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方自19世纪以来推进的遗产保护专业化进程,对全球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长期以来,全球的遗产被划分为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个大类,这反映的是自然和人文对立的二元价值观。近年来这种遗产价值观遭遇到来自非西方世界学者的强烈批评,也推动了国际遗产保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诞生于21世纪初的农业文化遗产,本质上是对传统西方权威化遗产话语的反思与挑战。本文论述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与贡献,分析了两者与现有的国际国内遗产保护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并针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中国在未来构筑综合性城乡遗产保护体系时,需要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引领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实践路径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促进地区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国实践为线索,梳理了保护试点的推动进程与研究进展,并在全球农业文明的相互观照中,重申了传统农业知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反思高科技农业的危机而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对世界各民族传统农耕智慧的刻意存留,更是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哲学考量,其深层的价值则是对现代化知识系统的超越,是对"后现代农业"思想的启蒙。  相似文献   

3.
武夷分茶技艺茶百戏始于唐、兴于宋,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古茶艺,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经济开发与社会和谐价值.但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加之技艺传承后续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能适应现代商业环境等问题,此项荼艺的传承与发展遭遇瓶颈.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非遗传承的队伍建设、打造手工技艺非遗产品名优品牌,从而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中手工技艺的价值实现和传承空间的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4.
WTO成立后 ,为了适应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其农业保护政策进行了成功的改革 ,使其农业保护政策在WTO框架下得以继续实施。我国在加入WTO后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我国的农业进行必要的支持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集中分布在井店镇、更乐镇和关防乡的46个行政村,石堰梯田总面积2768公顷,石堰长度近1.5万千米,高低落差近500米。这里也因此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世界--大奇迹”和“中国的第二长城”。2014年,该系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5月20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简称GIAHS)。作为典型的山地雨养农业系统,“叠石相次,包土成田”的石堰梯田,以及与之匹配的“保.水保土、养地用地”的传统耕作方式,是当地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世代累积的生存智慧。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是全球可持续生态农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农业遗产之根,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内涵,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从而契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的宗旨。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3、2014年先后被遴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地貌特殊,景色秀丽,不仅出产丰饶,而且孕育了鲜明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永不屈服的治水精神、天人合一的农耕体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清淡自然的垛田美食等多个方面。兴化垛田的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调研挖掘的基础上作战略谋划,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可能性及其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中的特殊保障条款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规定为基础,结合发达国家对农业实施的保护政策,阐明了入世后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依据和可能性,分析了WTO框架下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市场准入空间、国内支持空间及出口支持空间,认为WTO框架下我国进行农业支持和保护不仅有可能,而且也有相应的支持、保护空间.  相似文献   

8.
垛田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地区一种特有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由当地先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积而成,状如小岛,物产丰饶,景色旖旎.垛田是在当地生态环境剧烈变化下,为适应防治洪涝以及人口快速增长而创制,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化与城市化等的影响,垛田在地形地貌、传统技术与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受到较大威胁,甚至有濒临消亡的危险.要保护和传承好垛田必须深刻认识其价值,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开发生态旅游,并且做到合理规划,密切监测,才能走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和谐发展之路,并传诸后世.  相似文献   

9.
传统农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各自所存在的利弊分析表明,现代农业发展中应充分借鉴传统农业的生态观,把高效的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高效、优质、安全、低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如何保护,学者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在梳理前 人相关研究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完整概念及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 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的区别。将农业文化遗产划分为十个大类,界定了各类农业遗产的特征与特 点。在结合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当注意把 握的八组关系,即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遗产保护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生产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关 系、保护主体与多方协调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关系、现实保护与记忆留存的关系、政策导向与 制度建设的关系及保护主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和 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在有关国际组织和中国等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在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遗产保护示范与经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因为各种原因,仍然存在着对GIAHS 概念、内涵与保护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甚至混淆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景观之间的区别。文章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被列为GIAHS 的项目和世界遗产中的农业文化景观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文化景观发起背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发起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在概念上,前者不仅关注过去和现在,还关注未来,而后者更多的关注过去和现在;在评选标准上,前者强调系统性,即多重指标须同时具备,后 者强调个性和特色,只要满足某一个条件即可;在保护思路上,前者强调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后者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静态保护。因此,农业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实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南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进行旅游开发是农业旅游发展的新领域。根据二者之间的机理,分析河南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资源、科研和区位等优势条件,构建"农业+旅游"的双赢开发模式,需要明确开发理念,并在科学规划、文化内涵外化、旅游形象提炼等方面努力探索,尽快使河南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发展成为生态经济时代农业旅游的示范景区。  相似文献   

13.
金善宝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从云南小麦的发现和研究、中国小麦品种的分类和分布区域的研究、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到小麦科学理论的总结与创新等,每前进一步,都树立了中国小麦科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金善宝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几十年,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知名学者和卓越的农业科研人员。金善宝在农业科技政策、农业科技管理等方面有着自己深切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为政府制定、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政策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金善宝为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遗产,他在推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农业科技人员作出了行动的表率和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面向农户户主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最基层的农民的视角反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供求、传播与应用状况;认为中国农户的经营规模小、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研究滞后、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备、是制约农业科学技术在中国农村传播与广泛应用的根本障碍;文章提出了适当扩大经营规模、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健全和规范农业推广体制以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科技兴农的服务工作谈了几点看法,并提出了具体的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浙江与安徽两省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发育程度和经营现状进行比较,试图找出浙、皖两省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成都因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城乡联系比较紧密,休闲文化传统深厚,旅游观光农业得到了较好发展。从具体模式上看,既有传统的农家乐型,也有现代的观光农业——花木观光、果木观光、民居观光,还有参与体验型等。但成都的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假日依赖性和季节依赖性强,观光群体仍以成都及周边居民为主、辐射作用小,现代观光农业模式尚未成为主体,政府的直接推动强于市场的引导,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等。历史及现实优势使成都的观光农业还有许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农业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主要农业投入角度,根据不同的碳排放途径对安徽省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从自然资源、农用化学物资以及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论证了安徽省农业发展方式低碳化的必要性。并对安徽省农业固碳、节碳的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化肥、农业灌溉、农药是安徽省农业最主要的碳源。水资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稀缺,农用化学物资量大、低效的使用以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等因素使得安徽省发展节水、节地和节能的低碳农业十分必要。安徽省在农田土壤系统以及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固碳、节碳潜力,可以促进农业低碳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