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暴庆刚 《江淮论坛》2007,(2):105-109
向秀、郭象之逍遥义长期独霸魏晋士林,为时人所无法超越.支遁之逍遥新义即针对向秀、郭象之逍遥义而发,并最终取向、郭义而代之.支遁之逍遥新义具有鲜明的社会道德指向,其之所以能够胜出,有三种可能:一是支理才藻奇绝,花烂映发,富于美感;二是支理以人性恶解释向秀、郭象逍遥义,揭示出其有可能造成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背离;三是支理对“心”与“性”进行了否定性的剥离,将逍遥从横向的普遍性扭转为纵向的境界提升,使逍遥之境更为纯粹刚拔,从而为思想界注入一股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2.
支遁对郭象“逍遥义”的批评与承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遁对郭象逍遥义的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从玄学内部看,他抓住并利用郭象言性却不严格界定内涵的理论缺陷,颠覆了其适性说的立论逻辑;从佛教立场出发,支遁认为,以践行现世伦职为实质的适性并不能使人当下逍遥,更不能使人获得解脱,惟有破除二执,方可达于涅槃彼岸。支遁的批评虽颇具颠覆性,但同时他对郭义所涵括的分、有待、无待、冥等重要范畴和观念亦深有承继。  相似文献   

3.
晏斌  周晓华 《兰州学刊》2011,(4):204-206
支遁是魏晋时期中国佛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深研《庄子》,又治学般若,成为魏晋玄学与佛教般若学交融的重要环节。文章对他的审美逍遥思想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就其对中国山水诗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庄子从哲学高度探索人生困境,认为困境之因导源人的“成心’,而“成心”就是以个体为中心,以个体的一己之利为至上的主观意志。庄子把拯救人生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庄子认为人的本质存在就是脱离苦难窘境,化解了人我、物我对抗,目性完满,自由无为,外顺于道内足于性,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简言之,人的本质存在状态即是逍遥。庄子笔下的钢、学鸠、斥鹤和至人、真人、神人等,是庄子所塑造的逍遥者的逍遥形象:绸、学鸠、斥鹤足于自性,率性而行,按本性赋予而存在:“钢与学鸠笑之(鹏)曰:我决起而飞,枪榆访,时则不至而控…  相似文献   

5.
论象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刑,就是效法、摹仿肉刑、死刑的一种刑罚。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始社会的学说和考古学及文献资料证明,中国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晚期的尧舜时代有过以不戕害肉体为特点,以“画衣冠异章服”为形式,以“耻辱其形象”为目的的象刑,其合理性与真实性是不容怀疑的。从横向看,象刑并非中国所独有,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有过类似象刑的刑罚手段。就纵向而言,中国在几千年的阶级社会中,作为象刑遗存的诸多惩罚方式一直存在。象刑绝非古人所杜撰,说象刑出于后人的虚构和编造是缺乏根据的。  相似文献   

6.
论象喻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果中 《云梦学刊》2001,22(6):65-67
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象喻批评是通过以形象作比喻的方式实现自我鉴赏的文学批评样式,与“比兴”、“比喻”有着共同的发生机制和质的相似性。象喻批评启端肇绪于《诗经》、《周易》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重要批评方法,至晚唐进入一种审美意境。宋代以降,佛教渗透,象喻批评禅化。  相似文献   

7.
论合     
什么是合?合的存在基础与对立面是什么?合的功用与地位怎样?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一、什么是合? 合,即合结性、吸引性(西方人习惯上称作吸引,东方中国人则喜欢叫合结)。合,作为一种原则、概念或范畴,早就被人发现、认识与掌握了。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合结性是被经  相似文献   

8.
庄子主张从道的观点 (即天地整体的观点 )看事物 ,认为由此可以得到一种理解 :一切事物是无差别的 ,即万物齐一。齐物理论的重要性也较多地表现在它对人的生活的影响这种实践性上。在庄子看来 ,与道合一、齐物、与天地合一 ,三者是一回事。与天地合一即逍遥游 ,逍遥游是在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中对天地整体的冥想 ,对作为天地本性的道的冥想。  相似文献   

