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姜志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14-20+25
关于西方国家无产阶级应该如何革命的问题,葛兰西在借鉴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东西方情况的差异并结合本国国情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阵地战”为核心的一整套策略体系。同时,通过以“实践一元论”为基本特征的实践哲学的论证,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逻辑严谨而又自成一体。这是葛兰西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尽管葛兰西强调通过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由于他的理论设想所具有的超然性和独立性,使这一理论在面对现实时难免出现不足与局限。葛兰西对于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思考,体现了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探索精神,对于已经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一理论仍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5-79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和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通过深入剖析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要旨,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抓住意识形态领导权;要注意意识形态的创新能力;要特别注意发挥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创新中的特殊作用;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实力求是原则和平等民主方式;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2):127-130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在葛兰西看来,在国家的统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不但会通过武力和暴力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还会通过精神领域中的道德等柔和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文化领导权。在葛兰西看来,文化领导权让被统治阶级自觉地在内心深处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葛兰西认为,革命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夺取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夺取具有阵地战的特点,具有持久性,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看意识形态掌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咏梅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57-60
"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思想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等关系的深刻思考。"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掌控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对于我国目前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廖胜刚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5)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廖胜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6)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红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40-44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在他的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葛兰西认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而知识分子作为上层建筑的"活动家",扮演着使文化合法化即建立文化领导权的政治功能,因此,属于自己阶级的知识分子阶层在无产阶级实现其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在当代思想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今西方左翼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0.
仲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156-160
布哈林和葛兰西都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曾在共产国际工作过,两人自然在文化领导权问题上有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布哈林和葛兰西所处的历史境遇不同,承担的历史使命不同,两人自然对文化领导权的具体思考和主张也不尽相同。这种认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取得文化领导权的具体方法上。对布哈林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深入探究文化领导权的核心问题,反思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会领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9-32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称为实践哲学。他在《狱中札记》中详细阐述了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认为实践哲学并不单纯地停留在经济领域的斗争上,更重视上层建筑,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教育,是一种灌输和传播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共产党领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葛兰西和毛泽东有关文化领导权的思考与论述颇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尽管由于葛兰西和毛泽东所处的历史境遇不同,面临的历史使命不同,两人对文化领导权的具体主张不尽相同,但借助葛兰西创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框架,我们可以对葛兰西和毛泽东关于"文化领导权"思想的一些方面进行比较,比如政治社会(国家)和人民民主专政、市民社会和人民大众、有机知识分子和改造知识分子、文化政治和新文化等。这种比较有助于探究文化领导权的核心命题,反思中国革命与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紧紧抓住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几个关键环节,做好高校党委的顶层设计,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占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构建意识形态工作考评机制,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最后一公里,才能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不仅阐释了文化领导权与政治领导权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分析了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之后仍继续保持文化领导权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这对当前我国多元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5-8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新的革命理论。其中对市民社会的全新阐释、对国家构成的划分、阵地战的提出和培养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等构成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领导权问题上面临着极其复杂的趋势,这一问题又直接关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命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在当代语境下对社会主义具有适用性,依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允青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1-3
葛兰西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霸权理论建立起来的,他是以时哲学问题的探讨来完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工作.其理论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与市民社会以及意识形态霸权等同题.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重要论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我国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研究主要围绕概念来源、基本内涵、重大意义、现存困境和实践路径等维度进行,体现出我国学界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指向。在未来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中,学界需要进一步厘清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渊源,在理论关切的基础上加强实证研究,在分析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拓展国际视野,在既有学科研究领域中拓宽学科视野,从而为党和国家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林秀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9-21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提出"文化领导权"的要义在于市民社会各阶层的"同意",在赢得政权之前就开始行使文化领导权,以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对国家主权安全具有重要性等独特见解,对于当前我国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我国国家软实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炳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领导权理论是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拉克劳、墨菲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有两种社会历史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观念,另一种则是领导权理论所体现的社会历史观,它突破了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逻辑;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首先是列宁提出了政治领导权的理论,尔后葛兰西则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拉克劳、墨菲正是在列宁、葛兰西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领导权概念.他们超越了列宁的政治领导权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走向话语领导权,完成了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哥白尼式革命,颠覆了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观念,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斗争论,表现了一种随机性、偶然性、非决定性的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20.
段菲菲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2):15-19
摘要: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首创性的探索并因此具有某种典范性。其中,实践哲学的历史使命、市民社会的“同意”场域以及有组织的知识分子的社会立场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有机构成因素,并为文化领导权的合理实践提供了充分说明。但是,这场身陷囹圄的孤独论战实质上乃未完成的理论探索,因而今天看来它本身仍具有一些践行的困境。又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中国话语建构与文化领导权理论存在历史的默契性。因此,准确把握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历史关怀,顺利突围文化领导权的现实遭遇,并切中时弊地多维度建构中国话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