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道德情操的建立需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去加以指导。孔子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在两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其崇高的道德理念是后人思想前进的动力,滋润着每个时代人的心田,对当代乃至后代如何做一名“道德的人”,起着指引人们道德信念的方向的作用。孔子的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全面具体,在道德信仰、道德尺度、道德形式上都彰显着中国传统德育的精神理念,积极挖掘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及其深刻内涵,吸取精华因子,对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解决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促进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价值。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不仅决定着个人成长成才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而且决定着学校育人育才的质量,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德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智能技术强化了人们自身行为的道德性,并且为道德教育带来一些新的机遇,主要表现为智能技术为道德教育的精准化提供大数据支持、为道德教育的学习场景提供多维空间、为道德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自适应模式等。与此同时,智能技术的运用又使得道德教育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体现为智能技术挑战人的道德伦理认知、消解人的道德情感凝聚、引发人的道德信仰危机。面对智能时代的道德教育,应注重从构建道德教育的知识体系、优化道德情感的培育路径、夯实道德信仰的理论根基以及探索道德教育的人机共融模式进行探索和完善。通过科学认识和精准分析智能时代道德教育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一步优化道德教育的实施对策,推动道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道德教育困境的根源在于其存在道德教育生态系短裂,外在于环境的封闭和保守,内在于道德教育模式与新的道德精神的不适应。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转轨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构建良好的整体德育理念;探索新的道德精神,构建匹配的道德教育模式;运用德育生态规律,构建和谐的道德教育生态等探讨道德教育生态的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多元、价值冲突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诸多困境:道德相对主义导致学生的价值迷失,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使学校道德教育标准复杂化,社会道德整合度的降低导致道德教育的失效。道德教育生态观的建构,体现了道德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一致性,凸显了道德教育的合理价值定位,为超越德育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在德育生态观的指引下,学校道德教育以建构德育主体人格、引导德育回归生活、促进德育与社会融合等核心价值选择,使道德教育发挥真正的文化效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困境的审视,发现根源在于其存在道德教育生态系短裂,外在于与环境的封闭和保守,内在于道德教育模式与新的道德精神的不适应。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转轨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构建良好的整体德育理念;探索新的道德精神,构建匹配的道德教育模式;运用德育生态规律,构建和谐的道德教育生态等探讨道德教育生态的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社会的天启道德教育不同,现代社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世俗化道德,纪律精神、集体意识和知性精神则是其内部的主要构成。在涂尔干看来现代社会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国家和社会建立的学校向人们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之所以有效是因为集体和道德权威的存在。道德权威既是纪律精神、集体意识和知性精神的共同指向,又是联结道德与道德教育的中介环节。通过中介环节,纪律精神教育、自律精神教育和牺牲精神教育则是实现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三重路径。  相似文献   

7.
"道德共识"困境是全球化过程中道德领域的"多"对"一"的消解。现代性是引发全球化时代"道德共识"困境的内在诱因,而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个体权利的膨胀、价值观多元化思潮、文化相对主义以及大众文化构成了"道德共识"困境的外在助因。"道德共识"困境往往表现为3种形式:道德个人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在全球化时代,"道德共识"困境的存在直接关乎着道德主体的道德选择、道德生活的范导以及道德教育的路径依赖。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性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内含复杂战略图谋、利益立场、需要主体能动参与并进行话语争夺和"共识构建"的开放结构。"道德共识"困境消解与"道德共识"构建是同构的。全球化时代破解"道德共识"困境,应秉持"平等主体的对话"和"辨证互动中的矫正"两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领域中,价值澄清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它对世界各国的道德教育实践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变革的启示在于:高校德育要重视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内在道德冲突的激发,追求道德情感与理智、行为的整合统一,注重道德教育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从道德教育的困境入手 ,简要分析了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价值与基本内涵。进一步提出了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策略。以期转变道德教育的理念 ,更新德育内容 ,改进方法模式 ,实现道德教育的创新 ,增强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德育研究中有着"划时代转变"美誉的柯尔伯格道德理论,是一个开放和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运用视域转化的方法对柯尔伯格理论的实证主义内核进行剖析,揭示了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哲学困境——其道德发展理论必然走向实证主义的反面即神学阶段。在此基础上,审视和反思了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必须在道德发展观、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主体观、德育方法论和德育中介论等五个方面加以重点研究和考量,才能为道德发展理论的研究路径确定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道德个体功能的角度阐述如何破解当前道德教育低效这一现实难题,找出原因,走出困境。首先,重点论述了道德个体功能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了在铺天盖地的道德教育中却造就了诸如正义感的扭曲等大量的道德认同危机;最后分析了当前人们道德认同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道德教育片面强调道德的社会功能的作用,把道德视为人们对必然的、确定的道德规范体例的操练与遵守,道德成为规范和约束人的一种工具,丧失了道德的本体性意义。而道德个体功能把道德视为人的一种对世界的“实践——精神”的把握方式、一种品质和一种理想的追求,回归道德的本真意义,从而弥补了道德的社会功能的不足,为道德教育走出困境创造了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2.