9.
10.
论“象”与“象思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包含外在感知之象、内在感知之象,把握某种小宇宙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乃至本原之象或大宇宙整体之象等等无限丰富的层次。“象思维”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象的流动和转化”,即象在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运动。“象思维”正是借助象的流动与转化,以达到与大宇宙整体之象或“道”一体相通的“把握”。概念思维是以对象化和规定性为前提的思维,它所启动的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对于创造现代文明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类在运用概念思维取得巨大成功时逐渐将其绝对化或异化,以致唯科学主义与唯技术主义思潮酿成科学技术的失控。提出“象思维”的研究,在于揭示“象思维”的合理性,确立其在思维活动和发展中的本原地位,修复由概念思维绝对化或异化所切断的人与自然一体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马如俊 《晋阳学刊》2006,(3):121-122
游世思想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说内篇统于游还是讲庄子一书统于游,都强调了游世思想在庄子哲学中的地位。游世是庄子提出的一种人的存在方式,他认为避世的隐士生存方式和用世的儒家生存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游世的生存方式才是合于道的生存。对庄子游世思想的阐释大多从现世的黑暗和自我保存的角度展开。事实上,游世是和对“道”的领悟不可分离的,是领悟“道”之后的一种生存方式。同时,游世也不是一种毫无原则的保身方式,不是一味的消极等待。游世是一种悠悠自在、积极的生存方式。一在庄子哲学中,对人的生存环境有很多论述…  相似文献   

12.
郭象性分论束际成郭象(公元253年──312年)字子玄,是西晋元康永嘉年间玄学代表人物之一。郭象的代表作《庄子注》问世于元康年间。在郭注之前,注《庄于》的有数十家,同时代注《庄子》的也很多,有司马彪、崔撰、向秀等人的庄子注,李颐的集解。郭注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3.
象数派易学家在对待象与数的先后关系、象数与理气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从而形成象学与数学两个流派,在哲学上形成象本论与数本论两种本体论倾向。真正形成象学派与数学派是在两宋。王称《东都事略·儒学传》说:“陈抟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以象学传种放...  相似文献   

14.
论合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东涛 《齐鲁学刊》2000,38(1):119-123
实践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这一命题的“全面性”在本真上是抽象的。其现实性根据的缺失,在于无视或忽视了中介在实践构成中的必在与不可替代。在“一切都经过中介”的视域内,中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不可超越的限度。在这个意义上,实践是合目的、合规律与合中介的统一。实践的合中介本性,在合目的层面支撑于,合中介是合“条件性目的”与合“自为性目的”的根据;在合规律层面支撑于,合中介是认识域和改造域合规律的根据;在可能性空间层面支撑干,合中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可能性空间边际现实化的根据。  相似文献   

15.
蔡静平 《江淮论坛》2002,(1):95-101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金元全真道士词兴盛的主要原因,认为全真道士的歌词创作一方面克服了传统道教词的虚妄怪诞,使词体呈现出一种超越自我,超脱人生,精神自由无碍的羽化之境;另一方面又突破了文人词的精致典雅,促进了词体的俗化,标志着词体在荒诞与空灵、典雅与俚俗的碰撞中日渐发生着的新变。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寻求心灵的皈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批评对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揭示,不能仅停留在人与自然关系显在层面的批判,而应不断深入人的情感、精神、观念等符号层面进行揭示,将批评的视角向人的心理延伸,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归置到人的整个心灵世界中来加以观照,以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论英语词汇的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英语词汇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18.
论象数易学之正说林忠军之正说,是《周易》象数一个重要内容。象数易学家为了达到以象注易的目的,极力推演《周易》固有之象,“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弼《周易略例·明象》),……象中有象,象外生象,使易学变成繁琐的象数之学。之正说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西南泰人中象文化的论述,阐述了大象在西南泰人的历史及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读者看到西南泰这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民族群在征服和使用大象这个陆地上最大动物时的一幅幅有趣画面。  相似文献   

20.
《逍遥游》是《庄子》的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本文先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内涵,再对《逍遥游》进行细读,从而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梳理为由低至高的三个层面,即"无己"逍遥、"无功"逍遥与"无名"逍遥.#"三无"思想是理解庄学思想的一根红线,庄子正是在这三个层面上来建构其思想理论大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