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的国家神道和靖国神社,在日本的近现代史上,曾起过相当恶劣的作用,一直影响到战后。现在,日本国内的和平民主力量,在神道和靖国神社问题上,正在同反动势力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本文试图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神道和神社的一些情况、靖国神社的历史以及战后围绕靖国神社问题的斗争,做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从日本宗教文化角度看靖国神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领导人不顾亚洲邻国的反对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不仅是由于他们错误的历史观决定的,而且是由他们自欺欺人的所谓日本宗教文化特殊论所自我误导的。文章侧重从日本宗教文化的角度,对靖国神社问题及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精神构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3.
夏文辉 《21世纪》2001,(7):38-39
日本新任首相小泉5月9日在日本国会表示,他将以个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5天后,小泉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再次表示,将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他同时声称“不会因为外界批评而中止参拜”。小泉的表态立即受到国内媒体和亚洲国家舆论的抨击。 靖国神社为谁招魂 靖国神社坐落在东京千代田区九段,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神社始建于1869年(明治二年)6月29日,原名为“东京招魂社”,1879年(明治十二年)6月改名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靖国神社的建立是与日本神…  相似文献   

4.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核心在于参拜者的历史观。如何看待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帝国主义所推行的对外扩张和侵略邻国的不光彩历史,如何认识东京远东军事裁判的结论,乃是今日靖国神社问题的根源所在。对日本来说,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历史认识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靖国神社与"历史教科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靖国神社始建于 186 9年。它是天皇制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这里供奉着 2 4 0多万名日本对外侵略战略中死亡官兵的“灵牌”。参拜靖国神社和篡改历史是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 ,为复活军国主义招魂的蠢动  相似文献   

6.
《江海纵横》2006,(5):29-29
小泉连续参拜靖国神社,不仅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反感,也在日本国内舆论掀起了讨论的热潮。高桥哲哉是东京大学教哲学的靖国问题专家,曾著书从思想角度深度剖析靖国神社,在日本引起轰动。记者日前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千方百计歪曲历史,美化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尤其是日本政界要员,特别是小泉纯一郎上台以后,不顾日本国内舆论和亚洲各国反对,多次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的问题,通过对靖国神社问题的由来、发展和社会基础的分析,揭露其实质,指出日本新时期外交走向,以及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日本首相小泉上任后,连续5次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每次都遭到朝、韩和亚洲有关国家特别是我国政府的坚决反对和严厉批判?这要从“靖国神社”摆放的物品和它的内涵说起。“靖国神社”大门外,“竖着一座高约10米的纪念碑塔,碑文为:‘追慕景仰为皇运的扩展而献身的尽忠靖国之士和遗烈’(“扩展”的实质就是对外侵略的代名词——作者注)。塔身底座嵌有十六块浮雕,表现的都是为日本对外侵略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如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00年日军参加八国联军占领天津、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2年中是上海空战等,都…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 ,“新国家主义”思潮在日本的迅猛抬头 ,导致了日本政治的极度右倾化。小泉纯一郎上台后 ,接连不断地参拜靖国神社 ,这是新国家主义思潮泛滥的必然结果 ,是一条通往“国家主义”的“精神隧道”。但是由于日本民族的独特性 ,使得日本在通往“国家主义”这一政治进程中 ,具有许多隐秘而独到之处。而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背后 ,就是以一种十分隐秘的方式 ,即通过对日本最强的传统政治力量———以神道教为话语背景的“天皇制”———的利用 ,以唤起国民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和忠诚。笔者尝试着从“认同”这一政治文化的角度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动机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靖国神社与日本政要参拜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民族是个崇尚神道的民族,神社问题由来已久。但靖国神社却与一般神社不同,它的0祭祀对象是战场上牺牲的军人,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000多名战犯也被合祭其中。自50年代起,由政府参与的各种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一直未断,鉴于里面供奉着二战中的各级战犯,参拜极大地伤害了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遭到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屡屡发生的参拜事件绝不是偶然的,政要参拜的背后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日本的国民性格、国内政治基础、美国战后对日政策、日本经济发展、亚洲认同以及历史教育等无疑都是很重要的原因。靖国神社问题严重影响到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外交关系。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才能与亚洲各国增加信任,共创未来。  相似文献   

11.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吞并了中国台湾。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本从台湾征兵共20万人。由于日本人将台湾原住民称为高砂族,便将从台湾原住民中8次征兵所有的2万多人称为“高砂义勇军”,这2万多人被派往马尼拉、新几内亚、拉哇鲁。高砂义勇军上了战场后在日军中地位极低,给日军打杂挑担,被日本人称为“苦力者”,没有地位,也没有军阶,最后能活着回来的,只有三分之一。就在这三分之一中,多数还是伤残。日本战败后,少数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将在战争中战死的高砂义勇军的灵位放在靖国神社中,还宣称“台湾人是爱日本的”、“台湾人愿意做日本人”。而事实上在日治时期的台湾原住民,是被日军或胁迫或利用下被迫或少部分自愿成为“高砂义勇军”的。本文从原住民祖灵信仰的角度,研究高砂义勇军,探讨他们悲剧性命运的一个成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日德两国政府的战争追悼理念明显呈现"内向型"与"外向型"之差异。只向本国的战争罹难者特别是战死"皇军"将士和被处决战犯表示哀悼而拒绝向被侵略国家为数更多的死难者致哀,是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的主要特征。其成因主要有四:"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靖国史观"等错误的历史观,是其形成的思想根源;日本政要的右派构成和日本政权的保守性质,是其形成的政治基础;战后秉持错误历史观的日本国民的大量存在,是其形成的社会土壤;战后宽松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肇庆包公祠为宋代古建筑风格,配以岭南派盆栽与盆景点缀,体现了肇庆包公祠独具一格的环境特点.包公祠内摆放着约100多盆、20多种不同的盆栽与盆景植物,不同的盆栽与盆景组合成不同的艺术效果,使包公祠的建筑更显古朴雅致.  相似文献   

14.
结合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最新研究结果,对其中的K3、K5两个龛室的内容进行了探析,认为与主体画像X73有密切的联系,反映的是早期道教讲经、祭祀礼拜的内容。它们与整个造像群的佛、道的人物和故事并不一致,是典型的市俗生活的刻画,也是东汉晚期汉画像石雕凿技法运用于新材料、新题材的画面布局尝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清朝道光中叶京师的顾炎武祠会祭活动为切入点,以当时关心时局的中下层言官与在野名士组成的一个小群体为观察对象,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初时人对于战争的反思。文章认为,顾祠会祭活动意在阐扬顾炎武个人品节、弘扬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从祭祀顾炎武活动可以看出:时人将战争的失败主要归因于用事非人,由此强调慎选官吏、遴选人材,提倡砥砺士节以扭转士林风气,这是一条乏新可陈的旧套路。时人也看到了战争中西方人的炮舰优势,并尝试着从传统科技资源中寻求制器之技,后来由此生发出了影响及于洋务运动的“师夷”之策,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石研究二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艳萍 《南都学坛》2010,30(5):9-16
第一,山东嘉祥武氏祠东阙画像中的多头兽应当是开明兽而非天吴或"天昊",它旁边的双头兽可能是屏蓬。第二,画像石伏羲、女娲中间的"抱持神"可能不是高禖,而是神农氏,这或许是汉为火德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