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认识论层面上的主体间认同和交往困难,是哲学中传统的错误主体观念所制造的一个虚假理论问题.对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意识所抱的实体性和体验性两个教条,造成在"我"与"他"之间的认识论的非对称性,并最终产生逻辑上的主体间性障碍.其实,自我意识并非直接给定而不可分析,相反,"我"这一概念同样是一个具体的意识,有其意识形成结构.从普遍意识存在形式出发的分析表明,"我"是经历与"他"一样的反思历程后而形成的纯粹概念,"我"与"他"具有认识论对称关系,由此,主体间性成为先验可能的,从而根本消除了主体间性困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体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自主、主动、创造等方面的本质属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改革了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与政治体制,创新与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从而不仅为我国个体主体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而且也使其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并使其主体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3.
主体意识研究的几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的推进,主体意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综合学界对主体意识的概念、性质、结构、地位、与主体性的关系和建构等方面的争论与探讨,以期使人们对主体意识问题有一个较明晰的认识,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主体意识的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初步恢复、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战略发展四个阶段,目前表现出数量高速增长,但总体弱小、领域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相关研究表明社会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回应了改革开放实践提出的社会重组和社会建设的理论问题,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时代内容,增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包容力。我们认为应当摒弃传统社会所固有的关于社会组织双刃剑的观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包含相关政治纲领、法律体系和社会政策的国家意识,通过意识形态的包容以及国家人事、就业、分配、福利等制度的统一,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李伟  陈玲芬 《天府新论》2013,(2):107-110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的主体力量,农民主体意识的培养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这关系到新农村发展、农村社会的管理.当前农民的主体意识中乡土性和现代性复合交织,并出现主要的新型农民类型,对其进行类型学分类分析,可以从传统与现代双方博弈的角度提出当前对农民复合主体意识培养、引导的可能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造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主体性活动 ,是创造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李清照在文学创造活动中以伸张自我主体意识的方式完成了自身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 ,她是通过努力把自我确认为爱情主体、女性主体和个体主体来伸张其主体意识的。这种主体意识的伸张反映了李清照对社会现实规范的女性视野之下的深刻认知 ,也是对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权利的诉求与捍卫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译者应如何在语篇翻译中构建元语篇意识这一问题很值得关注,因此,可以通过对主体间性理论和元语篇概念的阐释指出:由于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处于不同的交流层面上,在语篇翻译中,译者应建立元语篇意识,要能够通过原文中的元语篇手段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评价、鉴赏原文作者试图表达的思想和命题内容,并借助这些元语篇手段和方式,与译文读者对话,增强与读者的亲和力,达到主体间的视阈融合.  相似文献   

8.
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党员是党的主体,是党的工作、事业及党的建设的主体;确立党员主体机制,就是确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女性迎来了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社会局势对女性角色定位有了新的需求,女性政治意识觉醒、女性社会价值重估、女性家庭角色重塑和女性主体意识增强等,都是近代女性在实现自身角色诉求过程中带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女性社会角色意识觉醒主要是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西方"天赋人权"说的传入、女性刊物的创办、妇女社团的兴起和女子教育的发展等推动.  相似文献   

10.
唐代古文家在史传写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作家主体意识。这在当时史学兴盛,正统史家极力主张消退作家主体意识的时代出现,愈显难能可贵。并且古文家这种较之前人极大增强的传记主体意识,敢于评史论传的风气,也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相对贫乏的传记理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高校形成"廉荣贪耻"的'文化氛围.主体培育不够是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强化主体培育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内聚力的根本所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培育,主要是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同主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意识的培育,也就是培育高校廉政主体的责任意识、耻感意识、法制观念和民主监督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前,群众路线被等同于群众运动,集体主义教育模式强调党的主体系列对群众主体系列的意识形态灌输,忽视群众主体意识的培养,没有真正起到道德内化的作用,影响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化。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发展,以新的"主体—主体"模式,实现了党和人民群众两大主体系列心灵的彼此可进入性。  相似文献   

13.
吴椒军  李桂林 《学术界》2007,42(2):231-235
周围的环境仍在不断地恶化,而且看起来正是我们的过错加剧了这种局面。虽然,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似乎仍然不能改变环境恶化的程度。问题在哪?笔者认为在于没有确立环境责任意识,养成环境责任习惯。本文比较了理性主体和非理性主体对环境问题看法的不同,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体和非理性主体的环境责任,从人的责任意识出发寻求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之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主动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石。当前,确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条件虽然基本成熟,但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对此,需采取的对策是:改革与完善科技体制,鼓励产学研一体化;建立与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建立与健全法律法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为自身形成主体地位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5.
论文艺的双重主体结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的双重主体结构,是指文艺主体以自身为对象所形成的内在的主客体关系结构。文艺主体的审美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主体自身把自己分为自身主体和自身客体的二重化过程,无意识的忘我活动和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文艺就是在这双重主体的交感效应中,获得了自己的本质规定,成为了一个与科学意识和伦理实践意识相区别的,独立的艺术意识结构、艺术意识领域。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体意识在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陈祖英 《东南学术》2008,(2):150-155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在当今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女性主体意识可说是家庭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智力支持和重要支柱.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中国传统观念、西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女性自我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选择意识;自我定位不高,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政治意识淡薄,缺乏积极的参与意识.为此,文章指出,须从提高女性自我认识入手,促进主体意识的内在觉醒;参与社会活动,保持经济独立;强化权利意识,培养社会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但在繁荣的数量后面隐藏着质量严重滑坡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编辑责任的角度,探讨提高图书质量的一种途径.要提高图书质量,发挥编辑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包括:主体意识、丰碑意识、读者意识、精品意识和经营意识.本文还简要地阐述了培养和增强编辑责任意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试图探讨主体意识培养的前提条件,途径及应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以使素质教育这一思想与理念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9.
行政法治思维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运用行政法治的基本原理、精神与逻辑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内涵是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中要具有依良法行政理念、权力制约和权利本位思想、民主行政精神、正当程序意识、责任行政观念等思维品性。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法治思维行政有助于转变行政方式,有利于提高行政主体化解矛盾、降低风险的能力,能保障依法行政的常态化以及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我们应当通过普及行政法律知识,从增强行政法治观念与意识,培植行政法治文化,强化行政法律责任等方面来促进行政主体行政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先锋诗歌中的语言主体可以划分为自我主体、先知主体及超验主体.自我意识是自我主体的本质特征,独白是其言说的根本方式;先知意识是先知主体标示自身存在的基本方式;超验主体是以超验意识的表达来肯定自身存在的,而解构性写作、零度写作、超现实写作是超验主体显示超验意识存在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