后人誉之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对后世尤其是对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即拟对此作一浅略之探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并世而称的大诗人,当时及后世皆以“诗人”目之。而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则以思想史的视野来观照,以发掘有着丰富生活经历、坚强操守、跌宕于宦海波澜、饱含热情的“诗人”白居易的丰富思想及其给后世文人所提供的范式意义,凸现通常为人所忽视的白氏的思想活力及价值取向;认为白居易是以诗人面目出现的、为思想史上不可忽视的、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本文在评述的同时,探讨思想及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及方法问题,倡导重视以某一领域“专家形式”出现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之研究,关注他们在思想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诗·樛木》之“樛”、“葛”意蕴的生成过程大致可从三个层面着眼:一、“樛”、“葛”之本义的生成.历代学者和诗人共同参与这个过程,本着求是的原则,对“樛”、“葛”之本义进行严谨的界定与体认;二、“樛”、“葛”之象征意蕴的生成.历史地看,此过程毛诗一脉学人影响最大,他们的阐释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儒家文化的理想与期许,具有建构性;三、“樛”、“葛”之象征意蕴在诗赋中的拓展.此过程得力于历代诗人的传承与努力,使“樛”、“葛”之意蕴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积淀得愈加丰厚.  相似文献   

15.
《文选》所选左思的一首《杂诗》,并非“失题”或“未题”之作,乃是诗人晚年仿承曹丕《杂诗》二首所作,充分表现了诗人“高志”不得申的忧愤和慨叹,继承和发扬了“建安风骨”的神韵,给陶渊明等后世诗人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驴、牛和马是古代的坐骑,但在中国、朝鲜、日本的传统诗文和绘画中,“骑驴”、“骑牛”或“骑马”却有着特殊的象征意味。唐代诗人孟浩然作为一个布衣诗人,他的骑驴在后代形成了一个典范。朝鲜古代文人接受了这种传统,但结合其自身的生活而选择牛为坐骑,其蕴含的精神同于中国诗人之骑驴,都是和骑马相对,表现了在朝与在野、出与处、仕与隐的对峙。有趣的是,尽管在日本诗人笔下也有骑驴的描写,但却消释了驴马相对的政治意味,仅仅是出于对中国诗人外在标志的模仿。从三个国家汉文学中有关骑驴和骑牛的描写中,可看出汉文化圈中文人观念的形成、演变以及东亚文学世界中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相似文献   

17.
《河岳英灵集》遴选李颀诗十四首,序列上卷第八位。以品评观之,殷璠在选本中重点论析李颀的诗歌内容、艺术成就。同时,又摘句品评、叹惋李颀生平的不幸,兼与其他诗人比较。以遴选诗篇观之,其内容包括寄赠送答诗什、怀人伤时诗章等,突出了李颀诗“发调既清”“玄理最长”等特点。以遴选诗什体裁观之,选本体现了李颀以古体为主的特点。殷璠选评李颀诗,其不仅具有存录诗章意义,亦有考订篇目、资证辨疑价值。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文学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对李颀诗内容特征的认识上,也体现在李颀诗艺术价值的发掘层面。此外,殷璠选评李颀诗,亦具有接受批评史、文化史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兰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亭雅集是对“孔子与点”、“竹林七贤”、“梁园之聚”、“南皮之游”、“金谷之会”的承继、损益和再造新变,与隐逸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它是魏晋风度的结晶,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知识人格、艺术品味和精神追求,反映了魏晋士人追求文明、平等、自然、诗意及思想自觉的精神内涵。兰亭诗人在赏会自然中启悟哲思,因此能超越玄学。《兰亭集序》对人生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晋城市二中有位离休老教师,名叫李实之,今年92岁。有人问李老师,你高寿92,秘诀是什么?李老师嘿嘿一笑说:“秘诀我没有,活了92,多亏了我这‘续闺女’!”李实之老师的老伴早年去世,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个女儿叫李金针。上个世纪60年代,女儿因生孩子失血过多病逝,后来女婿又娶了个媳妇,名叫张月爱,月爱就是李老师所说的“续闺女”。“续闺女”张月爱为人贤惠,心地善良,尊敬老人。她把李实之老师当作亲生父亲,几十年如一日侍奉。在十年动乱时期,李实之老师被打成“双料反革命”,开除回家。他拖着病体,带着行李回到原籍泽州县巴公村,因为他戴着“双…  相似文献   

20.
昔人论诗,有“诗人之诗”和“学人之诗”的分别。“诗人之诗”倚重才气、灵感、情韵和妙悟,其诗风飘逸灵动,得神来兴到之致。“学人之诗”讲究识见、功力、宏博和理性,其诗风敦厚老辣,有凝重典雅之美。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这是“诗人之诗”派的理论要点。黄山谷《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