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块链技术促进了数字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既能推动商业、金融等社会领域变革,也能对法律规范等上层建筑产生结构性影响。区块链技术应用(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等)在当前的实际运行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规范功能,但政府却未创设相应的完备法律规制与监管体系,使得区块链技术的价值由于缺乏法律支持而难以完全实现。这不仅限制了区块链技术的效用,还带来各种社会安全问题,也导致技术自身发展迟滞。促进技术与规范的深度融合,需要从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场景出发观察分析其风险与价值,再从法理上厘清技术与规范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最后分析论证构建规范法律性代码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框架,形成务实科学、多方联动、可操作性强的综合治理机制,引导、促进、规范和监管区块链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提高网络运营系统安全、降低运营和交易成本等方式弥补共享经济发展困局,并在共享经济中的数据共享领域、知识技能共享领域和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区块链应用于共享经济会出现共享经济风险和区块链风险的双重风险叠加,具体表现为监管失灵风险、平台弱化风险、数据权属风险、信用修复风险和技术限制风险.共享经济中的区块链应用风险法律规制需要在鼓励创新和包容审慎的法律规制原则指导下,依靠公共规制机构的强制性与禁止性手段和共享经济平台及其协会的自治能力来实现,并运用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标准评估法律规制绩效,同时注重区块链技术规制与规制区块链技术相协同.  相似文献   

3.
涉区块链金融犯罪呈现利用工具的便利化、犯罪场所的平台化、被告人的职业由白领向虚拟领转化等特征。然而,综合治理论、多元善治论等传统金融犯罪治理理论无法有针对性地化解这一新型犯罪现象,刑法治理面临新的挑战。适用于白领犯罪的“便利理论”,形成了经济维度、组织维度、行为维度的理论框架,具有适用于以虚拟领为主的涉区块链金融犯罪之价值,可有效解释其生成机理,阻断犯罪机会。其具体适用路径在于,在经济层面阻断行为人预期的利益;在组织层面强化平台金融监管,以刑法规制组织维度的各个环节,惩治关联犯罪;在行为维度降低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在技术维度基于智能合约推动代码治理。全面破除涉区块链金融犯罪的便利条件与犯罪情境。  相似文献   

4.
区块链技术作为技术信任的标杆,以其特有的去中心化运作模式赋予技术信任以“强信任感”,使得技术信任超过人们对专家系统的信任,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信任模式。但区块链技术在增强高新技术社会信任感、简化人际信任过程、降低人际信任成本的同时,也会由于自身缺陷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风险。技术信任在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会信任模式的同时,也会对社会信任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信任风险。对此,要加强技术攻关、建立技术标准,重视伦理风险、明确技术道德,构建监管制度、健全法律体系,从这三个层面防范信任风险。  相似文献   

5.
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长久以来电子证据真实性审查认定存在的问题。但技术并不能保证绝对真实,技术上的真实与诉讼所求的案件真实也非完全对应关系,由区块链存证技术引发讨论和吹捧的“技治主义”在理论根据与技术支撑方面都存在缺陷。电子数据区块链存证在证据法上的本质是电子数据的技术性鉴真方法,区块链存证技术应当回归到工具价值层面,确保存证平台和存证技术的规范性,同时需明确不同形式的区块链存证在真实性上有差异,对其所存在的安全问题、效率和成本问题也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予以解决,未来区块链存证不仅可以用于实体纠纷,还可以用于程序性事项存证。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建设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机遇。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文化传播进行了更多的支持,政策法规的合理性、科学性促进了产业的创新发展。从"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发展,在法律与技术手段两方面为文化产业提供助力。区块链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相关权利保护、规范管理、消费模式及区块链与文化产业相关物联网技术结合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区块链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法治保障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一带一路"文化包容、民心相同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杨东  梁伟亮 《学习与探索》2022,(10):68-79+191
元宇宙的本质是基于区块链世界所形成的数字孪生空间,是与现实世界互动、相融且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的过程,是数字世界内涵与外延的拓展。元宇宙经济不可能自在运转,必须与实体经济交融、互动,其中NFT的价值锚定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为使NFT的价值得以更好实现,需针对现实风险进行监管,规避NFT应用中的刑事法律风险、金融化风险和知识产权等风险。在监管供给上,以“法链”指引NFT监管框架设计,具体而言,重视对NFT交易平台的监管以传递监管效果,明确NFT的定义以引导市场恪守理性,最后明确NFT法律属性,将NFT市场去金融化作为监管的底线。  相似文献   

