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富弼(1004—1083),字彦国;河南人,自少笃学,为人大度。历官枢密副使、集贤殿大学士、司空等,封韩国公。史称其人公忠直亮,为朝野所重。也负擅豪翰之名。传世书迹杂见《群玉堂法帖》中。  相似文献   

2.
台湾军队的国家认同,指军队组织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命题的整体态度:认可,回避,还是反对。深入研究台军国家认同问题,有助于我们适应台海形势新发展、提高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有助于加强和平年代我军战斗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更深入揭露和批判所谓"军队国家化"的实质,坚定我军官兵拥护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立场;有助于我们丰富马克思主义军事政治学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的军事政治学。  相似文献   

3.
伏尔泰是法国比较早期的启蒙者,在他的身上反映着一定的过渡性特征。比如在政治上他反对专制,但又幻想开明君主;在经济上反对压榨,但绝不反对私有制;在文艺上他反对模仿,但赞成古典主义的某些规范。总之,从整体看,他比较温和。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转型"变革时期,是一个传统文化架构不断蜕变、新质源源创生的过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可以看到其具有以下特征:崇尚敬畏和服从,反对怀疑、张扬和自主;崇尚均平主义,反对物质利益追求和利益差距;崇尚群体的仁义道德、血缘伦理,反对契约和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上的自由;崇尚人格上的隐忍、内敛,反对竞争和冲突;崇尚性情上的内省、包容,反对从个人存在出发的价值指涉与生活态度。这样的文化景观与当前扩展了的社会环境,存在着整体上的不协调、不匹配甚至不和谐现象,因此需要在大的社会变动格局中审时度势,作出恰当的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长城整体军事防御体系是由长城与关口、烽燧及军事聚落等各级防御设施共同构筑的一个完整统一体。学界对于长城九边首镇——辽东镇之研究,以往多关注于都司卫所建置、长城墙体以及个别重要卫所城市,缺乏对辽东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以及军事聚落分布的整体认知与全面探析。通过以时间与空间两条主线,从整体角度分别对军事防御体系以及军事聚落的形成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明晰辽东镇的军事聚落布防的时空分布规律,即时间上军事聚落的建置具有阶段性特征,而空间分布上具有以点控线,以线制面,点线面结合的防御性军事聚落空间网特征,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哲学是传统欧洲哲学的继续。西方现代哲学虽然派系庞杂,观点各异,但在研究课题、方法、功能、风格等方面都有与传统哲学不同的基本特征。从整体上和主要倾向上看,西方现代哲学在下列几个方面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变革:一、反对构造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体系,主张功能的分化;二、反对思辨、空虚、空泛,要求可证实性、可体验性和效用性;三、反对传统哲学的实体学说,重视关系和结构;四、反对真理的绝对性,主张认识的相对性;五、反对历史决定论,强调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孔子"文圣"的光环罩住了他能武的一面,事实上,他不仅能文而且精通军事.他的军事思想颇有见地,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慎重对待战争;反对不义之战;主张先教后战;重视军备;强调足勇好谋.  相似文献   

