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曲和散文是两种差别较大的文体,晚明清初的散曲作家为了推尊散曲,提升散曲的品格和表现力,积极地将散文引入散曲中,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品文对散曲序跋的渗透;二是櫽括经典古文的散曲增多。散曲和散文的结合主要是对散曲形式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许多散文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客观来看,对散曲内容的提升并无积极作用,此际散曲并没有汲取元散曲和经典散文直面现实、抒发真情的优点,提升创作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散曲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出现在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散曲文学研究也恰在这两个时期较为繁荣,由此可见,散曲文学研究的进展是以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为重要前提的.要开创散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就必须继续重视和加强对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包括对<全元散曲>、<全明散曲>和<全清散曲>的补遗,以及对曲家别集和重要散曲选集的整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金莲川幕府文臣是古代散曲史上最早进行散曲创作尝试的一批曲家,对散曲的形成和发展,有开创之功,并完成散曲从典雅到通俗的艺术演变。元好问与刘秉忠,皆以词为曲,词曲一体,以雅为胜。元好问与刘秉忠自度曲的出现,加快了散曲的艺术演变,渐至由雅变俗,散曲艺术日渐成熟。至商挺与杨果,散曲渐至雅俗一体,以俗为胜,散曲完全走向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4.
指出元曲中杂剧的英译自18世纪以降未曾间断,相比之下,散曲的翻译和研究显得不足。回顾散曲翻译在国外的代表译家和作品,同时评价国内主要散曲译作,对元散曲的英译爬梳剔抉,以弥补散曲英译研究的空缺,为以后的散曲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卢前是继吴梅之后,中国现代散曲史上重要的曲学理论家和作家。他现存的大量散曲作品和曲学理论为丰富中国现代散曲学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散曲创作目的在于,试图以自身特有的艺术才华,牵制散曲在民国彻底衰微的速度;他的日记体散曲产生于他广泛的社会活动,本色清丽为主,豪放诙谐为辅;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工稳自然是他散曲作品的主要风格;他的散曲作品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3 0年代初 ,现代散曲学作为一门学问被建立起来。早期散曲史的研究以任中敏的《散曲概论》为较早的一部初具“史”形态的散曲研究著作 ,而卢前的《散曲史》则为元明清三代散曲的第一部通史 ,梁乙真则于 193 4年推出了第一部断代散曲文学史《元明散曲小史》。新时期散曲史的研究与撰著呈现复苏和创新的势头 ,在通史和断代史两个部门 ,都各有几部学术质量较佳的著作问世。代表者有羊春秋、李昌集、梁扬、杨东甫和杨栋、赵义山等人  相似文献   

7.
冯惟敏是明代著名散曲家,其坎坷的人生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散曲作品<海浮山堂词稿>的出现,在散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体制方面,还是题材内容方面,都突破甚至超越了前代的散曲作品,为散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冯惟敏的散曲成就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谢伯阳先生所编《全明散曲》是迄今为止收录明代散曲最多的集子,泽惠学林,功莫善焉。然而,明人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仍有不少散曲佚作有待搜罗。今新辑得《全明散曲》未收小令7支、套曲4套,并对《全明散曲》未及收录曲家之生平、著作等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9.
冯惟敏创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作家冯惟敏 ,在散曲、杂剧、诗赋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其散曲成就尤为杰出 ,并由此而成为元明散曲的殿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齐鲁书社1985年出版的凌景埏、谢伯阳编《全清散曲》,所选现代著名学者、戏剧家、散曲作家卢前《饮虹乐府》中773首小令,参考《康熙曲谱》,特别是与卢前相关的散曲论著及散曲专集,从断句、标点、用字等多方面,整理出《全清散曲》中卢前小令部分的文字舛误60条,正确再现作者作品的原貌,给人们研究现代散曲,研究作者卢前及其作品,提供了可靠的文本资料。  相似文献   

