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对亚洲民族主义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了第三世界落后国家“中间道路”的先河;苏加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他们的相同之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象中国、印度尼西亚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进行“社会革命”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晚年孙中山高度重视宣传在革命和建国中的作用,对宣传的概念和内涵、宣传与革命的关系做了深刻的论述.报刊宣传与党员宣传是孙中山最为关注的两种宣传方式,他对两种宣传方式的作用都做出了积极的评价,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视报刊宣传向重视党员宣传转变是晚年孙中山宣传思想的显著特征.孙中山还注意探讨宣传技巧,提出了不少精辟见解.孙中山的宣传思想不仅应被视为其革命建国思想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近代政治传播史中也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一。他在阐发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时,着力论述了民生主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吸收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使他对民生主义的解释更激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思想,作为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潮向共产主义思潮过渡的先声,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在朱执信的著作中,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含义相同。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他把实现这一革命的过程,称为“社会革命”或“社会政策”。这和孙中山所说的“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是一致的。但朱执信对社会革命的原因、实现的道路及其内容的论述,不仅丰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在晚清风雨飘摇的革命危机中,首举反抗满清专制主义之义旗,引领了现代中国革命的时代潮流.他所倡言的中国革命,以美国革命为典范.他认为,美国革命是一次成功的政治革命,而法国革命则是一次不成功的政治革命.美法革命之成败,不关乎其领袖品德之善恶,而关键在于其全国民众的“习尚”.美国民主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地方自治的传统.孙中山进而借鉴美国和法国经验,构想了中国政治转型之“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革命程序,旨在通过革命政府指导国民实行地方自治的“训政”为政治转型的过渡阶段,为共和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说戚其章孙中山一生献身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他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而尤以“心性文明”说特别值得珍视。本文拟就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说与知行统一观做些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研究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的论著都认为,孙中山提出的“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中的“政治革命”,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革命”,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也就是要把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合并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去完成,因此犯了“左倾”一次革命论的错误。但笔者以为,上述观点有待商榷。何谓“政治革命”,1906年孙中山在《民  相似文献   

7.
论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孙中山先生自建立同盟会始,就规定该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称这个宗旨为“今日革命之经纶暨将来治国之大本”.不久,他又将这个“大本”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以党建国、以党治国思想的概括.为了实现以党建国、以党治国,他设计了著名的“三序方略”,规定了以党建国和治国的时间和方法.从同盟会时代的革命方略,到中华革命党的章程和中国国民党的《建国方略》,孙中山都把从军法之治开始到约法之治结束这段时间称为革命时期.他又将革命时期,视为建国时期.建国结束后,即进入治国时期.也就是说,他主张军政、训政时期是以党建国,宪政时期是以党治国.方略规定在建国时期,党的责任是: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革命思想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兼采中西 ,融合创造 ,创立了三民主义学说 ,创建了民主共和制度。这一伟大创新 ,是中国思想发展史又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标志着中国封建主义的终结和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 ,开辟了中国通向现代化、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孙中山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孙中山在长期革命实践后,毅然坚定地改组了国民党,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东征及北伐进军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使中国革命大大推进,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孙中山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前进,追求真理的革命家气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对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进行一些探讨,于今天祖国统一大业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孙中山的“权能区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命之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每一个革命家都要解决的问题。孙中山在从事革命活动时,始终没有忘记这个重大的课题。但是,直到晚年他提出“权能区分”这一独特理论,才完成了这个课题。它是孙中山所要建立的政权模式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也是民权主义发展历程上的最后一块里程碑,我们应该珍视这一份遗产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 ,中国社会被迫进入了一个缓慢而又艰辛的转型时期。在道德方面 ,中国始终处于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的两难境地。为解开这一矛盾 ,许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讨论。然而真能在思想上自成系统 ,有所创获者并不多见。其中孙中山先生便是这少数人中的佼佼者。1  孙中山从中国革命需要出发 ,对中西方道德思想进行了认真地研究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的传统道德 ,孙中山认为 :“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 ,首是忠孝 ,次是仁爱 ,其次是信义 ,其次是和平”。① 对此 ,孙中山的价值取向是“古为今用”。他指出 :“使…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五日俄国布尔什維克机关报“涅瓦明星报”第十七期,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一文,对孙中山底一篇論文加以評介。据解放社譯者注:这篇論文系“指孙中山的‘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該文先发表于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一日此利时布魯塞尔社会党报紙“人民报”,繼由同期“涅瓦明星报”予以轉載。“中国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是列宁对孙中山当时政治思想的一篇重要評論文章,是研究孙中山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一篇經典性論文,但遍寻各种版本的孙中山全集和有关文献,都找不到这篇論文的中文原稿,而“涅瓦明星报”和“人民报”的全部譯文,一时也不容易窺見。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货币理论,曾一度被人们忽视。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最早承认它的理论价值的是叶世昌同志。在他编著的《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中,称孙中山的货币理论为“钱币革命论”,①并对它作了一分为二的、较为客观的评介。以后,有的作者写文章,又把孙中山等人的货币理论抬到了不切实际的高度。②因而,本文试图就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1.12—1925.3.12)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发一组有关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志纪念。 本文从学术上论述孙中山革命思想和理论的时代意义,认为孙中山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他为中国近代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不倦的开拓性探索、吸收和融合,其思想和理论都是中西文化精华的结晶。孙中山由爱国而革命,以革命来救国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全中国人民为实现其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在(建国方略》的(孙文学说)中,孙中山在注重“行”的“行易知难”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提出了“力行”的革命学说。这种革命学说就是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就是闪耀着这种革命精神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革命奋斗的一生。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孙中山的这种革命精神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在《孙文学说)中,孙中山阐述了“行易知难”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学说,这种认识论学说鲜明的特点是注重行,强调行,把行放在整个认识论学说的重要位置。中国传统的知行学说,“行”一般是指个人…  相似文献   

16.
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之一,朱执信热情赞颂救国运动中的阶级斗争方式。他从社会革命的主、客体角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细民”与“豪右”,并用接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细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对其寄予深切同情,他还强调了“细民”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的“细民”思想,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政党组织建设思想是其政治学说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所从事的政治斗争无论成败都总是和革命政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处在中国近代社会急遽变革的历史潮头,他及时地将政党这一近代社会特有的政治现象纳入革命斗争和国家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8.
论孙中山的道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发动并领导了推翻帝制的划时代的革命,经受了包括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等严酷现实的考验,虽屡遭挫折和失败,但他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积极探求救国方略的爱国热忱终生不减;他坚定而明确的民主革命立场,以及光明磊落、诚直无私的人格……都说明他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在分析孙中山的道德思想之前,不能不首先注意到这一点.孙中山的道德思想散见于他一生的著述和言论之中,因而可以说是零乱的.但只要把他的这类论述集中起来,就不难看出,孙中山的道德思想,在我国近代伦理思想史中,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变革道德是他一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对19世纪末酝酿20世纪初爆发的辛亥革命如何论定?这几乎是多余的问题.辛亥革命胜利了,它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结论;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因为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这也几乎是学术界的共识.然而,笔者以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没有失败.相反,作为运动本身,正以其巨大的惯性,以新的形式,排除一切阻力,继续缓慢地向前发展.所谓的“辛亥革命失败”,其实只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一派在取得辛亥革命胜利后,在新的政治角逐中遭到失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终其一生对革命宣传极为重视.大众传媒引入中国后,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的舆论中心.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后长期生活于上海,对上海这个媒体平台,自然多加利用.本文以上海为切入点,探析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与上海传媒的关系,希冀全景展现孙中山的舆论思想和宣传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