8.
《探求》2020,(4)
智能时代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存在着人格信用、契约信用与算法信用等多种形态,尤其是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的算法信用,代表着社会信用演变的趋势,预示着社会信用革命的到来。区块链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突显出其助力社会信用在场和降低社会信用风险与成本的重要价值,对于推动社会信用的创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区块链与社会信用建设进行耦合,实质上是通过政策推动,出台标准;需求导向,创新应用;制度引导,确保秩序;法律规范,禁止滥用等,构建一个以区块链为底层支撑技术的新型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区块链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在2019年将其确定为国家战略技术.区块链技术在技术革新、产业变革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传统数据库的缺陷日益明显,不能满足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基于此,该文介绍了区块链的基本运作模式并阐述传统高校教育教学数据管理面临的问题,总结出区块链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挑战,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数据管理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让区块链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块链的“多节点”协同,能促进国际治理主体间的协作、带动非传统安全治理提质增效。其中,在区块链上构筑的跨国信用、监管和认证体系,与非传统安全治理所涉及的资产运筹、物流追踪和人道救助等工作契合,集中体现区块链在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中的应用性。作为非传统安全治理的重要领导者,联合国对“链上”非传统安全治理理念的引入,集中反映了区块链与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广泛结合。相应的,联合国各专职部门,正联同其合作伙伴密集开发区块链在经济调节、供应链监管、个人信息认证等方面的功能,并将其运用于防治环境灾害、打击非法贸易、救助国际难民与打击人口贩运等领域,形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链上”非传统安全治理雏形。然而,区块链自身的技术稚嫩和政治敏感,以及相关治理项目造成的商业、社会冲击,将为“链上”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后续发展带来障碍。因此,为使该新型治理模式切实造福国际安全,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须加紧对区块链技术的因势利导、促其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风险性。互联网金融风险有五种类型:网络技术风险;业务管理风险;货币政策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各种犯罪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有五个特点:并存性;多样性;虚拟性;超越性;速发性。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应遵循的原则:支持鼓励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行业行政监管与企业市场自律相结合;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保护用户利益与保护企业利益相结合;行政手段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国内治理与国际治理相结合。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对策建议: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督管理;堵塞技术漏洞,降低技术风险;加强行业企业的市场自律,自觉防范风险;加强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完善法律法规,防范法律风险;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法定数字货币摆脱了传统货币在跨境流动中主要依靠代理银行的模式,能够有效规避结算风险,克服成本高、效率低和透明度低的缺陷。在法定数字货币跨境流动的机制设计中,应将银行业体系的中心化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相结合,选择合适的跨境流动模式,并逐步深入。法定数字货币跨境流动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威胁"货币主权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冲击银行业结构体系、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不兼容、保护隐私与控制国际货币犯罪之间存在张力、法律和监管规则滞后等。为此,各国应形成全新的货币制度理念和货币主权制度,适应传统银行业结构体系并调整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责与功能,建设具有互操作性的支付基础设施,制定新的相关货币法律规则,构建新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传统的金融业正与信息技术、数学模型相融合,向量化金融迈进。为适应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目标,以及满足当今社会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该文在金融建模与量化分析实践应用课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探索,总结出早期融入建模思想、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及评价机制的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刊》2021,(4):83-117
2021年4月,日本央行数字货币开始概念性验证,标志着日本的CBDC制度建设和实证研究进程步入新阶段。日本政府和央行推动数字货币研发的背景,一是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虚拟货币增加金融监管难度;二是民间数字货币兴起对货币体系形成潜在挑战;三是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成为国际货币竞争新领域;四是数字化成为日本经济增长新动力。从便利性与安全性角度考虑,日本CBDC在技术及制度设计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课题,包括CBDC与民间数字货币的角色分担、CBDC对金融中介机构及金融体系的影响、CBDC对金融政策的影响以及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等。日本央行短期内暂不会发行CBDC,但将继续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并试图与欧美联合推动CBDC制度化的研究,主导数字货币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术和消费的不断升级,新零售业态也发生着变化.该文基于新零售的业态特征,从产品质量、线上线下一致性、物流管理、信息安全4个方面分析新零售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价值网络视角下的"区块链+新零售"新型商业模式框架,并介绍了区块链在新零售中的应用前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透明隐匿、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特点弥补新零售发展中的缺陷,从而实现新零售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源和收益共享.  相似文献   

