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是两部不同时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分别为我们塑造了文学史上的两个典型形象——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Q。两部作品产生的背景、国度和时代是不同的,这就使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两者同时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再论阿Q     
肖文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22-22,59
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的认识,至今依然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阿Q是一个受了精神奴役创伤的革命农民;二、阿Q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不自觉的农民典型;三、阿Q是一种思想的典型,是阿Q精神的寄植者,是一个集合体形象。笔者坚持认为阿Q是一种精神典型,本文试加论证。  相似文献   

3.
关于阿Q性格     
一"阿Q正传"是世界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阿Q性格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非常光辉的典型.这已经是历史性的定评了.但阿Q性格的特点是什么?它的社会基础又怎样?自"阿Q正传"发表后,三十多年来,我们作了不少的研究和说明,只是至今意见仍难一致.阿Q的性格本来是复杂而又多样的.如爱面子、自高自大、保守、排斥异端以及精神  相似文献   

4.
阿Q画圆发微     
即使文学博士王一川等以新的审美标准,严格精选《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连矛盾等一直被推崇为中国现代文史上的小说大师,也名落孙山,然而鲁迅的《阿Q正传》也仍然是不能忽视的伟大存在。如果说王选不失一种历史的选择,那么《阿Q正传》不朽的文学史地位则更稳固,而彪炳于中国20世纪的小说之林。阿Q典型的美学意义,从本世纪20年代后经期的“阿Q已经死了”与“阿Q还活着”的论争,到建国前十年内的阶级典型与“共鸣”之说的对话,而至于今的对阿Q精神之否定与依恋,仍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这,笔者不想插话,而欲对阿Q画圆的细节,…  相似文献   

5.
阿Q辨     
鲁迅先生一九二一年创作的现实主义杰作《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的扛鼎之作,是新文学运动的伟大丰碑。它不仅丰实了中国的文学宝库,也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阿Q这个艺术形象,是一致公认的不朽的典型。然而,自《阿Q正传》问世的第一天起,对这一不朽的典型就争论不休,意见不一。举其大者:一说阿Q是思想的典型;一说阿Q是阶级的典型。 1对阿Q是思想的典型问题,本文不多加论述,这里主要对阿Q是阶级的典型问题,提出一些异议。  相似文献   

6.
一、《阿Q正传》的创作本意究竟是什么? 鲁迅的《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几十年来,人们为它争论不已。尤其是对于其中所塑造的阿Q的形象,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一部艺术作品或一个艺术形象,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以为,允许人们对一部艺术作  相似文献   

7.
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以前,作为战斗的蒙启者和革命的民主主者的魯迅的世界观,是以进化論和个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而个性主义的提倡,无非是达到国家进化民族进化的目的,所以进化論实为魯迅前期思想的核心。它支配魯迅的世界观达二十八年之久,几乎貫串他前一时期的全部作品。魯迅的进化論思想的形成,开始于一八九九年即戊戌变法失敗后的第二年。那时他在南京矿路学堂讀书,讀了严复翻譯的英国資产阶級社会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論》,觉得书中所闡述的进化論学說实为惊人的发現,相信这是宇宙間的真理。后来他在日本讀了丘淺治郎的《进化論讲話》等著作,更巩固了这种思想。从此魯迅便以进化論作为革命斗爭和文艺創作的思想武器,为謀取受尽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中华民族的生存,为处于封建愚味和种种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的解放而找寻出路。五四  相似文献   

8.
解读《阿Q正传》,宏观把握阿Q的整体形象,系统归纳阿Q复杂的性格特征,是准确评判阿Q这个人物的基本准则。阿Q是否"革命"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笔者认为林兴宅专家对阿Q"向往革命"之推论,有些牵强。本文想通过对阿Q的整体形象、鲁迅的创作思想及革命者形象等方面探讨阿Q的"革命"本质,与林前辈及同行共同商榷,以正阿Q之面目。  相似文献   

9.
《阿Q正传》问世六十年来,在中外文坛上引起广泛反响,阿Q的形象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中间,被公认为卓越的艺术典型。然而,关于阿Q是个什么典型形象的问题,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种意见中最大的分歧莫过于阿Q是阶级典型,还是思想典型。或者说,种种意见概属于两类:“革命农民”,“二流子”,“落后农民”等等论者,均视阿Q为阶级典型;“复合体”,“精神寄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民性的典型形象,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绕不开的代表人物。《阿Q正传》主要从横向叙述的方式批判了阿Q国民性的劣根性,即"精神胜利法",又以纵向叙述的方式介绍了阿Q的革命历程。关于阿Q革命的这一问题,从左翼革命文学到八九十年代以王富仁为代表的启蒙主义,再到新时期以汪晖先生为代表的存在主义鲁迅,都针对阿Q的革命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近年来,重返中国革命现场成为新的研究趋向。鲁迅是借阿Q批判辛亥革命还是肯定其表现出的朦胧革命观的相关争议,都要回归到阿Q要不要革命这一问题中来。  相似文献   

