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经营模式"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得到了广泛承认,它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形成了鲜明对照。从内容上看,日本经营模式既有自身文化传统的因素,也有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战后对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改造。就功能而言,日本经营模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带来了日本企业经营的成就,也暴露出内在缺陷,包括忽视员工权利、过度精神主义、因诉诸惯例而缺乏理性化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经营理念"和"经营风土"是目前学者们在研究企业经营理念时所采用的两种定义.前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后者则是一种霸权.作为霸权的"经营风土"比"经营理念"对企业员工更具影响力.本文以日本八佰伴集团为个案研究,指出其"经营理念"未能成功影响员工行为,使集团总裁将公司打造成一家无国界企业的愿望落空.相反,作为"经营风土"的二元人事制度,却使八佰伴成为一家"本民族中心主义"色彩极浓的日本企业.  相似文献   

3.
正为促进中国的日本研究可持续发展、培养青年研究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杂志社自2018年开始举办"日本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旨在为青年学者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加强交流切磋、开拓学术视野。2021年10月将举办第四届"日本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论坛采用征稿制,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要求1.本次征文的主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日本",非此主题也可。非学术论文不在征文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论:解析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日本学刊》2007,(6):86-98
"日本文化论"是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中外学者提出过各种学说和假设:有人注重其固有传统而认为属于"东方文化",有人着眼于西化层面而主张属于"西方文化";有些学者强调其"模仿"特色,有些学者渲染其"独创"倾向;加藤周一倡导"杂种文化"学说,石田一良提出"变形玩偶"假设。作者对上述各领风骚的论说逐一解析,在此基础上渐次展呈"组装文化"、"嫁接文化"的构想。最后以"书籍之路"为视点重构"日本文化论",指出日本通过从中国输入书籍培植东方传统文化基因,由此创造文化的机制既非模仿也非独创,作者名之为"再生文化"。  相似文献   

5.
希腊人原初的哲学概念及尔后的理智主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中国人的哲学观是"为道","为道"既是求真,也是求善;而西方人在历史上形成了一种以求真、求知为目的的主知论的或智理主义的哲学观.事实上,在主知论的或理智主义的哲学传统形成之前,在希腊人那里原本还有一个非主知论的理智主义概念--爱智(慧).智慧不等于知识,有知识并不就是有智慧,智慧乃在于对宇宙人生的本原和根本大法之把握.希腊人的爱智与中国哲学之"为道",可以说是言殊而旨同.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读卖新闻》1987年9月14日报道,由日本《读卖新闻》社等单位赞助、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日青少年问题学术讨论会",于9月2日至3日在东京的青年馆召开.这次讨论会研究的主题是中日青少年劳动观和价值观的变化,对两国青年工人的现状作了比较研究.在进行调查时两国学者发现,日本青年工人多数认为在自己的工作单位(1)可以得到教育和进修的机会;(2)大多数人工作认真;(3)没有迟到及怠工现象;(4)有固定的工作内容;(5)受到人的待遇.中国青年工人大多认为在自己的工作单位里人们(1)为社会而工作;(2)工作量很大;(3)人际关系融洽;(4)对提高生产率有强烈的关心;(5)厂方出现亏损个人并不担心失业.对于中日青年在工作、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问题上所做的不同回答,两国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认为日本青年工人关于"大多数人工作认真","没有迟到和怠工现象"的回答,说明日本企业十分重视生产率,日本青年工人比较勤奋.而中国青年工人的工作欲望并不是很强烈,在劳动理念与实际之间存在差距,对这一差距如何解释,是两国学者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本集团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在近代表现为家族主义国家观,成为巩固近代天皇制的重要工具;在现代表现为皇国主义国家观,被军国主义者所利用发动侵略战争;在战后则表现为"日本式经营",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彭曦 《日本学刊》2012,(3):130-142,160
