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盘庚有关的商都,文献材料主要有奄、邢、亳、殷等,考古发现至少包括洹北商城和殷墟.研究发现,盘庚既非直接从邢都迁往殷地,也不是直接从奄都迁往殷地;在盘庚为王期间,经历了从奄迁"河南"之亳(郑州商城)、又从河南之亳迁往殷地两次迁都.其中第一次迁都可能与阳甲时期商王朝国势变衰、盘庚意欲振兴商王朝有关;长期洪水泛滥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可能是盘庚第二次迁都的主要原因.郑州商城的发现表明,这里不仅是商汤之亳都所在,而且整个商代前期该城并没有被废弃,而是作为主要的政治中心一直存在着,故盘庚"复居成汤之故居"应为此地.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殷都位于今安阳西北郊一带是毋庸置疑的.洹北商城发现有大型城垣和宫殿区遗存,性质为商代都城无疑,其年代与盘庚迁殷的年代及小辛、小乙的年代相合,故其为盘庚所迁殷都的可能性甚大.殷都经历了由"盘庚之殷"(洹北商城)向"武丁之殷"(小屯殷墟)之变迁.从洹北商城宫殿区普遍存在烧土块堆积、小屯宫殿区临近洹河而建、宫殿区及周围开挖有多条水沟等现象推断,"盘庚之殷"被废弃的原因与武丁初期的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 窦宪(?—公元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初大司空窦融是其曾祖,母亲为东海恭王刘疆女沘阳公主,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窦宪妹窦贵人被册封为皇后.窦后的兄弟也被委以要职,“拜窦宪为郎,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自此,窦宪“籍外戚之权,掌国家之柄”,纵行非法,开始了他巧取豪夺、贪婪残暴的生涯.  相似文献   

3.
雍古马氏家族是金元之际的衣冠望族.这个家族世处西域,辽道宗(1065—1074)年间迁居临洮(今属甘肃).辽金易代之际,一度迁辽东,不久又迁净州之天山(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蒙古灭金,又随蒙古进入中原,寄籍光州定城(今河南潢川县).凡九世,二百余年,为雍古部一支显贵世族,在金元社会政治以及经济文化中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历史名城灵州,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是宁夏历史上有确切建城年代记载的最早古城,也是宁夏古代经济、军事、政治中心,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明洪武十七年(1384),黄河水淹没灵州,“城凡三徙”.宣德三年(1428),迁至今灵武市.1989年笔者提出古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的观点,今吴忠市、灵武市都是古灵州的继承者,都拥有古灵州的辉煌历史.历史文献有记载,专家、学者有论述,2003年5月8日吴忠出土吕氏夫人墓志铭,佐证古灵州在今吴忠市的观点是正确的.古灵州“在今灵武西南”说已过时.《括地志》“初在河北胡城”有误;明代地方志灵州“西南角”“遗”字有新解.吕氏夫人墓志出土十年来,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古灵州在今吴忠.  相似文献   

5.
郑武公灭桧年代补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遂东寄帑贿于虢、郐;大致在周幽王十年(前772年)时,桓公袭郐而取其地。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后,桓公之子武公继续伐郐夺邑;周平王二年(前 769 年),郐国灭亡,武公遂从郑(在今陕西省华县市)东迁于郐国故地———新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可见,袭郐而取其邑者为桓公,灭郐而迁郑者为武公。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垒筑过向超自然力量祈祷默告的祭台。中国殷代的祭台之大,牺牲之众,世所罕见。就甲骨文所提供的资料,据胡厚宣先生考证: 总算起来,从盘庚迁殷到帝辛亡国,在这八世十二王、二七三年(公元前1395年——1123年)的奴隶杜会昌盛期间,共用人祭13052人  相似文献   

7.
明义生于乾隆十年.明义<题红楼梦>七绝20首的写作时间,在乾隆二十五年.袁枚误解了明义<题红楼梦>序中"先人"之义,误以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明义誊抄<题红楼梦>寄给袁枚的时间,在乾隆三十一年."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是明义与尹似村讨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屈原《涉江》"辰阳""溆浦"地望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涉江>云:"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后人以为辰阳地望为辰溪辰阳,即今怀化辰溪.这种看法值得斟酌. 屈原涉江是在顷襄王初年秋冬之际,原因是子兰劝王去秦.后怀王客死于秦,遭到国人非议,子兰迁责于屈原,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被迫漂泊于江南之野.  相似文献   

9.
慕容(皇光)迁都龙城的前因及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城,又名“龙都”、“和龙城”、“黄龙城”等,故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区。东晋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春,“燕王”慕容皝“使唐国内史阳裕等,筑城于柳城之北,龙山之西,立宗庙宫阙,命曰龙城”。咸康八年七月,“营龙城新殿”;十月,慕容皝由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迁都龙城”。柳城,即原汉代柳城县,在今朝阳市西南约二十里处。龙山,即今朝阳市城东凤凰山。慕容皝原以棘城为都。为什么又在龙山西侧大兴土木,营造“龙城”并很快就迁入这新都了呢?  相似文献   

