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志强  王雪梅 《创新》2019,13(3):48-56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活态传承,非遗反哺"一带一路"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非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探讨了非遗在多维融合发展中的机遇以及"挖出来、带起来、走出去"的构建模式,然后探讨非遗在"一带一路"视阈下的"点·线·面·体"活态传承生态体系,最后从政策、产业、推广、发展等多个维度深层次揭示了非遗产业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旨在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一带一路"视角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姜薇 《社科纵横》2020,35(2):62-66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揭示了肃南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对肃南县民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开发策略:资源融合,开发基于裕固族"祭鄂博"仪式的民俗风情体验游相关项目;产品融合,采用影视旅游联合开发模式;技术融合,构建民俗资源数字社区;人才融合,与甘肃高校合作,开办民族文创产品"创意市集",与相关节庆合体造势;平台联动推广旅游形象,重视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李萍 《创新》2022,(5):20-29
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的传承现状为考察对象,对乡村文化振兴路径进行探讨,提出在非遗新乡贤推动下,壮族嘹歌文化在重返乡野的同时获得了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乡村的休闲空间、秩序空间、信息空间、生计空间得以重塑。非遗新乡贤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所构建起的乡村文化新空间,既从共时性角度强调村落整体布局的优化,也从历时性角度深化村落社会与历史人文的衔接,充分彰显出承续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成为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对话互动的有效媒介。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以非遗新乡贤为实践主体、以乡村为实践平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实践形式的文化空间建构模式,可以成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世龙  吕观盛 《创新》2010,4(6):77-80,8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已比较成熟,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传承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问题,并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桂林应从构建融博物馆和主题公园为一体的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园区、建立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示范研究基地、打造桂林非物质文化旅游节庆、建设桂林戏曲曲艺演艺场馆、设计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共5种非物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将“双创”教育融入新文科建设是当前高校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该文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角度,通过文创产品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学情跟踪,反思在实践教学中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并探讨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以“双创”能力培养为导向,采用创新型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与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以满足“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加之互联网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诸如博物馆一类的公共文化场所的客流量不断攀升,文创产品作为吸引消费者、传播知识、展示历史的载体,对激发博物馆的发展活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民俗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中的“小众”,一般以集中展示某个地域的生产生活习惯、民间习俗、民间手工技艺等为主要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生力军。相比主流的博物馆,在文创产业发展方面,民俗博物馆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7.
美育工作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校园文创产品有着继承和弘扬高校文化精神、体现高校历史积累与内涵的文化价值以及受众范围广、需求量大的经济价值,使校园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兴起。韶关学院地处文化资源丰富的粤北地区,为展示校园文化特色,该文围绕现状、意义、设计三个方面深入探寻新时代美育背景下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研发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4):148-151
在悠久的人类文明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却是人类文明的最好见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不断地前进,对于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在愈加珍视。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解读、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能与优势等方面论述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必要性,认为民俗博物馆对于非遗的保护更具专业性、基础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对传承人、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并结合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保护非遗的专业工作经验,阐述新时期博物馆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庆阳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城市,自然景观独特、文化积淀深厚、乡土民风淳朴、名人贤达辈出,还孕育了香包、剪纸、道情、皮影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和融合发展,对于打造“高天厚土、红色圣地、文化庆阳”文旅品牌,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各个省市地区开始大力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挖掘乡村的优势资源,力求文化、人才、产业和生态等全面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应深层次地挖掘乡村非遗资源,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整合,推动乡村文旅产业朝着更高层次发展。乡村旅游在为乡村非遗传承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部分地区乡村旅游过分关注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简单、盲目地开发利用非遗资源,  相似文献   

11.
颜明霞 《创新》2014,(3):61-64
文章在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发展模式。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的资源状况的不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互动关系发生的源动力和作用路径,设计出"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旅游资源开发"两类具体的互动发展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2.
尽管关于文化遗产元素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文献在逐年增多,但将设计这一活动作为发展文化与经济策略的研究,以及其现有模式与趋势分析仍较缺乏,应用主题分析法的文献综述也未在以往研究中发现。因此,回顾现有的基于敦煌石窟壁画与文创设计或纪念品研究的文献,描绘出现有的研究模式与发展趋势。采用文献主题分析法确定相关关键词列表(敦煌和产品设计或纪念品);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关键词检索,对42篇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部分确定了四个最终主题:地域文化与产品设计、敦煌壁画图案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与发展。研究结果为行业内融合文化遗产资源的产品设计研究趋势提供新视角和框架,并为未来专注该主题的设计实践和研究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繁若星河的珍贵文化遗产,包括以物质形态保存下来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也包括主要通过“口传心授”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辉煌灿烂,异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相关概念的梳理,分析了当前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从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引入数字化标准、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档案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部特性所具有的活态流变性和传承性是构建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的先决条件,同时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自身不断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使其与传承学校必然地结合在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正逐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传承、保护、开发的创新性制度选择与制度模式.针对现行制度的不足,通过构建以传承学校数据信息库、教育部专项财政扶持制度、“校企共建”公益基金制度、传承人引进制度、传承人教学考核制度、传承学校评估退出制度、传承学校交流合作制度为内容的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以更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矫正现行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为更好地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黄河流域各省(区)都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做文章,不断推动文旅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域内的各种自然、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作为黄河流域各区域内重要文旅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如何才能借乘全域旅游的东风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关系着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更重要的是涉及重要文化资源的盘活利用,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2):70-7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已经成为非遗保护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现状、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强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对策建议。甘肃省在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还有待加强,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应成为甘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后在线旅游蓬勃发展。本文按照数字化由虚到实的程度,或者说按照场景范围大小、旅游服务形态,将在线旅游划分为纯在线旅游、虚实结合的在线旅游和数实融合的旅游周边行业三类。其中,纯在线旅游是以Google Earth、VR旅游为代表的虚拟场景,是景点等“场所”的数字化;在线平台是以OTA、O2O为代表的虚实结合的在线旅游,侧重虚拟空间对实体经济的带动,是景区、历史文化遗址、酒店、民宿、餐饮等“产业链”的数字化;旅游周边行业是以数字生态系统为代表的数实融合在线旅游,是文创、游戏、体育、休闲、娱乐及相关服务制造等“产业圈”。对于三类在线旅游,应采取以制度设计约束虚拟空间,抑制其对实体的潜在冲击或伤害;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中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以行业监管为抓手,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推动行业自我监管和规范化发展。监管制度设计方面,应明晰各市场主体的权利关系,构建基础制度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积极发展在线旅游平台。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但由于三江源经济、文化、交通的相对滞后性,使三江源地区的文化保护事业与文化产业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产业的法律规范和行政管理都较落后。如何合理、有序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立法的措施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三江源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尤其是玉树地区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修复、整理和保护工作正在进行,如何有效的通过相关的立法和行政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调查三江源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方法,以期提高整个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的价值认识,从而提高三江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水平,发扬非物质文化在社会发展及经济中作用。  相似文献   

20.
蓝武 《创新》2018,(2):37-44
2015年中国"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昭示着中国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各土司文化资源富集区在积极推进土司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推进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与经济优势,实现土司文化价值的最大化.新形势下,市场引导,品牌引领,创新驱动,差异化发展,无疑是实现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