11.
《阿Q正传》是世界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阿Q性格特征的阐释,认为阿Q是中国禁欲主义文化模塑出来的典型,一方面,他奉行禁欲主义,扮演着禁欲主义文化的卫道者;另一方面,他的潜意识里又涌动着情欲。进而指出他的人生哲学和行为表明了一个精力充沛的青年在封建伦理道德的“灵”与人性本能的“肉”、超我与本我的激烈冲突中,性本能被严重压抑并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阿 Q 正传》当中阿 Q 的典型,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正如有些同志所说,阿 Q 是一个农民,但阿 Q 精神却是一种消极可耻的现象,这是理解阿 Q 的困难和矛盾.在这个困难和矛盾的问题面前,具有不同的世界观的人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说,阿 Q是阶级的典型;有的人说是民族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异乎寻常的社会反响与阿Q形象的世界性一在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画廊里,阿Q的知名度是最高的。这位清末民初的未庄人氏,是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正传》连载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的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作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自阿Q首次现身以后,就有许多读者关注着他。由于小说在《晨报副刊》上每周或每隔  相似文献   

14.
凡是文学史上塑造得很成功的典型形象,都具有充分的内部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正是作品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结果.典型形象越能够表现出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就越具有高度的真实性.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所塑造的阿Q这一形象,之所以令人感到无比的深刻和真实,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的文学典型,正是由于它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唯其如此,对于如何理解这一典型形象的问题,人们的认识和体会很有歧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来争论颇多.或认为阿Q是农民的典型,或认为是落后农民的典型,或认为是旧社会被损害的不幸人们的典型,或认为是某种思想和精神的典型.我认为准确的提法应是:阿Q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精神胜利法的农民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读了学报第三期鲁列同志《关于阿Q的“革命”初探》一文,受到不少教益。的确,分析阿Q这个典型形象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也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它不仅涉及到如何理解阿Q形象的本身,而且还涉及到如何理解文学的典型性等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才需要化费一些气力来研究探索。鲁列的文章有些观点是正确的,也有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现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的小说里,《阿Q正传》是最杰出的一篇。这不仅是鲁迅在小说创作上没有给我们留下宏篇巨制,唯有这《阿Q正传》是比较长的了的缘故,主要是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非常深刻。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阿Q的时代虽然早已过去了,但直到今天,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仍未消失。“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只要碰到那种拒绝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用一些可耻笑的想法和说法来掩饰他的缺点和错误的人,不管他的想法和说法和那老阿Q是多么不同,我们仍然不能不叫他作阿Q。”本文试就‘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阿Q形象不仅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辛亥革命时期贫穷落后、麻木不仁又缺乏起码觉悟意识民众的典型共性 ,而且深刻地体现了作者对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探索和思考。阿Q形象是超时代的、永恒的现实主义文学典型  相似文献   

18.
一继魯迅之后,茅盾是我国現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現实主义作家之一。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茅盾在文学創作、翻譯和介紹外国进步的文化、組织进步的文学团体和主持《小說月报》的編輯工作、宣传馬克思主义文艺理論以及推动我国年轻的社会主义現实主义文学的成长和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献。在創作实践上,他的长篇《子夜》、《腐蝕》,短篇《林家鋪子》、《春蚕》等,都是我国現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現实主义艺术作品,它的成就,显示了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以后无产阶級革命文学运动的实績。  相似文献   

19.
阿Q形象浅论     
从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历史与社会来源、阿Q精神即国民劣根性的实质和阿Q集悲喜剧特色于一身的特点三个角度寻找《阿Q正传》中阿Q从文学人物上升到社会典型乃至成为一个时代、一个阶层代名词的原因,实际上阿Q这一人物形象就是因其超阶级性、超民族性,而最终成为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和鲁迅小说中最具有时代与社会特征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当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阿Q是革命者,是造反派。包括一些反对这种观点的评论,对阿Q性格中的“革命”因素也未免有些渲染过份,分析中多是些溢美与夸大之辞,在许多地方背离了作者与作品的本意。对于《阿Q正传》及其主人公阿Q这个典型形象的评价,是件严肃的事情。它直接关系到对于鲁迅思想发展的研究及其作品文学价值的估价;同时,也涉及到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识、分析文学典型和文学典型的借鉴等问题。这里准备就有关阿Q“革命”的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