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安全角色定位、角色表现以及所面临的角色冲突。本文认为,目前中国正在以一种"安全利益攸关者"及"安全维护参与者"的身份角色出现在印度洋地区安全架构中,但中国的新角色还在构建过程中,存在一定模糊性,并面临某种程度的角色冲突。中国应提高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和自信心,进一步强化在印度洋上的软性军事存在,逐步适应自身的新角色,以缓解当前面临的所谓新旧角色转换冲突。与此同时,中国应以构建"安全与和谐的印度洋"为目标,提倡合作安全,加强海上外交,以缓解角色内冲突,实现"利益平衡"与"威胁平衡"。  相似文献   

2.
论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边界问题和中巴关系外,近年来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一问题之所以出现,既与冷战后印度洋地缘战略地位的凸显有关,也与印度和中国对印度洋在各自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判断有关。中国为了维护在印度洋地区合法的战略利益,采取了"非直接进入"即合作的方式进入印度洋。印度认为中国是一个竞争性的大国,因此,中国进入其视为后院的印度洋被看做是对印度的威胁。从这一认知出发,印度采取了诸多措施制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势力发展,中国的反应则较为谨慎和温和。印度洋问题不应该成为中印关系中的"热点"。我们希望未来的印度洋是合作的印度洋,而不是冲突的印度洋,印度洋问题的妥适解决,能够有益于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3.
印度洋的海盗威胁与中国的印度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可 《南亚研究》2011,(1):2-14
印度洋东西两端的战略通道,即马六甲海峡和索马里海域与亚丁湾,目前都面临海盗的威胁。本文从海盗产生的根源、组织方式、作案手段以及活动范围等方面,比较印度洋东、西部海域海盗的异同,分析打击印度洋海盗的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中国打击印度洋海盗的行动,阐述打击印度洋海盗在中国印度洋战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护在印度洋的利益,中国不得不进入并逐渐扩大在印度洋的活动。而这却引起了印度的猜忌和怀疑。尽管认为中国目前在印度洋的远距离投送能力尚不强,然而印度仍对中国在印度洋的意图、与印度洋岛国不断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的行为充满了担忧,认为所有这些活动都有针对印度的一面。为了防范和反制中国,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海军;加强与印度洋岛国的关系;提升与美国的关系;实施"东向"政策;不断进入西太平洋特别是南中国海。由于对中国在印度洋真正的意图和能力缺乏了解,印度这些单方面的认知和举措不仅未能解决其"安全困境",反而使中印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5.
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印度洋成为世界海权的"心脏",由此中、美、印三国的安全战略在印度洋上聚焦。尽管中美印三国的印度洋战略目标和手段各不相同,但三国在印度洋上的博弈呈现出一种"非敌非盟"的态势,"弹性均势"为此提供了理论解释。印度洋上的"弹性均势"在一段时期内难以打破,并呈现出不平衡态势。印度洋上的力量格局变化也为中国提供了进一步拓展利益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在印度洋呈积极进取的战略新姿态,并初步勾画出一幅海陆相撑共进的战略大轮廓。战略利益汇聚,当代的中国已不可忽视印度洋而单纯从东亚视角或太平洋视角探讨自身的未来;且事实上,当前中国经略印度洋具备了必要的安全前提,并正迎来重大的战略机遇;同时,内在条件也日趋有利,战略能力发展、理念创新为中国经略印度洋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思想引擎。故而,相对于太平洋方向的重重阻力,"西进"印度洋,中国可望以较小的战略成本撬动巨大的战略利益。这一整体判断当是中国将印度洋纳入战略视野的核心逻辑,也是正确理解中国当前经略印度洋战略新姿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国在印度洋的政治、经济与安全领域的竞争态势均越来越明显,出现了经济合作与战略互疑并存的状态。地区问题带来的动荡和战略竞争引发的动荡"此起彼伏",给印度洋安全局势增加了新的紧张和动荡,由此也使得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更加突出,两国关系中的安全困境不断向海洋延伸。中国西进印度洋,被印度认为是最大的威胁和挑战。即便在中印两国的利益交汇点逐渐清晰,挑战和威胁逐渐趋同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战略互疑从未改变。新德里对北京在经济合作上的态度相对积极,政治互信上的反应则相对谨慎,两国似乎正在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海权格局对中国的远海战略通道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保卫印度洋航线安全、维持国家经济运行稳定是未来中国海权发展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也是当前中国海权发展的现实动力。本文认为,向印度洋发展是中国海权远洋拓展的必由之路,印度是现实的战略竞争者,但双方仍有合作的空间。中国应充分考虑印度洋的现实形势,尽最大努力维持中美印海权三角关系的相对平衡。本文建议采取"精心选点、低调布局、合作为先、缓慢渗透"的策略,逐步推动中国海权向印度洋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9.
