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是目前国内外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各大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最优组合以达到共同开拓目标市场的目的,共同应对外来竞争者而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企业联盟体,可实现虚拟企业组织成员之间共赢的新型的组织形态.如何持续、不断提升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该类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而知识创新则是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根本所在.本文从虚拟企业知识创新的特点出发,并结合企业之间知识合作创新的数理模型,深入探析虚拟企业知识的创新机制与不断提升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并构建了虚拟企业基于知识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型.  相似文献   

2.
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虚拟企业的相关研究也成为企业管理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虚拟企业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对虚拟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虚拟企业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企业是二十一世纪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虚拟企业是指在虚拟经济状态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关键资源,以互利为目的建立的,具有组织灵活性和应用广泛性特征的跨时空经营的经济组织。虚拟企业理论体系的研究应明确其概念,分析其理论体系建立的条件,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信任、契约与网络组织治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对单个企业治理的研究已经拓展到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对治理机制的研究也在发生同样的转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组织的契约属性,论证了信任是网络组织形成的基础;进而梳理了国内外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的两阶段论,即网络组织创建时的正式治理机制和创建后的关系治理机制;最后分析了作为网络组织形成基础的信任,这种治理机制的内涵、功能及其与其他关系治理机制的关系,并指出信任治理机制是网络组织基本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田凯 《学术研究》2005,(1):90-96
本文运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代表人物科尔曼的信任理论,对中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由于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非营利组织帮助其解决社会问题,参与公共管理,它有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信任的需要.但如果非营利组织的行为超出了政府的预期范围,政府将蒙受损失.政府对于是否应该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信任存在着矛盾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建立某种社会结构、创立严格的进人制度、惩罚和奖励机制,来监督和约束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这两套维持信任的机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非营利组织值得政府信任的概率.这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在短期内得以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 ,信任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中国社会的结构变迁孕育了普遍信任建构的要件 ,普遍信任的机制正在建立与形成当中 :日益完善的市场机制为普遍信任的孕育生长提供了前提条件 ;蓬勃发展的中间组织成为普遍信任建构的有效组织保障 ;而各项法律、规范的完善为普遍信任的存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组织的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冲突影响到了大学组织的发展,文章从心理学的映象理论现点来分析大学教师和行政人员信任与合作决策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了当前映象所表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计算出了信任决策中的拒绝阈限,探讨了建立教师和行政人员信任合作关系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虚拟企业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企业针对某一市场机遇而组成的临时性企业联盟,本文从项目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虚拟企业与项目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面向项目的虚拟企业矩阵式组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虚拟企业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信任与公民社会秩序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信任的发生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不同形式,信任的基础存在于从人本自由到社会诚信体系的确立,而信任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个人职责的履行。当前,建立社会信任机制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包括建立信用信息公开机制;培育信用产品供求机制;形成信用惩戒和褒扬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实证分析了组织资本与组织信任的状况以及两者的关系。在现阶段,尽管不同形式的组织资本和不同类别的组织信任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可以说,组织资本与组织信任较为缺乏;组织资本的建立有助于增强组织信任,而个人特征对于组织信任不产生普遍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建立组织资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虚拟企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也非联营,而是一种组织虚拟、功能虚拟及员工虚拟的特殊联盟组织,立法应赋予其非法人型企业的法律地位,并可比照企业集团的形式和基本要求对其进行工商登记管理。虚拟企业成员依据其契约安排确定其关系,虚拟企业的核心成员应对虚拟企业的法律责任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相似文献   

12.
信任与风险社会——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任作为一种被社会关注的现象是现代性的产物.随着工业社会与现代化的来临.人类对自身的生活方式感到了焦虑与不安.经验和熟悉不再是信任的保证.于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对社会形态的分类中看到了现代社会的风险,他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套信任制度来保障人类的安全,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论述.但一种社会能否建立起一套现代信任机制涉及到该社会的文化根基.中国社会的文化根基在于家庭生活,它限制了社会信任的范围.而当今中国经济的单面发展.非但没有建立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反而其传统根基也受到动摇,这是中国信任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国家间的信任问题作为学科热点问题研究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前,诸多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习惯于将国家间的互信称之为战略互信,而且将建立信任措施、信任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提升到维护国际安全与地区稳定的战略高度。当前的国际社会无法诠释和约束不可预测的极端行为,这就需要一种筹划和指导国家间或国家和国际组织间为维护总体利益和安全而建立相应的信任机制,即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虚拟企业的组织与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企业作为 2 1世纪新型的企业经营组织模式 ,在我国的企业结构重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应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就虚拟企业的发展、运作基础及企业核心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于采用虚拟企业组织模式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协同是母子公司实现协同效应的重要内容。母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协同体现为人才协同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构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培养组织公平感、建立信任机制等是实现母子公司人力资源协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草根NGO信任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草根NGO与政府和公众的信任关系研究,对其内部信任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北京市X社会服务机构为例,运用社会信任理论,采用参与式行动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X机构如何建构起自身的内部信任关系与机制。对X机构本身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内部信任关系,维系与工作人员、志愿者的长期稳定关系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任、捐赠与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筹资困难是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障碍之一就是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不信任。为此,有必要在确保非营利组织自身值得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具体可以通过政府管制、中介机构评估、媒体监督等渠道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以此提高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促进捐赠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的理论解释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为代表的网络化企业组织是当前发达国家中流行的企业组织新形式。对其进行研究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前沿课题 ,而且这种研究已超出管理学的范畴。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来研究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 ,认为其形成机理是 ,以节省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为目的 ,分别通过市场组织化和企业市场化形成的企业和市场的中间组织。这不但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 ,并且使经济学的市场理论和企业组织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交易费用经济学对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进行解析 ,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组织信任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信任文化尤其是组织中信任文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主题涉及了组织信任的涵义、测量、特点,组织文化的概念、结构、测量.以及组织信任文化的涵义、测量等方面。依据综述可以看到,总体来说国内外关于组织信任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组织信任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了组织内部信任方面。而且相当多的研究是针对组织内部的人际信任方面;没有开发出有效的组织信任文化问卷;缺乏关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信任文化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慈善信任危机引发的社会不信任环境在客观上遏制了义工组织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法律形式确立多层次约束机制,以制度形塑义工组织的系统信任,其核心是以监管制度约束义工组织行为,以健全的评估问责机制、明确的社会交代义务增强义工组织信用的可见性和组织的可识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