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的最终形式,制约中国城乡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二元社会体制对农民的束缚。实践证明,通过制度的创新和改革使农民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仅是城乡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文章认为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每次跨越式发展其本质都是在解放农民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的提出为农民的彻底解放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的农民问题不能在农业内部解决,也不能局限在农村解决,在城乡一体化层面上赋予农民自主权和平等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说明了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性;论证了协调城乡协调发现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最后指出了协调城乡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对导致城乡不协调的体制进行综合改革,需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并区分了公平待遇与反哺农业,需要政府的主导和城乡互动、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3.
试论如何运用价格杠杆调整农业结构及保护农民利益□金迪李英杰多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业生产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使全省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巨大贡献。粮食丰收农民高兴...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三三五”户籍改革、山东省诸城市“村改居”、广东省“积分落户”和陕西省“推进有条件农民工进城落户”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以资源置换或精英移民为核心,折射出的仍然是农民身份歧视、城乡分立思维.改革并没有在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呈现的还是城是城、乡是乡的格局,不仅没能消解城乡居民之间经济福利和生存安全的制度保障差距,还不断强化了城乡居民生存成本和生存预期的心理距离.统筹城乡发展各项制度设计必须以农民身份为基础,构建城乡居民平权机制,尊重农民合理发展权,加快农民社会权利支持资源建设,实现农民与市民平等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5.
城乡和谐发展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公平,是公众最不能接受的现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障碍之一.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悬殊,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农村愈演愈烈.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民子女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是不公平的教育制度所致.建设城乡和谐的社会,必须改革不公平的教育制度,实现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市民化是指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农民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农民市民化的前奏,农民市民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由于城市化总体水平和质量不高、历史上形成且现在仍旧具有羁绊作用的制度、不公平的城市劳动力市场、较高的城市生活成本、城乡隔阂的社会观念和农民自身的素质缺陷等制约因素,致使我国农民市民化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要培育和发展农民市民化的有效载体,改革落后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完善组织管理,统一观念认知,增强农民综合素质,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当前广大农民的现实需要,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与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我国长期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造成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到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健全公共财政政策,改革县乡政府机构,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县域城市化是梯度城市化的重要节点,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县域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很多制度性障碍,比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等的障碍,土地制度的障碍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层面。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宅基地制度等都制约着农民的城市化,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和进城的障碍,促进农民进城,推动县域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审视当下我国农民"生产性"隐形负担加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价格波动频繁、流通成本攀高等现象,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视角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减轻农民"生产性"隐形负担的对策,促进农民劳动收益不断增加,是保障农村民生改善和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0.
县域城市化是梯度城市化的重要节点,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县域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很多制度性障碍,比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等,土地制度障碍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层面。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宅基地制度等都制约着农民的城市化,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和进城的障碍,促进农民进城,推动县域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镇机构改革是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乡镇改革的不同路径,结合各地改革的实践,提出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以创新的理论为指导,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各项配套措施协调推进,并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民收入与以前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收入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同时存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农民收入差距、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这既有宏观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和制度的原因。当前,必须通过强化政府服务农业意识、调整农业结构、精简乡镇机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的培育、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筹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资金稀缺制约着农村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地区间文化事业筹资能力极不平衡,城乡间文化事业筹资能力日益悬殊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资金不足。农村文化事业在筹资过程中面临着政府财政的越位和缺位,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滞后,社会支持短缺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加快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有必要对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的筹资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起筹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筹资机制市场化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多渠道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成本与兵团农垦团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党政军企的组织性质是由屯垦戍边的使命约束决定的。这种组织定位存在着经济利益诉求与提供公共产品承担社会成本的矛盾,使农垦团场的社会成本高昂,农工负担沉重,可持续发展堪忧。建立公共财政和农垦团场组织再造,有助于降低农垦团场的社会成本,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其具体措施有:加快推进师市体制,实现农垦团场政府化;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实现农垦团场场社分离、政企分开;加强社会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落实中央各种惠农政策,构建农工增收的长效机制;开发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屯垦戍边新型城镇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联系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探索和谐问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市的县域经济存在着发展步子不大、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低等问题。为搞好秦皇岛市的县域经济 ,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和人才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7.
发展小城镇与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两个侧面,并行不悖,相互促进,都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以处于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为例,就小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借鉴赣州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小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徐州窑湾古镇尚处于待开发阶段,作为徐州地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镇,其三面环水的格局酷似江南,古镇内的民居群又多为“弓”字形三进院落,既不是北方的标准四合院,又不似江南民居的玲珑精巧,具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建筑风格,在徐州旅游资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借鉴中国其他古镇开发的经验及窑湾本身的特点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与发展小城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对于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小城镇经济具有增长极效应,小城镇经济的繁荣必然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之所以不采用国际通行的城市化,而是采用城镇化,其重要原因就是强调不能忽视小城镇的作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小城镇作用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村经济就繁荣不起来,城乡差别就不可能缩小,更谈不上有条件把“农民工”转变为市民。  相似文献   

20.
促进城市的集群化发展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黄河三角洲地区以东营和滨州为中心、以县域城市为基础、以众多乡镇为基本单元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城市群体系。从发展模式上看,黄河三角洲城市集群化发展属于"双极多走廊"模式,其城市发展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城镇化仍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要根据黄河三角洲的实际,积极实施中心极化、产城互动、生态优先、科技兴城、制度创新、城际联动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