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天国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战役。胜负,关系到太平天国的存亡,意义十分重大。太平军和清军双方都非常重视,攻与守都投入了尽可能多的兵力,对攻守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进行探讨,对于了解天京失陷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天京保卫战始于1862年5月30日(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同治元年五月三日),止于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六月六日,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这一天,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整个天京保卫战历时两年零五十天。1862年3月15日(同治元年二月十五日),曾国荃由安庆出发,沿长江北岸东进,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40周年。太平天国革命从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起义开始到1864年天京陷落告终。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们纪念它,就是因为它能激励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元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的最后一道营垒陷落了,数万英勇的太平军将士抱着与天京共存亡的决心,高呼着“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的誓言,在同清军决战的刀光剑影中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谱写了太平天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这次革命的由盛转衰。一些小说家、戏剧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远的不说,仅仅在最近几年就产生了李晴的《天京之变》,顾汶光、顾朴光的《天国恨》等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 1 851年的那场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太平天国旧式农民战争的烽火点燃了半个国土 ,其间的兴盛和破灭 ,造就了无数的奇迹 ,充满着颇多离奇的故事 ,极富戏剧性和神秘色彩 ,至今尚有一些史之谜没有破解 ,诸如洪秀全神秘之死、李秀成伪降之举新说、石达开大渡河惨败的具体史实、天京内讧的真实内幕、曾国藩镇压太平军之情形、天京沦陷后洪氏宗亲的最终命运 ,等等。有关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国内已持续大半个世纪 ,国外则起步更早 ,可以说 ,太平天国史研究是一门世界性的课题。《太平天国倾覆揭谜———一位新闻记者对太平天国历史…  相似文献   

6.
《起事来历真传》是至今流传下来的太平天国作家所写的唯一的一篇小说作品.在封面上刊有“太平天国三年新刊”字样,可知写成于清咸丰三年(1853),亦即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这一年.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阿英先生曾见到过这篇小说的一个孤抄本,他当即写了一篇介绍文章,连同小说原文公布于世,并指出这是有关太平天国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这篇小说今见于他所著的《小说二谈》中,至于其原抄本已不知下落.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革命从飞跃的胜利发展,变为衰败的转捩点,是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七月的天京事变。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队伍里面存在着两类矛盾:一类是农民  相似文献   

8.
从1853年初曾国藩在湖南长沙奉旨办理团练组建湘军,至1864年攻陷天京,曾国藩将其解散为止,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湘军活跃了十二年之久,在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挽救了清朝行将覆亡的命运。然而,湘军不仅征服了太平天国,而且对近代中国社会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拟从湘军筹组的特征,考察湘军崛起对晚清政局的影响,不当之处,请行家不吝赐教。一太平天国革命自广西金田村爆发后,转战两湖,席卷三江,定南京为国都,北伐、西征,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清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对付太平军,清政府除调兵遣将、实施围剿外,还派遣大员在各地兴办团练。曾国藩丁忧在籍,也奉旨在长沙协助巡抚办理团  相似文献   

9.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他的历史功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负有重大的责任。本文对他所犯的错误,作一浅论。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群众、号召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发展。然而定都天京后,情况就起了变化。本来打下南京后,形势极为有利。太平军“既众且整”、“直望无际”。清军则是“望之夺气”。(汪士锋《乙丙日记》卷一)但洪秀全一进入南京城,就“直入两江总督衙门,以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式于此建…  相似文献   

10.
去年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130周年,今年又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首创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洪秀全逝世及天津陷落120周年,常州市人民也有纪念太平天国常州守将护王陈坤书的活动,在纪念和缅怀对祖国对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英烈时,不由地回想起一件往事:三十余年前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主席吕骥同志为收集有关太平天国民歌事的二封信,音乐界的权威在信中反映的可贵精神,感人至深,直至今日仍闪耀着光彩。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 ,它纵横十八省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然而从 185 3年定都天京到 186 4年天京陷落短短十一年就覆灭了。究其原因的确很多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腐败”。天王深居宫中 ,尽享荣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以天王为首的领袖们进取心减退 ,洪秀全从 185 3年进入天京到 186 4年在天京病逝 ,十一年中他僻处深宫 ,把精力集中于宗教神学的著述上 ,从未迈出京城一步 ,严重脱离了斗争实践。史书载 :洪秀全“深居天王府” ,“足不出户” ,“人罕识其面” ,只有一次坐 6 4人抬大轿出宫去看…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否有过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之事,即所谓“逼封”,一百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者一直在不断地探讨、争论,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一件绝大的政治事故:天京事变。在这次变乱中,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杀害。杀的原因,有些人认为主要是杨秀清“逼封万岁”引起的。“逼封”这一举动表明杨秀清企图篡夺太平天国最高领导权,取洪秀全的天王地位而代之。洪秀全为保护自己而“密诏”当时督师江西的韦昌辉以“勤王”的名义回京杀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公元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危及清廷生存的时候,曾国藩在湖南组办了地主武装湘军,于1864年7月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镇压了这场农民运动。曾国藩能够在封建统治摇摇欲坠的末世一度挽回危局,引起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家和学者们的极大重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考察研究曾国藩其人,作出了不同的评价和结论。但  相似文献   

