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萨茹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26-29
民族服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鄂温克民族服饰也不例外。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往往形成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形成民族服饰的独特性。鄂温克族的服饰,与北方其他民族的服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使鄂温克族服饰又独具一格。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上。由于居住分散,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生活在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有生活在草原上,以牧业为生的通古斯鄂温克人和索伦鄂温克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种文化在鄂温克民族服饰上有显著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3.
张爱丹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3):41-43
从少数民族色彩语言的语义和功能的角度出发,阐述壮族人民选择服饰色彩的图腾崇拜的观念根源,及色彩组合搭配的审美需求和标示个体社会归属的功能,为现代色彩设计提供根植于民间的启示,开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汉代汉族服饰色彩的考古资料进行梳理发现:汉代服饰色彩并无什么明显规律可言;汉代服饰色彩的等级性并不明显;汉代女子服色较男子的服色丰富且鲜艳;汉代组绶制度确有实行,且色彩搭配丰富;西汉早期,侍从俑的内衣衣领基本上均为红色,可能包含了为墓主人服丧服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张丽英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创新设计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运用。在设计构思环节中 ,发散性思维能使设计思路流畅、灵活 ;收敛性思维能使构思有准确的定位 ;直觉思维能加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产生设计灵感 ;通过想象能使设计摆脱现状 ,实现超越 ,得到最新意境的浮现和展示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中国民间的色彩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健吾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4,(1):41-44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先秦时期中国民间的色彩民俗,认为其重要特点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民间对各种色彩的使用较前更为广泛,尤其是新的思想观念对社会各阶层的社会行为的选择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出现,从此对国人的色彩观念和习俗将产生广泛、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陆自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94-97
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主要靠礼制来维持,礼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担当着准法律的作用。礼制包括“礼”、“乐”两个方面。“礼”、“乐”分开来说,“礼”管“分”、“乐”主“和”。但“礼”、“乐”之中又都包含“分”、“和”两个方面,是“分”与“和”的统一。礼制的“礼”、“乐”、“分”、“和”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和谐局面。但由礼制构筑的和谐社会是等级制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人称代词作为社会交际中的常用语词,与说话者、听话者及谈话涉及者各自的身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与说话者的态度、口气等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到人称代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上,就形成了人称代词的感情色彩.本文拟对先秦汉语人称代词感情色彩的一些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的老年人知识相对丰富,并且爱生活、爱时尚、爱交际,比较注重服饰的选择与搭配,乐于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只要拥有健康年轻、积极向上的心态,把握一点服饰搭配的小窍门,老年朋友依然可以穿出不同的自己。首先要看服饰色彩搭配,一般有以下3个常识:1.同种色相配:这是一种简便的配色方法。即:把同一色彩、明度接近的色彩搭配起来。如深红与浅红、深 相似文献
10.
郑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2):23-24
服饰是民俗生活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风格习尚、风情的产物和载体。色彩是人类共通的感情语言,色彩是服饰的眼睛,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审美习惯.不同的环境,服饰色彩有着不同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探讨汉俄两民族传统观念与文化心理中服饰色彩的象征寓意及文化,从这一侧面了解并观察到汉俄两民族过去与现在文化心态的外化面貌,为从事语言与服饰文化研究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1.
傣族服饰的色彩是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符号,具有表明归属与扮演角色的社会价值、代表图腾与驱邪祈佑的心理价值、崇拜自然与表现审美的视觉价值,是规范社会、满足心理、美化视觉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近代齐鲁地域民间服饰色彩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的山东古称齐鲁,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思想、艺术文化、民俗风情等表现汉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内涵,其中,民间服饰色彩是表现这种传统文化和民间风情的重要形式。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收藏为基础,对其服色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文献资料的记载,总结得出齐鲁地区民间服色符合汉民族传统的色彩审美文化观,传承了汉民族尚红的文化习俗,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色彩搭配艺术和形式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3.
杨洁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67-69
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妇女服饰是苗族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服饰风格多样,色彩斑斓,色彩关系丰富而有序。服饰色彩与材料肌理交相辉映,色彩与声音互为烘托,使苗族妇女的服装动感十足,别具一格,是苗族妇女智慧的象征,其错落有致的色彩配置,既有古韵,又具有现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别人赞美我们时,一种说法是:你今天穿的这件衣服真漂亮,另一种说法是:你今天穿上这件衣服,气色真不错。你喜欢哪种赞美?显然,前者是夸衣服的设计者,后者是夸会着装的你。因此,成功的衣着打扮,是让对方第一眼就注意到你脸上散发出来的光彩与自信,而非你身上的服装。 相似文献
15.
江南水乡是指江苏省苏州市及其周边区域,因其纵横交错的河湖网络而得名。当地民间服饰是表现其文化内涵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作为服饰构成要素之一的服饰色彩更是具有典型的地域标识性——形成了以青、蓝、黑为主色彩,搭配多种艳暖之色的服饰色彩符号系统。该系统包括拼接色、主体色与点缀色综合运用以及明度对比高的配色体系,它向人们传达了当地的人文与社会环境及其意境,形成了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审美文化。本文运用符号学原理对该色彩符号系统进行研究,得出了江南水乡民间服饰已经形成区域个性色彩风格的结论:即大统一,小对比;强调明度对比的有彩色与无彩色搭配;师法自然的色彩符号体系。并将其应用到现代家纺设计中去,可以为现代家纺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方法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1):106-111
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彝族服饰的历史地理研究几乎空白。川西南安宁河流域以滇为中心的靡莫之属和以邛都为中心的农耕民族头饰皆"椎髻"。以游牧为主的氐羌族群""、"昆明"头饰皆辫发(编发)。滇池地区滇人男女均穿对襟无领外衣。哀牢人有"文身"习俗,"衣皆着尾"。人"穿长裤,老人多喜蓄长须,佩长剑,盘发于脑后为长形髻"。白狼人披发左衽。估计"牛"羌服饰与"白狼"服饰基本相同。叟人服饰特征主要是"英雄结",披毡、赤足。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对服饰有一定影响。彝族服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创新的关键在于差异化,差异化设计越来越成为现代艺术设计追求的目标。从韩国传统服饰色彩的解构中发掘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的继承关系,有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洪新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3):52-54
从服饰色彩的直观感受,围绕着人体包装所产生的视觉反应,认真分析了人在着装情况下对服饰色彩的心理、生理及审美反应,提出在服饰色彩与人体包装问题上,不能简单理解成是"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的事情,或把"好看"作为唯一的审美原则.并对服饰色彩在人的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及审美的反应作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20.
析礼制在传统建筑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素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空间格局、比例尺度以及色彩、材质等方面结合实例分析礼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表现,充分反映了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