作为战后日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学者,广松涉和山之内靖解读马克思的视角十分独特。广松认为,立足于关系主义的"物象化论"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而山之内则主张,早期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确立的"受苦者"的视点先驱性地表明了生态学的思想。虽然在对早期马克思评价上,广松与山之内意见尖锐对立,但他们都对现代欧美文明持批判态度,而这种态度同时也是20世纪日本思想界的一贯主题之一。日本马克思主义从神道、佛教等日本传统文化中获得启示,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于日本经济到底向哪里发展,不容易作出明确的答案.虽然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将日本经济推向前进.但日本内部亦存在不少拉后腿的因素,阻住去路,这是外国人所不甚了解的.不过,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让举国上下松弛一下并非日本的心愿,现在国外环境却在强使它接受这条道路.在今后的大约15年内,日本经济可能中速增长,略高于其他工业国家的平均速度.这是消息灵通的观察家一般的看法.相当时期内,日本有能力参加劳动生产的人日仍将维持较高的比率,其国民储蓄率也不会很快低落下去.由于投资于节约劳力和能源的设备,机械和服务性工业可能是日益扩大的部门.机械设备将继续向小型化发展,钢铁工业所占比重将进一步低落下去.日本最近很注意先进技术的利用,新兴工业受到重视,努力发展的工业有半导体、光学纤维、高级陶瓷和其他新材料、生化制品和所谓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等.由于日本一贯善于在商业上应用"技术方面的最高成就",各方对于高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日本的通产省和民间对半出资将在东京成立援助外资进入日本市场的新会社——“外资企业事业援助会社”(暂定)。该会社的宗旨即为在日本投资经营的外国公司就日本的商业习惯和用工等问题提供咨询和服务,以促进外国企业对日投资。具体说,新会社的业务有三:一、为外国企业介绍顾问公司,提供有关工场用地等信息;  相似文献   

11.
韩东育 《日本学刊》2003,(6):136-148
明治以来,日本在欧亚之间的"脱"入"反复,给学界造成了日本近代化论在"时空"定位上的两难印象.由于许多日本学者直认"脱亚入欧"为"脱儒入欧"而忽略了在日本早期近代化中极为重要的"脱儒入法"阶段,加之日本近代化的巨大成功使日本明显感到欧美诸国已"无可学者",因此,在日本的近代化论中又不时出现"东西拒斥"、"双向脱离"的理论倾向.但是,日本文明的非原创类型,使它不可能真正摆脱原创文明对它的永恒影响,而一旦回归自身,就无法不遇到中国.这也是"儒教学习论"在后现代日本开始复兴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从哈贝马斯与罗尔斯的交锋看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贝马斯与罗尔斯都说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但是这是误解,因为他们都不认为权利和正义是预先给定的,而是通过公民的民主参与、对话、讨论所产生的.所以他们应当被归类为共和主义者.但是,我认为目的论共和主义立场比哈贝马斯与罗尔斯的程序论共和主义要更为合理,因为它把价值、善、社会目标、情感等等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即使缺乏程序共和主义所看重的理性的和谐一致,道德的观点也还是可以存在,当然,道德的涵义与合理性的涵义都随之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唐宁 《日本研究》2000,(3):F003-F003
日本的商品市场具有开放性与封闭性柔性结合的突出特点 ,外资打入日本市场是相当艰难的 ,但近年来确有很多外资企业在日本的商品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 :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拥有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 ;灵巧的市场营销技能 ;广泛利用日本当地的人材 ;本国母公司对在日子公司的支持等。归纳起来看 ,在日外资企业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  一、自主经营。首先 ,绝大多数的在日外资企业一般都聘用日本人做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他们拥有相当宽松的自主经营权。其次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只限经营战略、经营方针和公司…  相似文献   

14.