10.
安阳殷墟一直被视为盘庚以来商代殷都的所在地.但从目前殷墟范围内所发现的遗迹来看,都无武丁以前盘庚、小辛和小乙时期的遗存,这说明盘庚迁都在安阳殷墟的旧说存在着很多疑问.通过对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盘庚迁殷之地望应在今安阳洹河之北岸、小屯之东北,即今安阳市北郊方北营、屈王度、韩王度、北招贤一带.而导致殷人迁都的直接原因是洹水、漳水泛滥与改道所引发的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11.
《魏书》中方山、方岭的位置 ,即今大同市孤山 ,北魏孝文帝的陵墓 (高祖陵或长陵 )并不在洛阳 ,而可能与文明太皇太后陵 (永固陵 )同在孤山。据推测 ,上述两皇陵与方山石窟 (思远佛寺 )的故址 ,有可能被埋藏于孤山岩体的内部  相似文献   

12.
毋康蚤死,无子嗣,《离骚》之伯庸有子嗣,则毋康与伯庸无关。"熊毋康"、"无康"当作"孟康"。句亶王与伯庸无关。句亶王的封地在"江上楚蛮之地",则句亶王的封地与屈氏无关。句亶王、鄂王、越章王中之句亶、鄂、越章非为熊渠统治区域之内之地名。所谓"客卿产生于战国而不见于春秋"之说根本不能成立。楚武王子瑕是从周受屈为客卿,瑕采食之屈地就是今山西省吉县县城正北七公里处,此为屈氏起源之地。  相似文献   

13.
(一) 祖逖字士稚,西晋泰始二年(266),生于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北),“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晋书》卷六二本传称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碉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后侨居阳平(郡名,治所在今河  相似文献   

14.
《诗经·大雅·緜》中有“虞芮质厥成”一句。虞芮二国的故址在今何处,过去许多注本都没注《毛传》只说:“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当代注本,说:“虞,古国名,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五十里。芮,古国名,故城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十里。两地相去甚近。” (见北大《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我认为,“相与争田”的虞国故址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芮国故址也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理由是,那时还没有在该地的虞国和芮国。  相似文献   

15.
"三世说"是公羊学重要思想之一.董仲舒将鲁十二公按照时间远近分为所传闻世、所闻世和所见世.在董说的基础上,何休将三世发展成为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衰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社会由衰乱世向太平世发展的过程便是王化由鲁扩散到诸夏,再扩散至夷狄的过程.在<公羊解诂>中,何休将<春秋>众多书法纳入其三世说,如大夫卒日、大小国之别、夷夏之辨等.何休"三世说"深化了<春秋>王鲁、夷夏之辨等义理,促进了公羊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鎡,字功甫,循王张俊之后裔,宋末著名诗人张炎之曾祖,是南宋中期的一位诗词家,又是“海盐腔”的创始人之一,在戏曲史上尤有一定地位。[注]关于他的家世,我曾在《张炎家世考》(载《文学遗产》八一年第二期)中加以考证,认定他是张俊的曾孙。但其中尚有两个问题未能明确解决:一是《宋史·张俊传》谓俊有五子(子琦、子厚、子颜、子正、子仁),而牟(山献)所见的《张氏世谱》则谓俊有四子(见《陵阳集·题西秦张氏世谱后》),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二是张鎡究出何房?其父、其祖父是谁?今获得若干新材料,再加补考如下: 检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六《德勋庙碑》一文,有云:“公(指张俊)之曾孙鎡,三  相似文献   

17.
论李益     
李益是中唐较有影响的诗人 ,其边塞诗承盛唐余绪而自成风格 ,为中唐最有成就者 ;其七绝与盛唐王昌龄、李白相比肩 ,有中唐七绝第一人之称。一、“文章李益”———生平及其它李益 ,字君虞 ,陇西姑臧 (今甘肃武威 )人。生于玄宗天宝七年 (748年 ) ,卒于文宗太和初年 (82 7年 )先后 ,是肃宗朝宰相李揆族子。代宗大历四年 (76 9年 )进士。初授郑县尉 (今陕西华县 ) ,后迁主薄 ,此后久不升迁 ,郁郁去职 ,浪迹燕赵河间 (今北京河北一带 )。先后于朔方 (今宁夏灵武 )、分宁 (今陕西彬县 )、幽州 (今北京西南 )军中幕僚 ,居边塞近二十年。宪宗朝 ,…  相似文献   

18.
正朱竺峰,名燊,又名秀芝,号辉虔。祖籍永嘉场庄泉(今龙湾区三甲天河街道庄泉村),为庄泉朱氏笫十六世,其九世徙居瑞安六都韩田(今瑞安市塘下镇韩田村,为华东地区著名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专业村)。韩田村坐落于大罗山南麓温润平原,东依凤凰山,背靠仙岩风景名胜区,明嘉靖时(1522~1566)属崇泰乡六都,后隶属于塘下镇。以姓名村。除韩姓外,尚有陈、林、王、侯、曹、朱等姓。韩为本村最大  相似文献   

19.
赵王迁订误     
淮南子泰族篇云。赵王迁。流於房陵。思故乡。作为山木之呕。闻者莫不陨涕。旧注云。秦灭赵。迁王之汉中房陵。山木之呕。歌曲也。今检史记赵世家。及秦始皇本纪。知迁者。赵王之名。秦灭赵·虏赵王迁。事在始皇十九年。自旧注误以迁流二字连读。后人未加措意。展转沿讹。无復纠正  相似文献   

20.
一、生平与著述: 王源,字崑绳,又字或庵,清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生于顺治五年(1648),卒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终年六十三岁。王源的父亲王世德,在明末以世职任锦衣卫指挥,明亡后流转江淮,寓居高邮。王源为其次子,少年时就学梁以樟。梁为其讲宋明理学,王源不肯信从,而好任侠言兵:独喜学习前代典要以及关塞险隘,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