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工会是在劳动关系的产物,其主要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新时期对工会的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中劳动关系变化新特点的基础上,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工会的作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力度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黄河 《职业》2017,(33):114-116
劳动法史学是对国内外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思想、劳动法学科等劳动法相关历史事实变化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有关影响的分析.本文所称"中国劳动法史学"是指中国学术界对国内外劳动法律制度的产生与演进、劳动法律思想的变迁与碰撞、劳动法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等劳动法相关历史事实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有关影响的分析.中国劳动法史学既是中国法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劳动法学不可或缺的模块.现有资料显示,中国劳动法史学诞生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本文试从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学术基础等多个角度来探求它的起源,既意在填补我国法史学领域的劳动法史学研究的空白,更期待为我国劳动法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精准导航.  相似文献   

3.
田春苗 《职业时空》2012,(8):144-146
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是工会的义务而非权利。"富士康事件"折射出我国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机制的严重缺失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会组建不规范、机构不独立、专业素质低;工会工作不到位,没有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欠缺工会法律责任等方面。当前改进工会维权机制的法律对策,一是加强工会的依法组建,二是在协调劳动关系、监督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及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与措施等方面促进工会的依法运行,三是明确工会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董凤华 《现代交际》2010,(12):30-31
在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尊严权的提出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本文论述了劳动尊严权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内与现行法的衔接与整合,包括总括性规定和专门规定,即在《劳动法》中增加有关反对职场性骚扰的条款;完善劳动者隐私权保护;完善劳动尊严权救济方面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坤  肖绮芳 《城市》2006,(4):13-15
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目前对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从总体上看,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一个全国性的改革试验区.其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在于先行先试的试错权.通过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体制性方面的实质性突破,为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起示范作用.第二,改革的综合配套性.是指改革不再是若干分散的单项改革,而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交互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制度创新必须相互协调、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是关系经济发展和企业稳定的大事。工会切实发挥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既是工会履行自身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化解社区与职工双方矛盾的关键举措,更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从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和目前劳动关系的要求看。工会组织应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管理是一门复合型学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都可以在劳动关系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在研究视角上也不例外。多元主义的主要立场是劳资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工会的存在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劳动关系管理领域的制度主义研究视角,以期对劳动关系管理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姜菁 《职业》2007,(19):18-20
背景: 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是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劳动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这项制度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陶玉婷 《职业》2016,(23):69-70
教育问题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教育行业的长足发展关乎国家的人才储备.虽然我国近些年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但是相对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和中国本身的人口基数来说,还有很多不足.本文着重从我国的职业教育入手,将职业教育视角下的中国国际金融教学制度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国际金融教学制度加以对比,分析这种教学制度的差异,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尉官: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开始迈上了现代国家的发展道路。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家的保障制度还很不成熟,家庭内的扶养,地域的相互救助和企业内的福利事业是当时社会保障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7年实施的宪法第25条:“全体国民都享有健康和文化的最低生活水平的权利。”规定了公民的生什权并得到国家的努力义务,以期充实社会保障制度。在战后的混乱时期,为了救济贫困者,不得不以公共扶助为中心、到了ZO世纪SO年代后期,终于建立了福利国家体制的基础,作为该体制的核心是在1961年实现了国民皆加入保险和国民…  相似文献   

11.
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巨大飞跃。究其原因,制度变迁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可小觑。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变迁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影响,最终得出只有正式性制度变迁和非正式性制度变迁建构均衡才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才是经济增长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以下简称"高校资助制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变迁过程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政治制度的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资助制度也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确立,并日益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较为完备的制度.具体变迁过程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新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永霸"满洲",从国内招募了10多万贫民组成开拓团,到中国东北落户屯田。日本战败后,2808名日本孩子被遗弃在中国,成为孤儿。当时,一些处境仍然艰难的中国人收容了这些孩子,将他们养育成人,这就是日本残留孤儿。他们在中国完成了社会化过程,在某种文化意义上,他们已经成了"中国人"。"日本遗孤"是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他们的故事折射了历史,折射了时代变迁,折射了人性的光辉与扭曲。  相似文献   

14.
赖喆 《现代妇女》2014,(8):98-98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宪法劳动关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是研究公民劳动权问题的前提。通过分析宪法规范与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宪法劳动关系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公民择业自主性提高,国家从劳动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宪法劳动关系中国家的主体地位在弱化但没有消失,宪法劳动关系仍只存在于国家与公民之间。  相似文献   

15.
吴清军 《社会学研究》2012,(3):66-89,243
中国集体协商依靠"国家主导"模式,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的道路。国家推动集体协商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推动劳资博弈,而是要把劳资双方都纳入到法律制度框架之内,使劳资双方行为能够法制化和契约化。但是,国家规范劳动关系并非简单控制,而是通过指标管理实现对基层产业秩序的治理。所以,指标管理成为国家推动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的核心策略,地方政府和工会围绕考核指标,调用各种资源来提高集体合同数量。在实践工作中,地方政府"第三方"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同时工会"代理政府"的角色也得以强化,集体协商的本质则从劳资博弈转变成党政联合工会与资方的讨价还价行为。  相似文献   

16.
蔡伟伟  张红 《职业时空》2010,6(6):13-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所带来的高校用人机制的调整,高校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关系从更多依赖于行政调整转移到法律调整的轨道,这对高校工会的维权机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工会在维权机制方面遭遇了瓶颈,工会如何应对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如何有效地维护教职工的权利,需要有与劳动关系新变化相适应的维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姜菁 《职业》2007,(13)
背景: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是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劳动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这项制度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失衡与劳动合同的示范已是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急剧增长,随之对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批评及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世界经济强国,有着相对完善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此,我们自然要将眼光投向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完备和发达的国家,以求能够吸取教训,获取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以期有助于我国现有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企业工会是企业重要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重要组织,是工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立足点,企业工会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慰安妇"问题首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战争遗留问题,但从深层次来审视,这更是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人权问题。"慰安妇"等历史问题已经成为日本无法甩掉的历史包袱,只有彻底解决与其邻国在历史责任上的认识问题,日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日本军队在二战时期实行的"慰安妇"制度,与战争中偶发的强奸案性质完全不同。在"慰安妇"制度下,受侵略国的绝大多数受害妇女是被强逼或欺骗,失去人身自由,充当日军的性奴隶,除了遭受整日的侮辱,她们随时还可能失去生命。而日本兵之所以能为所欲为,正是当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