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敦煌哲学坚守敦煌这一文化圣地、文化符号和文化领域,围绕敦煌文化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研究敦煌学元理论问题,力求理解和把握敦煌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透过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敦煌史地和中古文化现象把握斯时斯地斯学中内在地包含着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哲学角度解读敦煌历史文献、欣赏敦煌艺术宝藏、分析敦煌社会现象、探索敦煌文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敦煌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敦煌遗书研究起步,陆续有新的研究门类或分支加入其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学科众多的敦煌学体系。敦煌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当前,应敦煌学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概括和总结敦煌哲学,是力图探究和构建"总揽""统摄"敦煌学体系的必要的理论尝试。而敦煌哲学方法论又是敦煌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推动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敦煌哲学是以敦煌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学科。文章认为,敦煌文化和敦煌学研究的内在逻辑,敦煌哲学学术研究及未来发展需要决定了敦煌哲学学科体系建构的必要性。敦煌哲学的学科体系建构要围绕什么是敦煌哲学,怎样发展敦煌哲学展开,并提出建立中国敦煌哲学、敦煌外国哲学、敦煌逻辑学、敦煌伦理学、敦煌美学、敦煌宗教学和敦煌科技哲学等分支学科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敦煌哲学的提出,究竟是依据于敦煌现有的地域实在及哲学史实,还是仅仅是以敦煌的象征意义而创立的一个哲学学派,这是敦煌哲学所以成立的前提性问题。敦煌哲学缺乏实在性的哲学研究对象,因此本质上是以实相精神性为核心的创造性的哲学。以敦煌已有的一部分文化为基础,以敦煌所代表的人类追求宇宙人生根本大道的精神活动为象征,建构解决当代人类精神困境的哲学体系,这应当是敦煌哲学的自我定位,也是敦煌哲学对当代中国哲学事业的一大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敦煌艺术的"再生"哲学命题是"敦煌哲学"(分支"敦煌艺术史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丝路花雨》的创演成功,实现了敦煌艺术从洞窟到舞台的转换,引发了古老敦煌艺术的"再生",并促动了敦煌舞派的产生。面对当代敦煌音乐和敦煌戏剧还缺乏内在系统特征,没有形成可资传承的流派的窘况,以及敦煌文化创意舞台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情况,敦煌艺术哲学的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敦煌哲学的建构适逢其时,在当今人类又相互走近的时代,敦煌哲学应极具启发性.敦煌哲学的建构是当代文化人文精神资源的自觉,是当代文化建设的一种内在追求;敦煌哲学将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哲学精神,这即给敦煌哲学的建设赋予了活的现代精神和理论进路,也给当代文化建设找到了深刻而又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底蕴,赋予文化建设一种内在的终极关怀.本文首先讨论哲学多义性及其当代哲学重构的可能进路,在此视域讨论“敦煌哲学”概念的特质及其敦煌哲学的建构,与敦煌哲学“基源”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之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讨论“敦煌”人文精神的哲学独特性,明晰敦煌哲学建构的开放性态势与多向多元进路.  相似文献   

7.
轴心时代理论自提出至今已成为人们研究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话题,对轴心时代的质疑和深入探讨也从未间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轴心时代的文明体现了人类精神对其生存环境和自身的巨大突破,规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而且其自身内在蕴涵着多元融合及螺旋式上升的思想基础。敦煌哲学发展中吸收并融合了中西方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并在演变中对其他文明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螺旋式回归的新轴心时代对敦煌哲学的深入研究必将推动敦煌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哲学”范畴建构的历程考察,阐明了“敦煌哲学”成立的可能性.从哲学对思想道路的奠基性作用入手,通过对中国哲学核心观点的分析,以“敦煌性”为出发点,认为“和”可能是敦煌哲学内在特质的核心精神,这将是日后敦煌哲学研究的一个大的方向.敦煌哲学与其说建构,毋宁是发现.  相似文献   