8.
宋代高僧投子修颙禅师,对北宋时期官居要职的富弼、文彦博以及"北宋五子"之一邵雍等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然其现存史料极少,且未有其禅法思想的系统阐释。从其与富弼等弟子的参问、参悟经历以及邵雍的主要理学思想中归纳禅师禅法思想的主要特点,对全面、客观地认识其禅法思想的重大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一) 经过长期内治,北宋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繁荣和发展。国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相当安定。但北辽、西夏不断犯边,武功荒弛,失地未收,国势气象已是大大衰颓了。这样的时代生活环境,逐渐造成了北宋士人阶层特有的情绪和心理特征:政治上反对变革创新,安于现状;军事上有浓重的厌战情绪;生活上耽于享乐,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而且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统筹协调思想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乡发展的统筹协调、区域发展的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整体发展的统筹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五个统筹"与邓小平社会统筹协调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取向,是对其思想的继承与丰富,也是我们党在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概而言之,包括诸如重选将帅、赏罚分明、巩固边防、民为军本、以战止战、备战防患、整顿军备、经济强军和高薪养廉等内容,其中有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名相姚崇五世孙姚勖自撰墓志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名相姚崇五世孙姚勖自撰墓志,不仅记述了其家族世系、婚姻状况、历任职官等情况,还详细记载了崇、彝、辟、偁及勖五人墓葬的准确位置,为研究姚崇家族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同时为考古工作者寻找一代名相姚崇及其子孙墓葬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汉代校猎赋展现了汉代校猎之制,而由于两汉礼制思想与政治状况的不同,汉赋中所见校猎之制的描写有所不同。如西汉侧重于优游娱乐、奢侈淫逸,东汉初期重视其儒家礼乐教化功用,至东汉中晚期,则回归其军事功能本身,内容与风格各有不同。而从总体来说,汉赋所展现的汉代军礼,具有雄豪、恣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毅在盐阜淮大地上曾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他在指挥新四军与敌寇顽军浴血奋战取得军事斗争胜利的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战斗的诗篇,既鼓舞了军民奋勇杀敌,又以此为媒介争取和团结了当地的众多社会名流、乡绅文士,结成最广泛的抗日统一阵线,使得军事武装斗争与文化战线的斗争相互配合与支援。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是最后一批士大夫的代表,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而严复是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被视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们均是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均不满于汉学宋学无用、无实,传承了文化传统中的经邦济世情怀与实事求是精神;均文宗桐城派,由曾国藩推动而实现中兴的桐城古文,经严复以先秦文体表达现代思想这一中介,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前驱。从曾国藩到严复,既有继承,也有扬弃。在某些方面,严复的思想是在曾国藩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从曾国藩等人的变易论通向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均为军事近代化尤其是建设近代海军的重要推动者;从曾国藩将传统学术门类中增加"经济之学",到严复从西方引进现代经济学;从曾国藩倡导"格致",到严复全面介绍西方科学;均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尤其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者、先行者。严复对曾国藩思想也有突破性发展: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采取激烈抨击、全面颠覆的态度,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天壤之别;曾国藩终其一生没有从旧学中突破、突围,而严复对旧学进行揭露与批评和学术形态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开启了闸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在卢沟桥事变前后,因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侵华军事战略由以战为主的速战速决方针转向政战结合的持久战略的历史过程,并由此认为,尽管日本两次军事战略的出台都有其必然性,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略目标与其军事实力之间的巨大反差,早已注定了它失败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7.
蜀汉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又于腹地江州设一都督,这是基于巴地重要的军事、经济地位的考虑。首任江州都督费观出任于章武二年。因诸葛亮北伐需要,李福任都督时,江州驻军被抽调汉中,因江州无兵可领,李福罢江州都督职。虽然后因诸葛亮病死,北伐大军回撤,但边境的军事形势使江州兵仍不能马上回原地,这导致了自李福罢职到延熙初年邓芝上任间,江州都督是阙置的。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非常广泛,军政改革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省兵、置将、保甲、养马、军器监等对于巩固封建统治,扭转北宋在军事上对西夏、辽作战中屡屡失败的不利局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旺  张淼 《东方论坛》2010,(3):14-18
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学界关于王弼易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学界探讨的重点集中于王弼易学的解经体例、与老学的关系、纵向比较、玄学观政治观及影响几个方面。但总体来看,王弼易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清远有礼”作为臣节是晋朝散骑常侍傅玄上疏朝廷要求树立的德目。清浊之争自东汉以来成为政权上斗争的焦点,社会公认“清”是正直官僚、士子的形象特征,“浊”是宦官佞臣的标识,“清远有礼”是对直臣全面的道德要求。傅玄认为,“举清远有礼之臣”不仅有利于朝廷做到“教化隆于上,清仪行于下”,而且也有助于改变曹魏政权以来朝野盛行的“虚无放诞”之风,有助于巩固仁义道德之礼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