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亲成长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并继承了姥爷传统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打”。我小时候特别爱哭,只要受一点儿委屈,便会流泪。母亲是个急性子,看不得我哭,只要我有哭的迹象,她便会训斥我,让我忍住。受到训斥后,我反倒哭得更凶,母亲看了更加恼火,于是,一顿打就在所难免。我在学校惹了事,回家会挨打;我成绩退步,回家也会挨打;和母亲顶嘴,这打更是少不了。  相似文献   

2.
谢云辉 《老年人》2007,(11):30-31
父亲病逝留下疯癫母亲 陶星,1990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新开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陶荣初在新开中学食堂当炊事员,母亲王良佳既是聋哑人,也是一个异型羊癫疯病人。陶星还有一个姐姐名叫陶平,陶家四口人全靠陶荣初那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3.
海霞 《女性天地》2010,(2):22-24
想挽救爱情,本是好青年却因盗窃入狱 今年28岁的杨贵华出生在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大莲村的一户农民家庭。1991年他刚上小学四年级,父母就离婚了,他被迫辍学,跟随母亲在一家砂锅店当洗碗工。  相似文献   

4.
田野 《老年世界》2011,(22):17-17
他出生在山西晋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在他出生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位哥哥。因此,父亲蛮希望他是一个姑娘。这样,家里就可以省去给他娶媳妇的彩礼。可是,他是一个男孩。父亲要把刚出生的他送给别人,母亲不肯。  相似文献   

5.
阿颖 《女性天地》2010,(9):26-28
三拜师门,农家丫头有个倔强梦想 1979年12月4日,刘程梅生于湖北省恩施市崔坝镇腰牌村,父亲刘世华和母亲张家绪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家人靠几亩薄田维生。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爱情     
母亲的老友中,有一位江伯伯和母亲特别能谈得来。江伯伯和母亲一样,都是老伴去世多年,孤身一人。有天,江伯伯请母亲看电影,母亲没去。还有一次,江伯伯约母亲去桂林三日游,母亲仍说,没空。慢慢地,母亲对江伯伯干脆避而远之了。  相似文献   

7.
郭秦 《当代老年》2011,(9):22-23
1945年1月,秦富荣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新旬堡乡秦营村一个农民家庭。年幼时,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长年在外修水利。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秦富荣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周业贵 《老年人》2008,(5):34-34
母亲生前好想照张相,可是她到死,也未了却心愿。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偏僻的山村,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照相是城里有钱人的事情。直到解放后,我的家乡才偶然出现走村串户的照相师傅。但对于靠卖鸡蛋换油盐的农民来说,见到照相师傅来了,不过是围上去看看西洋把戏而已。当然也会有几个堂客们禁不住好奇与诱惑,实在想照的。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奋斗的第三年,我们按揭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首付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供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上学、结婚,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帮我。住进新房的那天,父亲从十几里外的老家赶来祝贺。来的时候。他带了一只杀好的鸡、母亲腌的一坛咸菜和3000元钱。父亲高兴地说:“这下好了,  相似文献   

10.
50多年前一个细雨霏霏的黄昏,一个身穿旗袍的“破产地主”的女儿撑着油纸伞,踩着泥泞的乡间小道,来到了小镇一间破败的学堂,教刚收工的农民识字。晚上回到家后,她还要守着一盏昏黄的油灯,为村民们读信、写信、记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丝毫怨言。这位“破产地主”的女儿,就是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回家     
焦晓辉 《老年世界》2014,(13):21-21
他去敬老院看母亲。护工正在给母亲喂饭,母亲无精打采地吃了一口,朝前挥了一下手,含糊不清地嘟囔着:“不吃!不要吃!不好吃!”护工手里的碗应声落地,地板上狼藉一片。护工叹口气回头拿簸箕,他正推门进来。护工告诉他,老太太这几天心情不好,不吃不喝,还总爱发脾气。他知道,母亲想他了。因为出差,他已有大半个月没来看母亲了。母亲看见他,立即安静下来,朝他招手,脸上笑意盈盈。他打开带给母亲的杂粮粥,蹲在母亲的轮椅旁一勺勺地喂她。母亲张大着嘴,像个听话的孩子,一口口认真地吃,不一会就把整碗粥吃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模样丑陋。儿不嫌母丑,骨子深处,我却藐视着我的母亲。母亲有一头分叉的头发,有一张雀斑如繁星的脸,有一双春夏秋冬终年皲裂、老茧如铁的手。每每看到母亲的模样,我会在心中轻叹:天哪,为什么这个女人就是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3.
五月,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母亲节。在我们一起感恩母亲,祝福母亲的同时,也来认识这样一群母亲;她们来自西部偏远乡村。  相似文献   

14.
母亲每次都会在我们回老家前一天问道:“你们喝不喝鸡汤?我明早杀一只鸡子!”母亲是用土瓦罐煨的汤,清淡、香气溢人,亲戚朋友对我母亲煨的汤总是赞不绝口。然而,就是那么小小的一瓦罐汤需要花上母亲几乎一个上午的时间。母亲按家乡的风俗习惯清早起来杀鸡,她早上从鸡笼里抓一只鸡,宰杀后,烧一锅开水将鸡子放入浸泡十多分钟。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习惯     
凤凰 《老年世界》2008,(7):22-22
坐在车上,他闷闷不乐。他高兴不起来,是因为母亲。当然,他不是生母亲的气,他当然不会生母亲的气。他明明是为了母亲,是为母亲好,可是母亲却不肯接受他的好意。这次回家,他是特地回来接母亲的。他工作了,通过了试用期,与公司正式签约。公司给他安排了住处,很大的一套房子。  相似文献   

16.
风中白发     
风中白发文/第广龙母亲老了。我长年漂泊在外,难得回家去探望母亲,有一腔酸苦的水,伴我走在天涯路上。生病在床,我对母亲的思念最强烈。要是遇见一位长得像母亲的老年人,我就有一种丢魂的感觉。母亲老了。70多岁的人,走路走不动了,还慢慢挪着,到路口站一晌。母...  相似文献   

17.
192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的罗莎琳,白幼就有一种倔强不屈的精神。在她3岁时,跟母亲回家,罗莎琳坚持要走自己选择的另一条小路,母亲以为那条路根本就回不了家,所以不答应她。罗莎琳赖在地上不走,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不一会儿,罗莎琳高兴地喊道:“妈妈,到家了!”母亲抬头一看,果然已经到了自家的房前。在此居住了许多年。母亲竟然不知道还有一条可以回家的近道。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风衣     
苁蓉 《老人世界》2011,(8):29-29
小时候,每当注视母亲婀娜的身影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时,我总会奇怪,有了几个孩子的母亲竞还有这样的风韵。可是那时,母亲总是抱怨,嫁给父亲是她最不如意的事情。而父亲因为自己的确比母亲稍矮一点儿,长相差一点儿,也就由着母亲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廖静仁 《老年人》2008,(2):30-31
我始终都会记得那一片葵花地。 那时候,我跟随着母亲在她任教的田庄乡小学。母亲教两个班,一年级在楼下,二年级在楼上,每每上课或者下课,我总能从杂乱的脚步声中听得出母亲与众不同的脚步声来。母亲那时才三十多岁,热情与敬业让她充满了朝气,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做起事来果断干脆,而唯一令母亲小心翼翼的,是她跟学生讲解课文,  相似文献   

20.
风为裳 《金色年华》2008,(12):26-27
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把炒好的黄豆芽儿端上桌,就捂着肚子躺在了炕的一边。我叫母亲吃饭,母亲说:你们吃吧,我心跳得厉害。那是母亲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