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陶渊明对佛教的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社高贤传》所载陶渊明与高僧慧远法师等人结莲社一事虽与事实不符,但从中仍可反映出渊明对佛教态度的“通性之真实”。他不赞成放弃世俗生活的乐趣入山念佛坐禅,但并不排斥佛教的许多精义。他追求生活与心灵的自由自在,与后来的禅宗宗旨颇切合。由此观之,他的思想境界比慧远法师等人要高明得多。  相似文献   

2.
歌德以浮士德在知识、爱情、政治、艺术、事业等领域的探索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西方知识分子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雨王亨德森》对浮士德精神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尽管亨德森沿袭了浮士德对人生意义的五条探索道路,但他为西方知识分子找到的人生价值并不雷同于浮士德的既有结论.通过将“观念小说”《雨王亨德森》与“哲理诗剧”《浮士德》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洞察西方知识分子几个世纪以来追求人生价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对于《老子》,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老子》就是一部哲学书;有的认为《老子》是治世的书,是君人南面之术;有的认为《老子》是言兵事、言诡计的书。以上看法各有自己的根据和道理。整个一部《老子》,一言以蔽之,言“道”与“德”。道为“本”,德为“用”。“道”就是永远具有“虚”、“无”性,故恒、常;“德”就是循“道”(循着道的法则)而发“用”。道的法则就是自然、无为,故老子追求自然与无为。  相似文献   

4.
《任氏传》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任氏传》中的任氏并非如一些论者所言,具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精神。其实,她并不具备主体性与独立人格。她是男权意识中“贤妻”与“荡妇”的糅合,纯粹是作者男权无意识中的欲望流露。  相似文献   

5.
所谓“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通过研究并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生动地反映生活,使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作文教学方法。我校以校本课程《生活与作文》的编写、实施为主要载体,结合每学期的体验教育、艺术周、科技周、读书周等活动,将“生活作文”理念渗进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追求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追求生活与作文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惠林 《社区》2014,(14):56-57
简单就快乐 老子《道德经》里有句话叫“大道至简”。 大家都知道,生活是很不容易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其实也是很简单的。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也就是《黄帝内经》中说的“形与神俱”。人们都有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的愿望,其实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简单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其中,“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开掘生活的文化底蕴──论钱国丹“郑家湾系列”小说陈祥麟自处女作《小小舴猛舟》获《鸭绿江》82年优秀短篇小说奖以来,钱国丹以她丰厚的生活积累、执着的艺术追求,取得了小说创作的卓然业绩。[1]发轫于89年的“郑家湾系列”(包括六个中篇,均收人她的第二个小...  相似文献   

9.
胡明伟 《南都学坛》2005,25(5):65-71
《张协状元》产生在1202年之后。具体理由为:第一,《张协状元》作者使用北宋末期产生的[烛影摇红]词调、南宋初期的[唐多令]等词牌;第二,《张协状元》作者引用曹豳“山南山北梧桐树”诗歌;第三,《张协状元》的词牌涉及南宋时期的一些特殊技艺,“大影戏”、“刮鼓戏”、“赚”;第四,《张协状元》作者标榜“教坊格范,绯绿可同声”;第五,《张协状元》与之后的南戏作品的形态体制有别。《张协状元》代表着戏剧家的戏剧观念:追求故事的市民情趣与干预生活的创作态度;“戏剧”是“别样门庭”和“别是一家风”;重视娱乐的戏剧功能作用论;滑稽调笑角色与歌舞类角色的混合;初步确立了时空自由处理原则与演员虚拟表演观念。总之,《张协状元》确定了南戏的干预生活的创作态度、市民审美趣味以及虚拟表演观念,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0.
吕刚作为学院派“中间代”诗人,其诗集《秋水那边》表现出独异的风格和诗学追求。巷四《中国诗人》中的诗作,分明受李商隐《贾生》等咏史诗和杨练“历史——文化诗”的影响与启迪,追求象征与意境化相融合的诗学境界,成为一组言近而旨远、借古以喻今的“寄托”抒情之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标示的“稻草人主义”,显然是借用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一座高峰——1923年出版的叶圣陶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的书名。用“主义”来指称某种特定的文学现象也许并不贴切,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批评可以在创作现象面前无所作为。“稻草人主义”作为“五四”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现象与美学追求,一直缺乏认真的研究。本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学说自其创立之时,就以理想人格的成就为旨归,此理想人格即是君子和圣人。但儒家并不以君子人格的养成为最终目的,而是进一步指向了政治生活的实践维度。我们通过对《论语》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孔子使子路问津”和“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三章的文本诠释,来凸显儒家德性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出“天命”为君子人格提供下学上达的形上根据,并奠定了理想人格的逻辑基础,提示儒家君子人格走向政治生活的必然性(天命的召唤);孔子与隐士对政治生活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儒家理想人格的现实追求;圣人“无为而治”一方面呈现了理想人格的治世方式,另一方面也突显了德性在政治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
礼仪制度以物质为基础,儒家三《礼》中的丧礼部分记述了我国古代植物原材料大量应用于丧服服饰和丧礼用具。通过记载丧礼仪轨的《仪礼》《礼记》等篇章,可以看到古代的礼器制作会因地制宜地选取生产生活中的常见草木,通过“制物之性”与“托物言志”两种原则,使植物的自然与人文属性得以发扬,满足伦理生活的需要。其中,“制物之性”直接运用草木的物性,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追求;“托物言志”则将植物的自然属性引入到人文世界中,通过草木的文化意涵抒情表志、送别亲人,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推类”思维方式在礼制中具体而微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雪落着……”/ 美丽的静默,/冷冻成一座雕像。/ 目光摔倒在路上。/心说:/那里梅花开了。” 这是印在《诗神与爱神》背面的一首诗,题目为《远山》。它很美,但是“目光摔倒在路上”却打破了静态的美的平衡,“目光”先于身体前去寻梅,“摔倒”而不停止,原来终于看到“那里梅花开了”。诗人孙国章对美的执意追求,塑造得何等动人! 对美的追求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诗人作为共和国历史的见证人与生活的参与者,在  相似文献   

