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农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三系统2021—2030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农业、物流业三个子系统综合指数和总体综合指数大致呈增长趋势;三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依次增高;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正向关系,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2021—2030年,预测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将不断增大,发展速度也将逐年递增,预计到2030年达到良好协调状态。据此,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与物流业的投入,分区域制定相关政策,各区域加强合作力度,培养专业化人才,以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及变化趋势,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文章通过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等方法评价2012—2021年中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趋向协调发展,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值由0.397增长到0.709,耦合协调等级由轻度失调转变为中级协调。其中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的是河南省,达到了优质协调水平,其次是湖南省和湖北省,为良好协调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最低的是山西省,处于中级失调阶段。中部地区虽然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为平稳,但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仍不稳定,且出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缩小地区间的耦合协调度差异。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测算以及对影响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旨在全面把握该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并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目标构建了相关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3个测评系统,结合相关文献选取28项指标分别构建了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21年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建立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显示: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存在同向性;3个系统的耦合度逐年提升,受疫情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耦合协调度于2021年达到了优质协调程度。研究结论对湖南省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为其他地区相关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土地市场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2005-2012年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予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期间经历了极度失调衰退、一般失调衰退、勉强耦合协调和初级耦合协调四个阶段.土地市场发展失衡是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土地市场管理保障土地市场的稳定发展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入境旅游流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以广西为例分析入境旅游流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表明:广西入境旅游流和区域经济系统2001—2012年总体态势趋于良好,两者的耦合程度由低度耦合向高度耦合发展,协调度经历了从极度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素,如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来加快广西入境旅游的发展是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与区域经济协同情况及其空间分异因素。结果表明,2018—2021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水平仍较低,且地区差异显著,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人口数量、收入分权度、医疗救助支出是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促进基本医疗保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0—2019年福建省9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城市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增长状况进行全面动态评价.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指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耦合协调度也保持稳步波动上升趋势.唯有厦门属于优质耦合等级类型,福州等8个城市的耦合协调等级偏低.科技投入产出低、科技产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贡献有限、科技创新的要素配置跟不上经济高质量增长水平和科研市场与应用市场割裂是福州等8个城市的共同突出短板.基于此,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探究长三角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采用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此为依据探讨空间自相关情况。结果显示,2017—2021年长三角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发展度均值分别为1.567 7、1.294 0、1.186 2、1.168 3、1.038 2;耦合协调度(D值)均值分别为0.628 7、0.662 1、0.693 5、0.669 0、0.716 3;全局莫兰指数均小于0,表明存在趋异聚集现象;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上海市和安徽省呈现低—高聚集模式。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上升为中级协调,各省份之间存在空间异质性和趋异聚集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南昌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日益加大。如何促进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并进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议题。首先分析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再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南昌市近5年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各自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滞碍点。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两者的耦合度C保持较高水平标准,两者综合发展水平T持续稳定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D正逐年优化,其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提升至优质协调发展水平。据此从区域经济和旅游业两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达成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总体水平的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系统的多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5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与土地财政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我国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耦合协调关系经历了由失调衰退—过渡—协调发展三个阶段;从区域层面看,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区域内部协调度差异较小,土地财政相对于城镇化发展表现为"滞后—超前—同步"的演变特征;中部地区协调度及其内部均衡性次于东部,土地财政主要由超前型向滞后型或同步型发展;西部地区协调度最低,内部非均衡性也最显著,土地财政主要由超前型向滞后型转变。因此,我国应实行差别化的供地策略,提升城镇化水平和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减轻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以促进城镇化与土地财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首先从省域研究尺度对2005—2014年的湖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二者协调度进行评价,利用GM(1,1)模型进行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生态环境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二者协调度实现了稳定持续提高.从2015年开始,未来5年,湖南省生态经济协调度发展态势良好,将在"十三五"末步入高度协调发展阶段.在市域研究尺度,对2013年湖南省14市、州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维度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市、州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新常态下,发展生态农业,依托城市群经济圈带动区域发展,促进湖南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应是未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促共进,但两者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与特点。应用改进了的隶属度函数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5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1995—201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性较好,但波动性明显,表现为4个明显的阶段,即1996—1997年为基本不协调发展时期,1998—2001年为基本协调发展时期,2002—2004年又处于基本不协调发展时期,2005—2010年再次处于基本协调发展时期。两系统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从空间上看,中国各省区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协调发展度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东、中、西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供经济支持与技术保障;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通过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对山东省17地市的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双维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进一步探索区域经济发生变化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均处于耦合协调状态,但协调质量不高,主要集中于初级协调与中级协调阶段,总体表现为区域经济滞后状态;2006—2013年各地市耦合协调度变化差异较大,少数地市因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促进作用的不足而出现逆发展。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交通货运量、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个指标对区域经济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江苏省医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对江苏医药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建立医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14个指标,选取江苏2012—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医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医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但整体协调度水平尚处于初级耦合匹配状态。建议政府优化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医药产业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产业溢出效应,进一步推动江苏医药产业政产学研合作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动力源,营造良好医药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15.
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入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快速城市化时期山东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者协调度经历了"拮抗上升—波动发展—稳步提升"三个阶段;目前山东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东西区域差异明显,协调度最高的威海与最低的菏泽相差近一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6—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在熵权TOPSIS法评价我国中医医疗资源配置与服务利用整体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相对发展度模型进一步探究耦合协调的发展类型。结果显示,我国中医医疗资源配置与服务利用整体趋向协调发展;2020年15省达到一般协调并实现同步发展;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发展态势优于东西部地区,其耦合协调度指数五年平均增长量为0.095;东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平均水平为0.594,低于西部地区(0.679),东部地区资源配置超前现象严重,西部地区则存在严重的资源配置不足。应因地制宜进行调整,纠正资源错配,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要求。在阐述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内涵的基础上,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构建了西宁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评价模型;利用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对2000—2010年西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宁市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总体来说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2000—2005年的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发展到2006—2007年的中度协调发展类型,到2008年后发展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型;但在此期间两者的协调发展类型以及其协调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差异;2000—2009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都为经济滞后型,到2010年发展为环境滞后型,但两者相差不是很大。预计未来西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会向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南省14个市(州)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讨两者的时空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了“轻度失调—勉强协调”的跨越;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除株洲和湘潭基本均衡发展外,大部分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进程并不同步,长沙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滞后,其他市(州)新型城镇化滞后;土地与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会显著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分析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构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以辽宁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辽宁省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的增长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且科技创新的发展速度稍快于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发展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旅游-文化系统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探究香港经济-旅游-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熵值法评价香港2010—2019年经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系统协调发展关系;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香港经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系统耦合度稳定在较高水平,系统间相互作用程度较高,协调度由实现轻度失调向良好协调的转变,协调状态趋向良好;文化子系统对协调发展的阻碍值最大,博物馆数、参观博物馆人次、图书馆藏书量、产业结构和入境过夜旅游收入等指标是主要障碍因子。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文化、科技双重加持,助力系统协调发展;因时因势,精准施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