11.
曲学观念主要包括散曲名称与体制的确立,散曲的雅俗、南北、文律之争,散曲的地位与功用诸问题。元明清齐鲁散曲家有作品流传或见于记载的约四十余人,他们的曲学观念一方面体现在序跋及论曲专著中,一方面体现在创作中。而这些观念是在推尊曲体的慕古意识与尚俗求真的自主选择共存的格局中生成。散曲名称、体制的内涵与外延在明清已经相对明确;散曲风格以雅俗兼备为上,北南曲风刚柔有别,文辞与曲律合之为双美;散曲地位尴尬,功能由风化、抒情向实用演进。齐鲁曲学一方面自觉地将散曲的源头追溯到诗三百篇,力图恢复元声古乐,是慕古意识的呈现,另一方面倡真情反模拟重创新,体现了散曲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齐鲁曲学观念就是在慕古意识与尚俗求真共存的格局中生成且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2.
元代中州籍散曲作家有作品流传的共8人,其中前后期各4人,且不乏像王恽、姚燧、钟嗣成这样的大家。他们不仅在中州本土参与了散曲的创作,寓居他乡时又将这种创作传统带到了寓居之地,对散曲艺术南北创作个性的交融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州士人的遭遇,是华夏民族在蒙元时代悲惨遭遇的缩影;他们以散曲写景咏物、言情抒怀、交际祝颂,而借散曲发抒其不平之鸣,则代表了元代散曲创作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13.
元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以散曲最富盛名的时期。在众多散曲作家中,张可久的散曲不仅数量最多,而且从内容到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创作题材广泛,感情深婉,雅俗相谐,本色自然,清丽蕴藉,且极富表现力。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文学的集大成者,形成了独特的曲风,对散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后来的词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书讯     
继《全清散曲》之后,谢伯阳教授于去年6月又完成了断代总集《全明散曲》的编纂工作,该书即将由齐鲁书社出版。明人散曲承前启后,名家辈出,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加之蠹鱼蛀虫的腐蚀,因此有明一代曲作毁失流散较多,给明代散曲总集的编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编纂《全明散曲》,谢教  相似文献   

15.
金銮是明代中后期一位独具特点的散曲家.关西的生活经历、南京的特殊环境、任侠喜谑的个性使他的散曲创作呈现出清爽、谑讽、俗朴之风.其曲风既有别于元代散曲家张可久、乔吉辈,也与明代散曲家王磐多有不同,有其可称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元散曲之后的又一散曲创作黄金时代。明散曲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高度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探索方面有着独特贡献,其卓越成就足可与元散曲并驾齐驱。然而长期以来明散曲一直备受冷落,其成就、价值和地位得不到承认。这种不公平的状况应予“平反”  相似文献   

17.
卢前是一位蜚声中外的曲学理论家 ,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散曲史”概念 ,其散曲美学观新旧兼容 ,体现出极端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同时卢氏还是一位业绩卓著的散曲文献学家。  相似文献   

18.
散曲是兴起于宋、金时期的一种合乐的新诗体,至元代而成大观,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明代散曲承元代散曲的余绪,吸纳时代的新元素,诸多方而都有突破,独具时代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散曲家在吴中、南京、关中、山左等  相似文献   

19.
元散曲中缺少写社会时事、哀民生疾苦的内容。张养浩天历二年(1329年)赴陕西救灾所写哀民散曲,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怀抱。他的哀民散曲的出现是元散曲题材内容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任中敏先生学问渊博,著述宏富,在唐代文艺学、敦煌学、宋词学、戏剧学、散曲学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令学界瞩目的辉煌成就;而其最突出的贡献和最富学术个性的工作,乃在于开创和建立了一门科学的近代散曲学。他第一个把散曲学从戏曲学的附庸地位中独立出来,并用逻辑定义的方法对散曲之名进行透辟明确的部和界说。他对散曲框架体系的规划与建构,对散曲美学精神的把握与批评,以及对散曲文献的编纂与刊行,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他是近代散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