16.
李猛 《学术交流》2023,(3):42-59
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智能合约具有去中心化、自动履行、不可篡改等优势。智能合约在生成前存在算法安全隐患、程序代码漏洞、私钥应用等风险,在发布中存在代码瑕疵、智能合约僵硬性等局限,在履行后相关法律主体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经济法责任与刑事责任。完善我国智能合约风险防范法律前沿设计,应当统摄法学和技术科学视角,借鉴他国智能合约有益立法经验,建构涵盖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救济的立体式、多维度、深层次法律规制体系。具体而言,智能合约事前预防机制包括完善智能合约立法,设置监管沙盒制度、私钥保护制度、行政前置审查、混合协议等。事中监管机制包括增加应用程序接口、政府监管接口、“矿工”多数决决议投票等。事后救济机制包括实行软件更新制度、扩大预言机适用范围、建立违约金或定金自动划拨机制、强化公力救济等。  相似文献   

17.
何嗣江  陈晔 《浙江学刊》2006,(2):185-190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资源纷纷告急,尤其是水资源的安全更是令人担忧。如何利用衍生品的诸多功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之研究应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界目前对水权交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法律层面探讨其合法性或从成本和收益探讨其得失等方面,从金融衍生品视角的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应用在衍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实物期权之价格发现、资源配置以及风险交易等功能,论证将其引入水权交易市场的迫切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金融全球化以空前的力量削弱了弱势金融区位国家的地方性金融保护,从而加强了世界金融体系中强势金融“区块”对弱势金融“区块”的空间规训。资本全球化所形成的等级秩序,使被凝结在差异性地缘空间中的政治景观出现异化,即以强势金融“区块”的货币霸权体系为手段,通过对弱势金融“区块”的空间资本供需进行干预,形成了区块的“异质”;资本不均衡的地缘性发展在塑造资本空间结构时,使国家地缘战略的一般图景被不断置于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格局的基本框架中,形成了区块的“裹挟”。哈维指出了资本主义剥削体系下的地缘性空间政治危机,即新自由主义霸权对金融区块的“异质”与“裹挟”,以此揭示资本空间秩序的异化属性。在确证正义性空间政治实践完成从“物”到“人”的地理景观跃迁过程中,哈维塑造了多元空间权利分配体系,在关系性时空中探索资本空间格局的“解域”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有效地控制其交易风险,既是国际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当前,金融衍生品业务体现了经营综合化、盈利模式多元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和风险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态势。企业要充分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法律风险等总体风险特征,建立并完善企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控体系。实现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目标,其方法包括:建立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风险管理战略,确立风险监控业务流程,加强风险监控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内控制度,调整公司治理结构并开展相关部门人员的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与传统的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低成本、参与面广、方便快捷、品类众多等优点,广受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存在着法律不健全、安全性差、技术性强、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风险。本文旨在分析当下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法律风险,探寻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