李甦平 《日本学刊》2001,(5):108-121
一关于日本朱子学的分类 ,可谓众说纷纭。日本学者阿部吉雄将日本朱子学分为两个系谱 :(1)主知博学派 (主气派——知识主义派 ) ;(2 )体认自得派 (主理派——精神主义派 )。源了圆则将其分为两大学派 :(1)经验的合理主义 ;(2 )思辨的合理主义 (价值合理主义 )。1 中国学者朱谦之将日本朱子学分为 :(1)京师朱子学派 ;(2 )海西朱子学派 ;(3)海南朱子学派 ;(4 )大阪朱子学派 ;(5 )宽政以后朱子学派。2 王家骅将其分为两大派系 ,认为其中一派浓化了朱子学的唯心主义色彩 ,更加强调其封建伦理学侧面 ,并进一步密切了与神道的同盟关系。这一派以山…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主义"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笼以来,一直被资产阶级吹捧为什么"凯恩斯革命",当作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灵丹妙药".然而实践表明,采用凯恩斯主义不仅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反而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危机严重起来.近年来,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派为了进一步挖掘凯恩斯的武库,提出重新评价凯恩斯,认为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还有一些"新的分析因素"遭到了忽视,企图把凯恩斯主义推进一步.对于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这一新的倾向,《每月评论》(1977年4月)发表了这篇专论,予以驳斥,指出企图用凯恩斯主义去挽救资本主义危机只能是一种"幻想与错觉",而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出现"一个为使用而生产取代为利润而生产的社会".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提到了这种原则高度,反映了美国激进经济学派的激进观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企业福利资本主义是美国公私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及福利多元主义理念的社会环境中,其重要性尤为突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利资本主义兴起之日起,美国学者一直都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早期仅仅从"分而治之"和"人性化管理"的角度进行较为片面的论述之后,美国学者已经能够以"劳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和"隐性契约论"等概念和理论范畴对企业雇主的福利资本主义实践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美国学术界关于美国企业福利资本主义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评述,将有助于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边恕 《日本研究》2002,(3):77-83
面对高度信息化、国际化的经营环境,"二战"以来被世人称赞的日本经营模式开始出现裂痕.以年功序列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是传统的日本经营模式的基础和主要特色,然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检讨年功序列主义的人事制度,一些亲的人事管理方法特别是新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正在动摇年功序列主义的基础,从长远眼光来看,这种新型人力资源开发制度由于能够使员工拥有信息化、国际化时代的技术和知识,并能使其主动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提高雇佣能力,所以客观上也起到了稳定就业、减少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舒云 《求是学刊》2003,30(2):104-109
"九品官人法"通常被称为九品中正制,此外还有诸多异名、别称.名称是对事物的称谓,是区别事物彼此的符号,名称的随意称呼,无疑会造成认识上的偏颇、混乱以至对话的困难.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而学界对此却重视不够,学界少数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过讨论,亦未达成共识,甚至造成了新的混乱,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经过考辨,文章认为"九品官人法"是曹魏时期陈群创立的选士制度的全称,"九品"是其简称.而"九品中正制"等称谓,是后世学者随意为不变的历史所更定之名,破坏了该制度"名"与"实"的对应关系,妨碍了人们对这一制度本来面目的认识.因此,笔者主张应废弃"九品中正制"等异名、别称,循"九品官人法"之"名"而责其"实",以摈弃成见,重新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9.
巴殿君 《日本学刊》2010,(4):93-106
日本的近代史就是三对外交政策理念对抗的历史。小日本主义与大日本主义、民生国家与普通国家、国际主义与亚洲主义,三种理念此消彼长,构成日本对外政策发展的基本轨迹。制度化的法律规范文化因素制约了"大日本主义"与"普通国家"目标的实现,而作为构成性社会规范的集体认同正在形成有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社会环境。但在"亚洲主义"方面,构成性社会规范的集体认同,明显制约着"东亚共同体"外交目标的战略转移。可以说,文化规范既约束着日本对外政策的行为,也塑造着日本的外交政策的认同,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未来的外交政策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近代史就是三对外交政策理念对抗的历史。小日本主义与大日本主义、民生国家与普通国家、国际主义与亚洲主义,三种理念此消彼长,构成日本对外政策发展的基本轨迹。制度化的法律规范文化因素制约了"大日本主义"与"普通国家"目标的实现,而作为构成性社会规范的集体认同正在形成有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社会环境。但在"亚洲主义"方面,构成性社会规范的集体认同,明显制约着"东亚共同体"外交目标的战略转移。可以说,文化规范既约束着日本对外政策的行为,也塑造着日本的外交政策的认同,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未来的外交政策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