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中,城市社区是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运用于社区,可以不断回应居民的需求、提升居民的能力、推动社区的和谐。目前,城市社区建设依然存在较多的缺陷与不足,主要是:行政管理的理念和方式,社区管理与服务实践中职能和角色模糊,社区服务的模式粗放、经验主义式的运作,社区中人际关系渐趋淡漠,社区工作者年龄普遍偏大、知识水平偏低……使得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社区缺乏对居民服务需求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着眼全局 优化养老服务大环境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大溪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区民政局的沟通,经常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调研养老服务需求,定期研究养老服务工作,确定社区建设科、社区服务中心分工合作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指派专人担任街道敬老院院长,指导社区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  相似文献   

3.
黄梅芳 《社会工作》2011,(24):79-81
社区就业服务有利于缓解社区居民就业压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区服务的需求,是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性服务工作。在对桂林市社区居民的就业服务与管理状况进行随机调查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梅芳 《社会工作》2011,(12):79-81
社区就业服务有利于缓解社区居民就业压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区服务的需求,是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性服务工作。在对桂林市社区居民的就业服务与管理状况进行随机调查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季伟 《社会工作》2008,(18):49-51
城市社区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而建立,凝结着社区居民各方面的利益。居民本应具有较强的社区认同感,然而当前城市社区认同感的缺失却日益严重。通过对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的实证调查,本文认为培育城市社区认同感,既要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社区服务文化建设和社区管理文化建设;同时需要鼓励、支持和动员居民参加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中,城市社区是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运用于社区,可以不断回应居民的需求、提升居民的能力、推动社区的和谐。目前,城市社区建设依然存在较多的缺陷与不足,主要是:行政管理的理念和方式,社区管理与服务实践中职能和角色模糊,社区服务的模式粗放、经验主义式的运作,社区中人际关系渐趋淡漠,社区工作者年龄普遍偏大、  相似文献   

7.
曹志刚 《社会工作》2015,(2):41-47,126
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独立性、稳定性和专业性问题,必须在它的服务理念中明确在社区工作中可以建立不同的服务层次,以此来扩展其服务支持途径,进而在不同的社区中丰富和扩展其服务方案,赢得所在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服务中心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为社区生态的整体变迁做出贡献。在推动社区建设的同时,也为服务中心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颖 《浙江学刊》2000,(4):72-76
家庭教育是在一家一户进行的,但不同的社区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家庭教育。研究发现,社区文化、社区性格、社区环境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通过家庭教育的作用实现的,家庭教育的“中介”作用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社区组织制约和指导家庭教育的作用越发突出。本文探讨这一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引起社会各方面对社区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重要性的关注,以期更好地发挥社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助推社区治理,是当前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建设的重要议题,也是社区教育研究的热点命题。依据治理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前我国社区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本文认为,社区教育应该从提升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培育社区居民的现代公民意识等三个着力点推进社区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智障人士阳光行动”被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依托社区建设,上海市在各街道、乡镇成立了社区助残机构——“智障人士阳光之家”。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对社区内智障人士开展教育培训、康复训练、简单劳动、特奥运动、就业支持、家庭教育等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11.
“孤残儿童”兼具“孤”和“残”的双重特征,需要特殊照顾和特殊教育。家庭教育是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家庭教育方面,寄养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寄养孤残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应当坚撩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和激励自我发展的潜能,注意评估儿童个别差异,强调因材施教。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在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中,总结出寄养家庭教育指导的四种形式:集中培训、经验分享、社区家庭寄养服务中心和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严文斌  王晓蕾 《社会》2001,(12):28-31
目前上海市正在大力开展社区建设。而社区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承担着各种社会性事务 ,推动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 ,通过在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沟通 ,来表达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和期望、维护自己利益、制约基层政府不良侵权行为 ,从而协调国家、地方和社区各种服务机构 ,共同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李友梅、石发勇 ,2001;宋娟 ,2001)。虽然在这些社区组织中 ,居委会仍然是社区建设与基层自治的主体 ,但民间社区组织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所说的民间社区组织是指由不受政…  相似文献   

13.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瞄准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培养执行力强的社区活动团队;活动的开展离不项目的支持;要利用好街道家庭服务中心等社区教育资源,要建立活动效果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社区工作的涵义社区工作与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并列,被称之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三大基本方法。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社区工作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  相似文献   

15.
失偶老人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等主导性需求。提升抗逆力是满足失偶老人主导性需求的核心目标。以提升抗逆力为目标的社区工作必须科学运用社区发展、社区计划、社区照顾和社区行动四种老人社会工作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提升失偶老人的社区归属感,满足失偶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扩大失偶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完善失偶老人的政策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16.
贫困救助是我国社会服务的永恒主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制度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贫困是一个复杂的持续性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共性与弹性要求以及社会的不断变迁,使得贫困救助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化性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社区志愿服务以其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特点,可以有效地填补社会救助政策的漏洞。本文描述了社区贫困家庭的现状及其特点,揭示了当前社区服务和社会政策存在的缝隙;立足社区贫困家庭的需要,提出了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应该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寄望建设一个符合中国社会文化情境和具体家庭需求的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7.
贫困救助是我国社会服务的永恒主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制度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贫困是一个复杂的持续性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共性与弹性要求以及社会的不断变迁,使得贫困救助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化性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社区志愿服务以其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特点,可以有效地填补社会救助政策的漏洞。本文描述了社区贫困家庭的现状及其特点,揭示了当前社区服务和社会政策存在的缝隙;立足社区贫困家庭的需要,提出了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应该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寄望建设一个符合中国社会文化情境和具体家庭需求的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力,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自2018年开始在全区逐步建立47家社区"时间银行",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提高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推动建立居民协商共治、邻里互助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和新模式. 让社区"动"起来 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19.
苏敏  倪赤丹 《社会工作》2012,(12):22-24
社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场域,社区工作展现着两个分别体现各自场域的主体人群即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影响。社区工作中确定谁是场域主体,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及对社区工作不同阶段策略和方法的把握。社区工作准备阶段,侧重于社区居民的主体场域;社区工作预估与服务策划方案制定阶段,侧重于社区工作者的主体场域;社区工作服务策划方案执行阶段,是社区工作者场域与社区居民场域互为主体;社区工作评估阶段,则侧重于社区居民的主体场域。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11):75-80
社区建设的要义在于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在人本视角下构建民族互嵌型社区,能够增强民族信任、增加收入来源、提升生活质量、增进平等意识,对于激发社会活力、优化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人本视角下构建民族互嵌社区的基本路径有:重视社区成员的需要,关注社区弱势群体;提升人的素质,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发展社区和谐文化,完善社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