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世纪初,章太炎作《原儒》探讨儒的起源。30年代,胡适发表《说儒》。而后,郭沫若作《驳〈说儒〉》,与胡辩论,冯友兰则写了《原儒墨》,就儒、儒学的起源展开讨论,然此一讨论未能深入下去。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对儒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而儒与儒学之起源仍是一个疑案,鉴于当前对儒学再思考的需要,弄清儒学之起源,已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在中国上古时代,巫史原为一体,其后,“史”从“巫”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史官文化体系。孔子正是在继承与扬弃巫史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先秦的儒、儒学和儒家学派的。  相似文献   

2.
<正> 唐代儒学是我国古代儒学由魏晋南北朝的衰落时期向复兴时期转化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儒学,承前启后,有所创新,在魏晋南北朝儒、释,道初步融合的基础上,开始了“援佛入儒”的尝试,并成为宋代儒学新的思想形式的嚆矢。因而唐代儒学的复兴及其演变,是儒学发展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一) 儒学的演进是一种历史的选择过程。它与时代、政治、阶级紧密相连。唐代儒学的历史命运首先可以从春秋至唐这一历史过程中探讨。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至东汉、魏晋至隋唐阶段。不难发现,这两个阶段的历史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政治分裂时期(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短期统一时期(秦、隋)、大统一时期(汉、唐)。儒学盛衰的演变也经历了与之相应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时代造就了儒法道墨等流派及其思想家。但一个流派作为统治思想登上政治舞台是在秦,秦尚法家。它用暴力统一了六国,但在统一之后,仍坚  相似文献   

3.
儒学自从孔子创立以来,历经了二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从先秦原生儒学转化为汉武帝、董仲舒的“霸王道杂之”、“独尊儒术”;再到魏晋玄学在儒、道融合基础上,对儒学的新诠释;进而发展为唐代的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然后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转生出来明理学以及心学、气学,直到现代的新儒学。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儒学与各种学派之间的冲突、斗争、磨合、融化,经过曲折而复杂的思想历程,几度衰落而又复兴,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体系,其中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诸多精华,同时也积蓄着历史的糟粕。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政权…  相似文献   

4.
童岳敏 《兰州学刊》2009,(4):195-199
唐代古文运动,提倡儒学复兴,致力于文章的经世致用。《春秋》学派则摒弃章句之学,主张学以致用。就文化导向而言,两者皆有相同的批判精神。文章从群体构成及学术思想等角度来探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早期古文家的崇儒重教就为《春秋》学派的兴起提供了学术契机,而《春秋》学派经陆质发扬光大后,其致治之学又深深地影响到中晚唐古文家的学术风格及其古文创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多种中国儒学史专门著作出版,如赵吉惠等主编的《中国儒学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广东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多卷本《中国儒学史》等都各具特色,为学界所关注。近由黄宣民、陈寒呜二先生主编的三卷本《中国儒学发展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汇集思想史研究专家最新研究成果并具有突出的学派特色,这是同类著作中不多见的,因而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调,杂取儒、法、兵、墨等诸家言论,故而此书既反儒,又拥儒,还有中和儒、道两家的主张,显得比较复杂。就其反儒言论来看,《淮南子》批判儒学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刘安和他的宾客们认为儒学是大道沦丧之物,为衰世所造;儒学是一曲之学,并非治道之本;儒学背离人的性命之情,是舍本逐末;儒学顽固守旧,不能与推移。《淮南子》批儒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显示了学术独立的可贵,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学术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学是儒家学术的思想源头.这是由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和思想精华所决定的.首先,先秦儒学具有开放性特征,能够充分吸纳包容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才有了后世儒学能够与道、佛、耶并行不悖.其次,先秦原儒精神中原本包含仁和礼两个方面,后世儒学中重于内在道德和强调外在规范两路即由此所开出.再次,先秦儒家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社会和谐与情意融融,这奠定了中国人精神追求的基本格调.最后,先秦儒家对中国古代文本的整理和保存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否则中国悠久的 文献传统根本不会形成.  相似文献   