印度洋是世界海上贸易通道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印度洋的石油航线和贸易通道是许多国家仰仗的战略生命线.中国只有在印度洋上获得战略优势,才能确保自己的海上能源命脉、贸易通道不受制于人.美国在印度洋及其沿岸国家拥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利益,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美国还与印度联合,遏制中国在南亚地区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印度洋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忽视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印度洋与中国海上通道安全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贸易通道、能源通道和战略通道的安全。中国在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要维护在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安全,就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综合安全观;改善大国关系,发展睦邻友好与合作关系;推动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的多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机制,建立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强我国远洋海军力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印太"作为近来美澳印积极推动的地缘概念,不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两个地理概念的简单相加,而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发展的产物,客观地反映了全球经济重心转移的现实。中国因素是"印太"相关国家将传统上两个相对独立的地缘政治单元整合为单一战略弧形地带的显性因素,中国战略利益外延的拓展使中国超越了传统的亚太国家而成为典型的印太国家,这是印度与澳大利亚战略界的"印太"设计者始料未及的。中国没有必要对"印太"消极抵触,但应对"选择性排除"及"针对性推动"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考验"是中国南海战略面临的现实问题,其根源在于新加坡对航行及飞越自由问题高度敏感,以均势外交维持自身特殊地位,对中国的制衡思维根深蒂固,以及其偏好借助国际规范和国际组织发挥作用,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新加坡对中国的"考验"也给自身带来了负面影响,其局限性愈发明显,同时,也给中国的南海战略提供了反思、调适的契机。着眼未来,中国应积极应对南海问题上的法律挑战,以求同存异、趋利避害的态度继续加强与新加坡的合作,更加明晰地表达在南海的利益诉求,扩大与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印太概念"框架下,日本的"印太战略"以日美同盟为主导,积极构建"印太"海上安全新秩序,配合美国及其主导的"印太秩序"。一方面,拉拢印度东进对中国崛起形成长期战略牵制;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印太"支点国家的政治、军事关系,以"小多边"海上安全合作形式,在印度洋、太平洋两洋区域,建立多个以"自由、规则、法治"为基础,拥有共同意识形态的"小联盟"和伙伴关系网,使日本成为"印太"地区"中等强国"和"摇摆国家"的领导力量,谋求战略自主,维护和拓展日本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与中印关系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亮 《南亚研究》2011,(3):53-65
未来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能否得到实现和保障,关键在于能否与把印度洋视作其国家安全要害的印度在印度洋事务上进行有效合作。中印两国间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合作内容将消解两国间所谓的"安全困境",增进互信。中印在印度洋事务上的合作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5.
明朝在南海诸国实行朝贡制度,先后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这一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中。明朝倡导"和平"、"非攻"的国家交往原则,朝贡体制的形成与中国当时新朝皇帝的国家航海战略有密切关系。朝贡制度与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完全以维系国内政治与国际秩序为根本出发点,秉承如此初衷,明朝在南海甚至印度洋的海洋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并在古代封建帝国维护南海周边国际秩序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对当代中国实施海洋战略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2015年度《中国国防白皮书》所体现的新变化出发进行分析,从海军战略的角度予以观察,展望中国未来海军战略发展方向及可能面对的问题。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践的新背景下,今年最新版国防白皮书中,中国海权战略被首度明朗化,海外利益攸关区也被首度提出。笔者认为印度洋周边是中国首要的海外利益攸关区,同时中国对外海洋军事合作将会面对新的目标。此外,除"近海防御"战略被再次强调,新版白皮书还提出了远海护卫型海军建设的目标,这将推动中国"远海护卫"战略,乃至两洋战略的成型。由于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环境差异,中国较易也应该在印度洋利益攸关区着力发展军事合作伙伴,培养战略支点,实现军事外交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持续快速崛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利益挑战、认同挑战和影响力挑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出"共同发展、共执命运、共享尊严"理念作为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指导思想,并以正确义利观与伙伴关系建构破解利益挑战,以对发展中国家"战略再保证"网络建设化解认同挑战,探索能力—权力转换机制消解影响力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迈向新的台阶。展望未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理念和实践必将随着中国自身、发展中国家和国际体系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推动中国特色发展中国家外交理论和实践迈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7月16日,"中国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同济大学国际公共事务研究院共同主办、《日本学刊》编辑部承办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国在印度洋地区重要的海军基地,迪戈加西亚基地在历史上曾经起到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打击恐怖主义的作用。而在当前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背景下,迪戈加西亚基地作为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它在应对大国权力转移、遏制大国海权竞争、实现美国海外基地间的战略协同以及巩固同盟和伙伴国关系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基地所在的岛屿存在着主权争议,当前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仍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以及印度对美国在印度洋军事存在的战略疑虑,该基地能否发挥其最大作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之洋"——地缘战略视角下的印度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海上贸易的欣欣向荣和海湾石油地位的急遽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开展,印度洋这片古老的海域再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印度洋鲜明的地理构造和主要战略支点的重要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在新时期独特的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的地位,进而直接影响甚至塑造了印度、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大国的印度洋战略选择。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日益抬升,从地缘战略角度重新审视印度洋地区,特别是理性认识主要国家的印度洋战略和政策变化,成为新世纪中国维护并促进在该地区重要战略利益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