15.
“幸福感”是指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进行评估,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之后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本文中幸福感指农民对其生存环境、物质生活、民族文化以及梦想追求的一种主观感受。以《龙脊》《白裤子》《流浪诗人》和《文化守护者》等为例,本论文从影像题材、叙述视角、创作主体、人物形象等方面探讨影像中农民幸福感叙述变迁,认为农民追求幸福的方式由出走向回归转变,反映了基层农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好文章应该“文质兼美”。我们强调“兼”,就在于这两者所担负的“形式”与“内容”互为倚重,不可偏废。考察古往今来的名篇佳作,无不显示了二者的完美结合。而那些被人们反复传诵的经典之作,除了在表现形式上独具匠心之外,往往更讲究对思想内涵的深度掘进。事实上,大凡优秀作品,在形式上并不过分追求奇巧绮丽,恰恰以质朴晓畅取胜。这方面像汉赋与宫体诗的迅速衰微给我们提供了反面的例证。而像我们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劝学》《、师说》等名篇,如果没有深刻独到和让人豁然开朗的卓见,是很难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章第一要义就要追求与众不同的见解和开启心智的思想。至于表现形式,其评价标准应该以简约素朴为主。就作文而言,需要我们对生活留心观察,这样才能提炼出好的写作材料。如果缺乏睿智的眼光,不能深入挖掘生活所赋予的积极内涵,那只能是材料的罗列与堆积。而失去了灵魂依附的作文,只能是一具“文”的皮囊而已。但是现在,有不少作文一味追求花哨的形式和华丽的辞藻,却掩饰不住内容的苍白与认识的肤浅。更为要命的是,我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往往被这种披着一层漂亮外衣的假象所迷惑甚至糊弄,而忽略了对其思想内蕴的推敲与叩问。这种作文评价眼光严重助长了华而不实的文风。因此强调明白晓畅的健朗作文风格,摒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浮华之作,是作文评价发展的健康方向。  相似文献   

17.
自从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把魏晋文章与魏晋风度概括为“清峻”、“通脱”之后,长期以来,人们多从正面肯定魏晋时代独立的人格追求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其审美理想;然而就魏晋士风、世风来说,并不完全值得嘉许。从刘义庆(403-444)编撰的记录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轶闻趣事的笔记《世说新语》中,不仅可以看到魏晋风度的积极一面,更可以看到其消极的一面,看到其所谓“清峻”、“通脱”后面的虚伪、颓废、病态与无奈。  相似文献   

18.
电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以下简称《昨》)讲述的是一对老年农民夫妇的人生故事。该小品以诙谐的口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农民生活的现状富足、乐观、与时俱进、追求时尚,物质生活与城市愈加接近。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及语体等几个方面分析该小品的语言特色,并分析了诙谐、智慧且朴实的“本山”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19.
《史记》具有突出的“尚奇”特征,其“尚奇”的深层原因主要在于司马迁的儒家的苦难意识、民间叙事文学的浸染、对“士”的价值体认与追求以及对天命的信奉等方面。对《史记》“尚奇”成因的探讨,有助于人们深入地理解司马迁的思想,准确地把握《史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梯玛》又称《梯玛神歌》,是土家族一部古老的歌乐。《梯玛》反映了土家族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展现了土家族人热爱生活、追求生活、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梯玛》是土家族两千多年历史的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