8.
儒学是韩愈思想的核心。研究韩愈的儒学思想对全方位地把握韩愈,评价韩愈的成就具有决定意义。本文试图从韩愈对孔孟儒学道统中人性思想与建立在人性思想上的仁政为核心的思想的继承,在继承孔孟这一儒学道统的基础上,创立新儒学的深刻内涵,韩愈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比较及韩愈新儒学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对韩愈作定位性的认识。 一 《旧唐书》卷一六○《韩愈传》云:“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士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此论切合韩愈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李翔海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庸之道是孔子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儒称作“圣之时者”(孟子语),是“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的(朱熹语)。而中庸之道在孔子那里既是一种最高的德行,也代表了一种最高的智...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继承了孔子作《春秋》的基本精神,《春秋》笔法的伦理教化精神规定了司马迁对当代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时代主流思潮的经学、儒学必然在其笔下得到如实反映;他本人的学术储备及家学的影响则使他能够对儒家经学及其他学术流派的剖析有准确把握,从而作用于其整体思想面貌的呈现,在人物时事的评论中透显着儒家思想学说的深刻烙印。这是由其贯彻《春秋》人文精神的立场决定的,也是他尊崇孔子、推重儒学之学术思想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孔颖达儒学思想的异质性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颖达是隋末唐初经学大师,以主撰《五经正义》播名于史。《五经正义》作为有唐一代权威儒学典籍,以儒学正统为宗旨,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坚持了儒家立场,另一方面在具体阐释中又融入了道、玄、释等诸家思想质素,从而既表现了孔颖达儒家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又显示了中国汉魏以降儒、道、玄、释诸家思想交融互渗、此消彼长的动态文脉景观。孔氏《五经正义》这种以儒为本,兼融道、释、玄诸家思想于一炉的异质性特征,是唐初特定的人文语境、文化酵素与儒家士人多元互动的结果,它对后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了多维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显春《新儒学的嬗变与明清小说的发展》(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2期)一文认为:随着宋明以来新儒学弊端的出现,早期新儒学“存理灭欲”的苦行转向儒、道、佛三家互补的清虚质朴适意自然之途。明清小说也就在这块新儒学嬗变的沃土中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朱熹(1130—1200)是南宋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先秦以来儒学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继孔子、孟子、荀子之后影响较大的一位文化巨匠.本文就朱熹继承和发展儒学以及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谈点看法.一、朱熹儒学的新贡献(一)孔子儒学的贡献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开创人,而且开创了战国重知识、重人才的繁荣时代,他在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难以估量.孔子儒学的贡献是创立了以“仁、义、礼”为核心的儒家学派.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江户时期,朱子学兴起并成为官方之学,与此同时,各种学术思想剧烈碰撞形成了各儒学流派。《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朱子理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之作,在当时尊儒读经风气的影响下,受到了日本朱子学派及其他学派的关注,并对其进行讲解与研读,留下了与《揭示》相关的著述达50余种。从这些著述中可以看出,各个学派对《揭示》内容的解读呈现出不同的学派特色。朱子学派强调五教为知,修身、处世、接物为行,注重先知后行;阳明学派强调知行合一,五教不分体用;而考证学派则聚焦于朱子制定《揭示》的背景及其内容出处的考察;其他民间学者以及儒学爱好者在江户幕府末期社会动荡的环境下,深感作为一名学者的责任与担当,将《揭示》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指导思想中。在日本各派学者的努力下,《揭示》渗透到日本各个阶层,对日本的社会、教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21,(1):82-88
东亚儒学与东亚儒者对儒家经典的创造性诠释密切相关。东亚儒学因经典诠释而存在、发展,并基于东亚儒者对儒家经典的诠释而逐步得以建构,形成一种跨时代、跨区域的儒学新形态。与中国传统经学不同,东亚儒学对儒家经典采取了一种区别于“解经学”注疏传统的创造性诠释态度,东亚儒者解经的关注点不是儒家经典的注解疏证、字句训诂、语义解读,而是对经典意义的阐扬发挥,即在诠释的视域融合中开显经典的时代意义,让经典对着现在言说。就此而言,东亚儒者的经典解读具有鲜明的创造性诠释特点。东亚儒学对儒家经典的创造性诠释通过辩证调适东亚儒者对经典诠释所遭遇到的两种张力——存在于儒家价值理念的普遍性与在地化诠释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存在于东亚儒者的“政治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得以实现,其对儒家经典的创造性诠释的可能性,则系于东亚儒者对哲学诠释学“视域融合”原则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2001,(4)
张立文在《现代哲学》2 0 0 1年第 1期撰文《儒学意蕴新析》指出 ,儒学称谓始于汉 ,“河间献王德……好儒学 ,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儒学 ,简言之是指儒家的学问、学说的总和 ,进而追问儒学的主旨是什么 ?是指以周孔之学的发生、发展、演变为对象 ,以求索自然、社会、人生的所当然和所以然为宗旨 ,以仁礼贯通天、地、人为核心 ,以天人、义利、心性的融突和合为目标以成圣为终极关怀的学说。凡此五层面的意蕴 ,既是对什么是儒学或儒学是什么的回答 ,亦是对儒学内涵的规定。儒学即伏羲尧舜以来的周孔系统 ,这是从溯源而言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相似文献   

17.
论先秦《诗》的儒学化发展孔慧云一、春秋至汉,《诗》学之风经历了一个由片到线又到片的发展过程.这个“片”,是指全社会而言,而线指一家,确切地说是指战国时期的儒家.春秋以前,“学在官府”,贵族阶层拥有独占文化的特权,得以诵读《诗》、《书》.因而在《左传》...  相似文献   

18.
<正>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中国的儒学究竟包涵哪些内容?经过了怎样的形成和演变的历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了什么作用和影响?这里包含着许多复杂和艰深的问题.为了探索这些问题,学者们也需要必要的工具书.《中国儒学辞典》的出版,正好适应了学术界这一形势的需要.《中国儒学词典》由赵吉惠、郭厚安教授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参加编写的有国内17所高等院校的45位学者.全书共收词目2200余条,88万字.词目按人物、典籍著述、学派书院、概念词语四项,分类编排,末附检索目录,以便查找.这是一部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的优秀词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于1913年经《东方杂志》的介绍而传入中国,1919年至20年代初在中国哲学界广为传播,成为影响中国哲学界的“显学”之一。20世纪中国新儒家的儒化的生命哲学就是在柏格森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梁漱溟热烈地推崇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不仅在西方哲学史上是“迈越古人”,而且是替儒家学说的复兴“开了先路”。帕格森的生命哲学启迪他用这一新传入的西方哲学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学,从而也用儒学来改造西方哲学而使之“中国化”(实为儒学化)。他在1921年发表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就是儒化的生命哲学的一部代表作。 目前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论著至多只是简略地提到柏格森生命哲学对梁漱溟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对此作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以推动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大约十多年前,在中国大陆学术界,“新儒学”一词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词汇。而今不同了,往日的“绝学”成了“显学”,研究中国当代思想文化的论著几乎没有不提到这一学派及其学术思想的。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这股“新儒学”研究的热浪与方克立先生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方先生的近著《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一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版,全文37万余字,以下简称《现代》),以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翔实的资料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当代新儒学研究的前沿性成果,揭显了“新儒学”何以在中国大陆由“绝学”到“显学”的发展轨迹,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