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实证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姜春海 《管理世界》2005,(12):71-84
由于对国民经济具有明显的乘数带动效应,因此房地产业既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也可能导致经济过热,进而常常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选对象和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了有关泡沫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研究,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定义了房地产基本价值、投机泡沫和泡沫度,并利用中国房地产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基本价值、投机泡沫和泡沫度进行了实际计算,得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而且比较严重的结论,并解释了中国房地产投机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挤出房地产泡沫的若干政策,并特别指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有关政策能否“上令下达,不打埋伏”是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理论与泡沫理论,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基础与投机因素对市场价格的作用, 建立关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实证分析模型.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年度数据为分析对象,构建价格决定回归模型, 计算近十几年来价格泡沫的变化量,并针对目前北京房地产价格中的泡沫含量给出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含量有持续增强的趋势,宏观调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武汉市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引发了笔者关于武汉市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思考,本文选取了指标法对武汉市房地产泡沫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房地产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希望本文的分析结果尽可能地反映苏州市场真实情况,为政府、投资者和房地产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目前武汉市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原因,并分需求、供给、经济环境、制度和其他五个方面对武汉市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为武汉市政府未来打压房地产泡沫、提出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CAPM计算中国房地产行业资本成本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行业资本成本特别是中国房地产行业资本成本的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但是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房地产企业投融资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首先对资本成本理论进行了综述,并且利用经典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即CAPM理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资本成本进行了计算,得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资本成本为12.44%。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初步认为:如果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实际回报率低于12.44%,而仍然有大量资金涌入的话,那么该行业确实存在着一些“泡沫”。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迅速,很多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出现过快上涨的情况,导致了整个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很多的泡沫。房价在综合因素考虑上远远超过了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标准。带有中国国情的房地产泡沫的现状令人们非常的担忧。本文主要针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对房地产泡沫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香港房地产泡沫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引入金融中介之前的、一般竞争均衡状态下的房地产价格作为房地产基本价值,实证研究了中国和香港的房地产泡沫度。结果表明,与香港楼市高峰时相比,当前我国总体上的房地产泡沫度并不高,还不足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现阶段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我国内地省市的房地产泡沫度一般较低,一些沿海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度相对较高。指标法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
马潇珺 《经营管理者》2013,(1X):234-234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一二线城市地王频现、地价飙升,市场再现泡沫苗头。本文先明确房地产泡沫的概念,结合日本房地产泡沫事件,总结出衡量房地产泡沫的指标,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中国房地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走向,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决策者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房地产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人们在关注房地产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更应谨慎应对房地产泡沫。本文通过回顾大量国内外学者对房地产泡沫研究的文献基础上,整理出目前房地产泡沫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成果,并在结尾部分提出房地产泡沫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提出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微观经学认为影响一般商品的价格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成本以及供求关系,这两个因素不仅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而且还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当然,替代商品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心理及行为也有密切关系,但主要是间接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商品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商品的价格。本文通过房地产泡沫的泡沫测定理论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直接以及间接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釜底抽薪:央行重磅出击 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来说,是一条绝对的重磅级爆炸性新闻。 尽管建设部一再否认或回避谈论中国房地产的泡沫问题,尽管中国房地产业对此问题讳莫如深,可警觉的中国金融业己毫不犹豫地对过热的房地产业贷款,采取了一个又一个坚决的行动。而此次出台的房贷新政策,不再扬汤止沸,干脆一个釜底抽薪。 《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中要求: 一、 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引导规范贷款投向; 二、 严格控制土地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找出了适合测度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指标;然后,根据国际及国内的经验,确定了指标的临界值;最后,运用房地产泡沫指标法和综合指数法分析了我国房地产行业1991-2004年的泡沫问题,得出初步结论:就全国而言,当前并未出现房地产泡沫现象,但存在着产生房地产泡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最新报告,房产新政实施后的四个多月,房价仍在逆风飞扬,不光是北京,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除上海稍降外)房地产市场存在异常上涨现象。这种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长期上涨,必然会导致房地产泡沫。世界三次房地产泡沫引发的危机虽然远离而去,但谁又敢保证,第四次房地产泡沫不在中国发生。从中国目前的形势,让我们回忆起世界发生的三次房地产泡沫引发的经济危机。首先,日本的房地产金融泡沫。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注入房地产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其间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指数…  相似文献   

15.
釜底抽薪:央行重磅出击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来说,是一条绝对的重磅级爆炸性新闻。尽管建设部一再否认或回避谈论中国房地产的泡沫问题,尽管中国房地产业对此问题讳莫如深,可警觉的中国金融业已毫不犹豫地对过热的房地产业贷款,采取了一个又一个坚决的行动。而此次出台的房贷新政策,不再扬汤止沸,干脆一个釜底抽薪。《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中要求:一、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引导规范贷款投向;二、严格控制土地储备贷款的发放;三、规范建…  相似文献   

16.
在2009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年会上,万科董事长王石再次表达其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忧虑。他称,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产生泡沫,并且这个泡沫终将破裂。而万科为此已经提前准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地产出了什么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房地产市场大量的泡沫是地方政府和发展商利益共同体营运的结果。更为严重的是,对房地产投机的巨额利益,促使中央国有企业大举进军这个产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产泡沫实证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对中国地产泡沫问题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 ,采用案例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给出关于中国地产泡沫的总体判断 ,并探讨其特殊的形成原因。本文认为 ,中国地产泡沫现象并非是全国性的 ,而是地区性的。土地投机是中国地产泡沫形成的最直接原因 ,政府干预失败是主要原因 ,而权力寻租和法制不健全等因素在地产泡沫形成中起了推动作用。一、引言地产泡沫也即地价泡沫 ,就是由土地投机导致的土地价格超过其市场基础决定的合理价格而持续上涨。一般所说的房地产泡沫 ,其实质是地产泡沫。日本的泡沫经济特别是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害已是有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内部的问题,外部因素只是导火线,泡沫最核心的就是房地产,中国的地方财政都是靠房地产,所以房地产的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4,(6):12-12
正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非正常"高增长,加剧了2014年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特别是三四线库存高企,导致国内房地产市场风险的进一步积累。针对这一问题,贵阳市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优化规划工作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