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法律的角度看新公共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首先启端于英美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已经成为概括西方公共管理最新发展趋势的一个学术概念,并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或者称之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基本上都发生在英、美、澳、新西兰等盎格鲁-撒克逊体系的国家.本文试图从法学的角度找出其原因.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之划分是法学中公认的法律分类法;而新公共管理中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私法契约来提供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和契约制度的分析,认为作为大陆法系的我国基于政治法律传统应该选择法治国家模式进行政府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法最先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学教育中运用,而后随着大陆法系国家对法学教育的改革而取得一定发展。近年来,我国法学教师也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提高法学教学效果和水平,但由于对之缺乏理论性和实证分析,对案例教学法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该文试图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和内涵来论证我国属于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传统,在教学实践中既要符合案例教学法本身的特质,又要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且有必要创新我国的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3.
Merrman教授认为,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舞台上的主角是法学家,而法典编纂的动向也取决于当时占压倒性地位的法学派。本文拟采用美籍华人黄仁宇先生在其《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提出的"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意图选取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发展史上三部最重要法典的编纂来管窥法学派在民法典制定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Seminar”和“法律诊所”是西方法学教育中两种不同且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模式。前者是一种典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为大陆法系国家所首创,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其目标定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后者是一种典型的实务型教学模式,由英美法系国家首开先河,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理念,其目标定位于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实务型人才培养的性质和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应当去学术化,选择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诊所”而非大陆法系国家的“Seminar”。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日本法学教育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教育是各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培训制度改革是日本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改革现有的建立在大陆法系基础上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培训制度,引进以美国法学院(law school)模式为标准的法科大学院制度。就日本近年推行的司法制度改革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法学教育改革以及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已成为一股改革政府的新潮流。而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民营化、公共物品的多元供给等新理念的背后,隐含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前提假设。对这些前提假设在公共部门的适用性问题的回答是新公共管理改革顺利开展的前提,为此本文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的隐含假设并论证其在公共领域的适用性,并总结指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并不是绝对对立或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需要和合作共赢的。  相似文献   

7.
论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在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表现为不同的法律样态,大陆法系国家以亲权制度来调整这一法律关系,而英美法系国家则以监护制度来调整。虽然两大法系在立法模式上有所不同,但实质内容都是要解决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等问题。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两大法系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保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反思与超越: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兴起的重塑政府改革是以新公共管理为导向的。其中,政府职能的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化和履行方式的企业化、电子化是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它体现了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职能创新,但企业家政府、顾客导向和借鉴、引入工商管理的方法、技术改革公共部门的主张以及政府职能市场化、分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及其纠正,由此导致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行政契约观念比较及其法律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契约伴随着福利国家的兴起在公法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长期以来传统行政法理论和立法对契约理论的习惯性漠视,使行政的民主化进程的步伐极为缓慢。本文通过比较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及我国在行政法领域的契约观念,阐述了在行政领域引入契约观念的重要性,在分析行政契约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制定《行政契约法》的初步构架。  相似文献   

10.
法官释明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也有类似规定。本文通过梳理法官释明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主要是德国、法国和日本)和英美法系国家(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建立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分析了在我国建立法官释明制度的必要性,并且试图从释明制度的立法模式、释明权的行使主体以及行使方式和行使内容等方面构建我国的法官释明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公共管理学在国内开始兴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行政管理学的崛起,为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改革的深化、第三部门的成长、MPA教育的开展是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深刻社会背景。同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一定程度上还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影响,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方兴未艾和新公共管理的发展则是国内公共管理学兴起的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商法的公法化为切入点 ,探讨了商法公法化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民法与商法的调整模式 ,指出商法公法化使得商法具有了经济法的某些特征 ,但二者之间的根本界限十分清晰 ;商法公法化进一步拓展了普通私法 (民法 )的调整范围 ,但仍未超越私法的领域 ,商法与民法之间仍然为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全球掀起的一场针对公共部门治理的变革中,以绩效为导向、信息透明为保障、引进商业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为主要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成了推动这一变革的主导力。在此变革中,最基础的则是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论述了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政府财务报告改革提出的要求,并探讨了对我国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法的私法治理”理论在现代行政法中呼声日高,原先公权力味道甚浓的有限资源特许在现实中已经开始了二级市场的流转。《物权法》规定了矿业权、取水权等特许的用益物权属性,为该部分特许的流转发展提供了法律空间。创造社会价值、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能是允许这些特许进行流转的目的所在。法律积极引导、政府有效监管与尊重私权利主体意思自治相结合,有限资源特许的流转必将走上良性轨道,为扭转我国环境资源紧张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部门"运动席卷全球。如今,第三部门不仅在活动内容上不断增多,而且在活动范围上也日益国际化。本文从界定"第三部门"的涵义入手,在第一部分分析了第三部门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现状。第二部分评析了区分传统公法与私法的几个理论。第三部分从不同角度分析"第三部门"法突破传统公法与私法之分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分析了"第三部门"法在我国的困境,包括立法层次低、门槛过高、法律内容的缺陷、法律技术的缺陷等,最后提出几个建议,如制定《民间组织法》、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完善第三部门的内部管理、明确政府对第三部门的扶持、社会责任的承担、公益诉讼等。  相似文献   

16.
民事法律作为调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与入境的外国公民,法人以及他们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作好民事法律的翻译工作于对外开放事业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民事法律英语的词汇与句子特点,并针对性地分析校正现行《民法通则》与《合同法》译本的某些瑕疵。  相似文献   

17.
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2年十四大为界,中国民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949-1978年是破而未立的萌芽时期;1978-1992年是抗争僵化的理论教条、重新探求法学自身正当存在权利和发展规律的过渡时期,出现了《民法通则》这一基本立法;十四大后至今民法科学得以重建,从《民法通则》走向起草中的《民法典》,民事立法也空前繁荣。从民法基本理论和立法实证的变迁中可清晰地读出新中国经历“人治”转向“法治”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管理改革对一国国情的适用性受多种因素制约,新公共管理内容本身是一个重要方面。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不同内容对借鉴国的国情有不同的适用性。其中,观念文化的变革最难,体制机制次之,技术工具相对容易。按照改革内容的不同特点和适用性要求,我国在推动政府转型和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借鉴新公共管理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