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网络非主流文化是流行于以90后为代表的群体中的一种文化现象。网络的普及以及多元文化的发展,催生了非主流文化,其内容与形式也在与时俱进地变化和发展着。通过论述网络非主流文化的现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对大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提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理解和应对非主流文化,将其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是当下大学生群体中勃兴的一种新型行为具象,是与主流行为文化相对而言的文化形态,具有自发性、弥散性、反叛性、流变性等外在特征,并以诸多途径和形式介入、渗透于主流社会生活之中,对社会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微妙影响,凸显其现实功能;究其实质,该文化形态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个性符号和大学生社会化偏差的行为表征。基于此,有必要透过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现象,厘析和概括其形态特征及价值影响,进而深刻认识和把握其本质,这是引导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健康发展的题中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及其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思潮是反映社会现象的重要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和传播的一个关键性载体,他们首当其冲地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洗礼.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对待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政策,全面认识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几种社会思潮,客观分析大学生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因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针对性地介绍、评析和批判非主流社会思潮,有意识地加强网上话语权,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积极应对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群体的理想、愿望、利益和要求,具有阶级性、理论性、多样性和非主流性等主要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要正确认识并客观分析社会思潮,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刻把握大学生感知社会思潮的取向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高校的良性传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校非主流文化现象的研究,从经济全球化、社会环境、非主流文化自身发展等方面,探讨了非主流文化盛行的原因;辩证地分析了非主流文化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虽然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拜金享乐的思想;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如加强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组织各种有益活动、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等,这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社会各阶层占有社会资源程度不同,使得阶层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校园分层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缩影,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借助社会工作领域的"增权"理论,探讨构建针对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增权"模式,以此有效应对校园分层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时代,网络新词以其独特的非主流性、隐喻性、集群性,打破传统、颠覆经典,深受大学生喜爱。但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新词的认识存在浅层化现象,部分内隐低俗性的新词使大学生社会认知混乱,削弱了主流价值影响。基于文化图式理论的视角,以需求分析为路径,结合青年亚文化和大众文化,力求深入分析大学生消费网络新词的内外部因素,并探讨引导大学生消费网络新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韩剧"等"非主流"精神文化资源,迎合了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文化心理特点,而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成长的重要精神文化因素。"韩剧"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韩剧"的非主流特性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和利用"韩剧"等"非主流"精神文化资源的策略,以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精神文化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青年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关心政治、注重事业,其主流取向是健康的。但在他们身上同时又存在着多元化、世俗化和个人化等偏离主流取向的价值倾向,使其呈现出与其前一代明显不同的群体特征。为了减少非主流价值倾向的负面影响,必须从文化价值、利益原则和理想信念等诸方面对其进行综合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从而培养出一代健康向上的跨世纪新人  相似文献   

10.
网络几乎具备传统社会的一切要素.传统社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在网络中广泛存在且具有新的特点.从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特点剖析入手,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几种类型产生原因:一是网络本身的特点,它是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二是外在力量,它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起推动作用.并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涌现,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严峻挑战.科学认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性质、特征和作用,不断提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或遵从主流文化的引导,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或特立独行、创意先行,在极力讨好受众的同时,在某些形式与思想上背离了主流文化的方向,对社会受众产生消极的影响。以具体广告为例,对当今流行的商业广告进行了文本的解读、分析,阐述了广告与主流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非主流症候群是指部分大学生以直接或间接形式呈现出的与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要求和期待不一致、甚至相悖的新异思想行为模式的集合.这些新异的思想行为不仅凸显为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需求的实用性、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学习态度的散漫性、学习方式的碎片化等特点,也表现在其非理性、亚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还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超越传统的“非主流”特性.究其本质,大学生“非主流”症候群是其人格和内在精神发展诉求的显性表征,因而有必要归总、剖析其特性,以便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夏天的"超级女声"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电视选秀娱乐风暴席卷中国,其火暴程度非同一般,而且备受青少年青睐,"超女现象"产生了强大的"同辈群体效应"。于是,当"超级女声"作为非主流文化的代表,与作为主流文化代表的教育迎面相撞时,当代中国教育应该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5.
非主流行为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的标签,在大学校园文化中扮演着与主流行为文化分庭抗礼的角色。因此,厘清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的研究境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实境遇看,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的生发有其复杂而微妙的时代背景;从理论境遇看,与之直接相关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研究视阈尚待开拓;从生存境遇看,加强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研究则是基于学生、学校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三重需求。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文化现象,"山寨文化"是基于模仿的边缘文化,是主流文化的补充形式;"山寨文化"具有明显的消解中心、反叛传统等后现代表征,它的出现迎合了后现代文化下大众物质与精神消费的需求,并与当前向后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语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在现存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开封犹太人的认识与态度。宋朝时期,犹太人以朝贡的方式与宋政府建立了友好关系,宋政府同意其"留遗汴梁",从而开创了两个民族友好交往的新篇章;元朝时期,犹太人属于色目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其某些习俗和生活方式与主流社会发生了冲突,元政府在尊重其社会地位的前提下,对犹太人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进行了干预和调整;明清时期是开封犹太人的变革时期,开封犹太人采用"适应性"策略融入主流社会,并得到主流社会的充分认可,他们逐渐被中国的主流文化所同化。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对国家具有独特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稳定的深层内涵。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为此,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利的环境保障;文化上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公民个人要强化自身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以上四个纬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为转型时期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有效确保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19.
    
西方流通理论的相关研究多受美国制度经济学的影响,并随着它的兴衰而浮沉。新古典经济学成为学术主流后,制度经济学被边缘化,流通理论的发展也日渐式微。我国流通理论之所以陷入贫困也与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冲击有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古典经济学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而非主流经济学更加活跃。非主流经济学重视对商品流通过程的研究,因而为流通经济学的复兴创造了历史机遇。由于西方的流通理论已经演变为宏观营销学,文章还分析了制度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的兴起对西方宏观营销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内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网络虚拟空间舆情迭起、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更加复杂的斗争形势,凸显了新时代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是党主导自身意识形态体系建构与发展的能力、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系统进行调控的能力和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规范引导的能力。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党对自身意识形态的建构和发展能力;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提高对社会意识形态系统的管控能力;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提高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