“性恶论”是荀子德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具有助于道德个体修身塑德,促进人生环境和谐,引导社会秩序有序建构的现代价值。然而,由于历史上对“性恶论”的德育价值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知,导致道德价值判断的标准失衡、道德奖惩机制形式化、道德滑坡趋势严峻、道德教育效果不佳,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实施与深化。因此,当代道德教育应汲取荀子“性恶论’’德育思想精华,以“化性起伪、隆礼重法、涂之人可以为禹”的新路径,在家庭、学校、社会领域深化道德教育,提升个体修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转型期德育体系必须继承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中追求个体人格完善的德育目标、外在道德规范与内在心理欲求的统一 ,对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道德情感培养的强调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道德教育有效性问题是高校德育的核心问题。道德教育管理、道德教育层面以及当前宏观社会形势试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困境的形成主要原因。通过树立"大德育"观念和德育系统工程的理念,德育教育生活化和德育教学方法上的变革,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是人的德育最基本的部分。现代道德教育在功利化和政治化的影响下与学生生活发生脱离。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时代精神和现代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向。生活德育的实现必须依托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理念,坚持德育来自于生活并回到生活,关注道德主体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校道德教育有效性问题是高校德育的核心问题。道德教育管理、道德教育层面以及当前宏观社会形势试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困境的形成主要原因。通过树立“大德育”观念和德育系统工程的理念,德育教育生活化和德育教学方法上的变革,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构建转型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承接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文章主要研究了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中所蕴涵的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和一些优秀道德精神,认为它们对于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道德部门中提出了道德的主观局限性,他在近三十年的道德教育实践中致力于破解道德的主观局限性,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他的部分哲学著作中论述了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问题,而且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特别关注语言教学和学科教学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成分,其中包括古代语言、母语、外语等语言教学以及数学、地理、绘画等学科中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对当今时代发挥隐性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具有借鉴价值;在训练中,通过从管教到修养的过渡,达到道德修养的养成,使道德理念完全成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了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同一;在精炼中,通过艺术、宗教、哲学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内容,使个人的道德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即“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人之为人”在精炼的环节得以实现,达到人的精神的最高境界和最高形态。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有着严重的缺陷,但其中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强烈的道德需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与保证。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决定了社会道德标准和人的行为方式,也最终决定了人的道德选择和道德需要。以道德需要的培养为中心的德育包括社会道德需要和个体道德需要的培养两方面的内容。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社会道德追求的改造和社会道德问题的重新解读,形成道德需要,道德实践的重构。基本的道德教育过程主要包括:理论准备、形成道德需要(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道德理论与知识的教育活动、道德实践、道德问题的提出及解决、道德需要的满足(社会责任)、道德观念的内化、产生新的道德需要(道德的发展、道德需要的满足和层次的提升)等环节。  相似文献   

20.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学校道德教育新探林建华改革的时代呼唤着学校教育的改革,为了培养出具有时代道德精神和现代文化知识结构的人,本文拟借鉴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就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一、柯尔伯格其人及理论贡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是皮亚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