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从年代来讲,自西周初期《周易》中辩证思想萌芽算起,以至近代,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从内容来讲,古代哲学中曾经提出过一些光辉的辩证法观点,表现出深邃的智慧。如果谈批判继承古代哲学遗产的话,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应该是最值得研究的。近年以来刊行的几本《中国哲学史》著作中,对于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曲折的历程,在这一历史上,从《易》、老到王夫之,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典籍,它们各自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代表着辩证法思想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总结历史的思维经验,是为开拓未来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大师。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已内化于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中?成为他思考问题、处理矛盾、进行决策的思维依据。可以说,没有一种博大精深的辩证法思想?就没有小平同志“总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也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些宏伟构思。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一种文化的主导思想方式与了解这种文化的时间观有内在关联。这不仅仅是马丁·海德格尔的看法的一种延伸,而且可以在另外一些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家(比如尼采、柏格森、胡塞尔等等)那里找到这样那样的支持。按照这个思路,要比较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就需要知晓它所包含的时间观。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对时间的最主要两种看法,一是末世论(目的论)的,二是物理自然的。前者来自基督教,认为真实的时间由人与上帝的关系构成;因此,时间或历史向着最终决定这种关系的那个终点─—…  相似文献   

5.
<正> 三,承认斗争性,突出统一性的矛盾观。在我国辩证法史上,另一种矛盾观与前一种矛盾观,基本论点大体一致,只是更强调矛盾的统一性,把矛盾的斗争性视为从属的次要的东西。这种矛盾观,往往被看成是矛盾调和论。这是不恰当的。其实这种矛盾观,既承认矛盾有斗争性,又承认矛盾有统一性,只是对  相似文献   

6.
<正> 一、怎样评价历史上的矛盾学说关于矛盾的学说,在我国辩证法史上,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理论思维也达到了世界古典哲学中相当高的水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十分珍贵的哲学遗产。批判地总结我国认识史上围绕对立统一法则展开的辩证法和反辩证法思想斗争的经验教训,是当前哲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秦汉时期到鸦片战争,壮族社会战争频繁。有本民族内部的战争,有本民族与封建王朝之间的战争,也有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战争。壮族人民从无数次战争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战略战术,它们是壮族人民实际战争经验的总结,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观点。产生于宋代的侬智高兵法,形成于明代的岑家兵法,就是壮族古代战略战术和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丰富的哲学遗产,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就是哲学史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有它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在研究和阐明中国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发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时,也应重视探索哲学史中“辩证的东西”,研究古代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总结这一斗争的规律,对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各民族的思想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对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哲学史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萌芽辩证观念起,到明末清初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王夫之止,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古代哲人们曾经相继提出并竟相阐发富有辩证思维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体系,盛开出一束束姹紫嫣红般智慧的花朵,既不断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宝库,又创造性地增添着人类认识史上真理的颗粒。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扎根于中  相似文献   

10.
鲁成波 《齐鲁学刊》2004,1(4):104-107
"和"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核心范畴。"和"与"同"异,却与"中"不可分。宇宙万物由"和"而产生,又存在于"和"的状态中,这是中国古代辩证法对宇宙万物本来面目的根本认识。"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观。"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解决今天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洋溢着一种乐观情调,它强调人与自身、他人乃至天地的和谐。和谐犹如一把利剑,削去现实的痛苦、历史的忧患,劈开一条乐呵呵的人生之路,也给中国美学带来独特的面貌。中国古代审美愉悦观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北宋郭熙在论山水之美时,曾谈到两种审美观照心理,一是可行可望,一是可居可游。这涉及到审美愉悦的两种境界,可行可望,是耳目之娱、视听之乐,它虽也是一种审美活动,但终是局外人的目光,显得不那么纯粹。而可居可游是在发现人与大自然根本亲和后所获得的一种会心的愉悦,它不是局外  相似文献   

12.
鉴于当前职业观存在的失范现象,从职业定位、职业选择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职业观进行了解读和梳理:在职业定位上占据主流的是国家本位思想,在职业选择方面,中国古代职业观中存在着功利本位倾向,在职业道德上长期存在的是他律倾向.这些特征和倾向跟今天中国职业观迷失甚至沦丧问题有着对应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特殊的生态农业观,其主要内容有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大农业观、大环境观;以正确处理“天时”、“地利”、“人力”三者关系为核心的生态农业系统及以“万物并育”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农业模式。这样一种生态农业思想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认真地挖掘、整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宾  朱宏斌  党晓虹 《兰州学刊》2006,(6):55-56,108
中国古代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是古代粮食安全的最基本的内涵,有“食为政首”之论,经过长期的思想、文化、制度方面的积累,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和特征,对于解决当前粮食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中,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这是哲学界一致公认的。但是,在他的哲学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具体地表现在哪些方面?总的说来,他是一位辩证法家,还是一位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家?在这样一些问题上却存在着不少的分歧。搞清楚这些问题,不仅对确定斯宾诺莎在欧洲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而且对欧洲辩证法史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孔子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这一点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人数千年来灵魂的主体,那么中国人思想言行中的辩证精神,就一定可以一直上溯到孔夫子那里。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把“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17.
"矛盾辩证法"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矛盾是一个翻译出来的名词,许多哲学家都是把它当作对立统一来用的,矛盾具备作为哲学范畴的特性,矛盾辩证法同“斗争学”没有直接联系,和谐社会是不能回避矛盾的。  相似文献   

18.
"矛盾"一词不仅包含形式逻辑中的"逻辑矛盾"的含义,而且也包含辩证哲学的"对立统一"的含义,即辩证矛盾。辩证矛盾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矛盾在矛盾双方的关系、矛盾的界限问题、矛盾与运动的关系和表述角度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区别。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也有实质性的联系:拒斥和清除逻辑矛盾是进行辩证思维的必要前提,准确把握逻辑矛盾律是正确把握辩证矛盾的先决条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思维方式对立,但形式逻辑思维法非但不与之对立,反倒是真正进行辩证思维不可违逆和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机遇思想十分丰富 ,开展这方面研究很有必要。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其一是 ,中国古籍不少文献一向有真伪问题。既然有真有伪 ,或是两者交错 ,那么 ,在确定这些文献中机遇思想的年代、人物等归属时 ,便会发生一定的困难。对此 ,这里只能采取回避或从众的办法。其二是 ,古汉文字中 ,并无“机遇”或其他专门词表达机遇之义。它是通过诸如“机”、“遇”、“时”、“偶”、“会”等词来表达的。而这些词在表达机遇意义的同时 ,又可表达“机遇”之外的众多意义。这种“一义多词”又“一词多义”的情况 ,肯定又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和分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正写中国古代思想史。需要说明的,我之所谓古代,并不是如当前流行的一种说法,把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统称为中国古代史,而是专指奴隶社会而言。具体说,就是指从夏后启杀益夺权变传贤为传子开始,到秦统一中国截止这一段的历史。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所谓中国古代思想,是从中国原始时代思想发展而来的。光讲中国古代思想,不讲原始时代思想,则中国古代思想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很多问题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