14.
安徽地区历来就是屏障长江下游的战略要地。在太平天国时期,安徽省是太平天国在政治上、军事上最巩固的地区,也是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最尖锐的地区之二。从一八五六年天京变乱后,战场形势渐趋恶化。西线,湘军乘机攻占上游重镇武昌、九江,向天京步步进逼,就使拱卫天京的战略要地安庆暴露在敌人的军锋之下。对于当时安庆的重要战略地位,太平军和清军领导人员都是很重视的。陈玉成说:“安庆得失,关系我们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在革命过程中成就非凡、影响中外的一项是著书立说工作。金田起义之初 ,便见端倪 ,建都天京后更是推向顶峰。太平天国编著出版了具有浓厚革命思想和宗教色彩的刻书和布告。在接待来天京刺探情报或抱善意访问的英、法、美等国驻华使节和领事及传教士时 ,常将刻书和布告送给来访者。这些刻书流散海外 ,分布在西方国家的宗教团体、图书馆、博物馆和高等院校内。去年笔者作为首位华人学者有幸目击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全部太平天国刻书和布告———该馆特级藏品。尽管它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刻书具有同年同版之处 ,与中国也有少量的同龄产品 ,但其中有世界唯一的原刻书和原版布告以及同年异版作品 ,则是世界和中国所鲜知的  相似文献   

16.
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太平军胜利攻克了南京城。随即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建都天京,在太平天国史上,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如何正确评价建都天京的意义,史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建都天京是战略上的重大错误,有的则认为是正确的革命措施。究竟孰是孰非?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略论天京事变中的洪杨是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渐衰的转折点。弄清天京事变中孰是孰非,特别是洪杨的是非问题,对于总结太平天国的兴衰教训有重要意义。近年史界在讨论天京事变时,多有就“逼封万岁”为中心进行探讨的,我认为若仅仅围绕杨秀清称万岁是否僭、篡来定杨之是非,这并未抓到天京事变的本质。只有弄清杨称万岁对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有利才是判别洪杨是非的根本标准。天京事变是一场太平天国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也就是一场太平天国选择哪一个领袖的斗争,不能以谁先发动来定是非,也不能用篡位与否来论功过,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洪杨二人谁更有能力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胜利,谁就更有权利登上天王宝座。  相似文献   

18.
<正> 太平天国癸丑三年(一八五三年)二月占领南京建都为天京后,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领导核心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反映这种变化关系和几个主要领导人的主张、思想作风的历史资料,最集中最翔实的一篇,就是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书《天父下凡诏旨书二》。这本小册子生动地纪录了太平天国癸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一部分研究太平天国(以下简称“天国”)的史学家对天京事变(以下简作“事变”)所作的结论是:东王杨秀清因逼封万岁,阴谋篡夺天王领导权,被天王诏令韦昌辉、秦日纲等所诛。可是我们在探讨事变史实中,发现大量史料足以证明,天王褒封东王万岁是史实,而逼封则是伪说;东王之死,是被北王韦昌辉为首,有燕王泰日纲、豫王胡以(日光)、佐天侯陈承瑢等参加并得到翼王石达开支持的叛乱集团共同密谋杀害的,断非天王所命。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战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因此,如果把天京政权同当时的清朝反动政权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联系起来予以全面考察,而不单纯从农民战争本身的角度,把它与历代农民战争中建立的政权等同起来,可能会对天京政权的性质和失败做出更为充分的回答,并对农民战争能否建立政权及其性质的讨论提供一点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