9.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物态化显现,它同古代各个时代人类的文化模式和现实的生活世界有着本质和内在的联系。敦煌艺术虽历经千难万险,却最终能够声震寰宇,泽被后世与它所彰显的敦煌哲学精神是分不开的。敦煌艺术的包容博大、认识理性、自由精神、坚定信仰、超越创新正是它牢牢地吸引和锁定整个世界目光的原因所在。敦煌艺术的独特气质、高雅风采显示了中国哲学精神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颜子超 《东岳论丛》2011,32(10):91-95
胡适在敦煌学领域堪称贡献卓著,长期以来,学术界将胡适敦煌学的研究重点放在禅学方面,而忽视了另外一个重点:民间通俗文学研究。敦煌民间文学对白话文运动的推进和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立、产生都有着深远影响,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理论支持甚至灵感来源。透过胡适的敦煌白话文学研究,可以更深刻的了解胡适不遗余力地强调新文化运动中"明白透澈的中国根底"的原因,从而促使我们用更深刻理智的视角去观察沐浴欧风美雨的上世纪初,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巨变中的生命力,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眷恋与反思,对外来文明敏锐的感知与扬弃。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敦煌遗书发现的五十年来,经过中国学人的集体努力,从发轫、草创、最终到科学而完备的中国敦煌学研究体系逐渐形成,且形成了综合性、学术性、国际性等学科特点。尽管当时敦煌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资料上的局限,研究队伍的薄弱,以及缺乏综合性研究等。但在当时不仅形成了敦煌学,而且还形成了敦煌精神,并传承至今,生生不息,为当代的敦煌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夏国强 《西域研究》2012,(1):134-136
2010年暮春,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西子湖畔召开,而2011年的春季,中国社科院文史哲学部又举办了敦煌学研究回顾与前瞻研讨会,仿佛预示着敦煌学研究春天的开始。在此时阅读刘进宝先生的《丝绸之路敦煌研究》①这样一本著作(以下简称《研究》),把敦煌文化的千年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恰是敦煌学术史的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一、对敦煌文学的理论与宏观概括 追寻颜廷亮先生的文学、文化理论探索之路,我们以他对敦煌文学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敦煌文学是敦煌学领域里最早开展研究的学科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第一流的中国文学史家,几乎没有人不涉足敦煌文学.他们推出了一大批敦煌文学的奠基经典之作,筚路蓝缕,影响极为深远.但是,由于这批学者主要是就随时得到的材料进行移录校勘和整理,在理论的探讨和宏观把握方面显得不足.颜廷亮先生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涉足敦煌文学研究的,这个时候,敦煌文学研究的积累已相当丰厚,敦煌遗书的精华部分大都已经公布(通过图版或缩微照片),这为他从更高的层面研究敦煌文学提供了客观条件.由于颜先生对中国文学从古代到近代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鸦片战争以后的文学嬗变做过深入探讨,近代学术大师受西学的影响而从学理和历时变迁方面研究文学的治学方法对他影响至深,所以他研究敦煌文学就更多地侧重于理论和宏观的探讨,而这正是百年敦煌文学研究的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吐鲁番出土的来自敦煌的官府文案、写经和唐人文学作品,作者指出,未来敦煌学的发展,需进行广泛联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季羡林先生关于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及其汇流地区所在问题的论断对敦煌文化研究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季老的论断对于回答敦煌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据以认定:敦煌文化并不是古代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所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而是专属于中原传统文化的,是专属于古代中国文化圈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敦煌文化所在地敦煌地区虽然也有古代世界四大文化汇流的明显表现,但这里的文化内部构成并不同于作为古代世界四大文化汇流中心的西域,而是中原传统文化及其体系始终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艺术研究》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因其引入全球化背景的视角而使传统敦煌学从考古学上升为价值学,从而赋予了敦煌学全新的意义,使得当代敦煌学具有了存在的根据;因其敦煌艺术再生理论的创建而赋予了与传统敦煌学诸多不同的内涵;又因其再生艺术增殖理论而赋予了与传统敦煌学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从而无论是在研究对象、研究背景方面,还是在思想境界、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方面,在价值生成、发展前景方面,都出现了一门不同于传统敦煌学的新兴学科——当代敦煌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酒文化源远流长.敦煌因其丝绸之路交汇处的特殊地位,药酒文化盛行.本文以敦煌文书遗存的药方为基础,探讨敦煌文书中记载的药酒的命名、酒的药理作用、药酒的用法及用量和药酒的保存等问题,再现敦煌地区唐五代宋初时期药酒文化的发展状况,为现存的很大一部分药酒种类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更为重要的是对现今新药酒品种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早期英国东方艺术研究者格雷从事敦煌艺术研究的背景、经历与成就,认为他对敦煌绢纸画的整理与宣传,对敦煌壁画的断代、风格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杜冰梅  王贵元 《兰州学刊》2006,1(9):50-52,35
自1909年前贤开始研究敦煌文献以来,敦煌学已走过近百年的学术历程。本文对1909年至今有关敦煌写卷《老子》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编目、整理与校勘、综合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整理与介绍。  相似文献   

20.
30年来,由<丝路花雨>所开创的运用敦煌文化遗产创演再生舞台艺术节目,文化研究与艺术创作联姻的艺术思维经历了曲折的嬗变过程,由较为系统的敦煌舞编导思维拓宽为开放的、多元的运用敦煌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造的思维,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研究、增值拓展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