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不少学者都在思考两个问题:1.怎样评价20世纪?2.21世纪将是什么样子?我在这个世纪生活了整整70年,自然对20世纪有个看法,也对21世纪经济学的主题感兴趣。本文便是有感而发,希望引起更多的人来探讨以上这两大问题。这种瞻前顾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回顾20世纪,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的特征:各国、各民族、各阶级几乎全力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此,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数以百计的局部战争,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乃至两大政治集团之间,殊死搏斗了几十年,付出了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寻找中国和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差异出发,对数千年来中国和西方经济观的演变、发展作了概括和比较,指出西方经济观的根本特点在于以经济当事人的利益追求为核心,中国经济观的根本特点在于从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出发来管理经济,它是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和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这种传统和经济观是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背景之一,从中可以找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失误的一些原因。如今中国的经济观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自觉地摒弃传统经济观的消极影响,吸取西方经济观中有益的成份,是中国经济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4.
众所周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研究对象上至天文(如宇宙学),下至地理,几乎无所不包,这也反映出当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整合及分化的特点。在为数众多的学科领域当中,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格外引人注目。在大多数国内外学者看来,经济学的科学性质似乎是无可争议的,然而,一些国外的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经济学原理,对毛泽东工业化思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文章不仅指出毛泽东这一理论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意义,肯定其在我国工业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及价值;而且还把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与世界工业化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述了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独创性,以及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一)去年十月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总结当代革命经验,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战线头等重要的任务。现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们纷纷下乡、下厂,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形成一个参加实际斗争的热潮。在科学研究中,研究实陈斗争的新经验和新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对于伦理的利己主义给予突出的注意。然而说实在的,把它当作一个伦理体系,意见尚未达到一致。讨论中,对它都没有提出一个可被接受的、论述充分的定义。因此,给伦理的利己主义下个正确的定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60年代末期,约翰·普拉特、迪特尔·森哈斯和我试图挑选出从1900年至1965年社会科学中的重大进步,探索有利于社会科学进步的条件。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有必要回到这项事业上来,反省我们的评价和结论是否需要或应该作何变更。新颖性的主要种类我们关心社会科学的进步,至少是在某一社会科学领域中具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在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度走完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历程,可见实现工业化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必须做到与人、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与和谐。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角度入手,分析说明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战略创新和实现关键。  相似文献   

10.
去了几次日本,感觉现在日本有一个“热门课题”,即“日本的国际化”问题。在这个课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满足于日本目前的“经济强国”的地位,而想使不久的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强国”、“军事强国”之类的“世界大国”。当然,由于目前日本宪法的限制,谈论成为“军事强  相似文献   

11.
三,用鲜血和生命开拓的社会调查之路一个人获得多少,往往同他付出多少是成正比的。付出越多,获得也越多,这一点在科学道路上可以说是一条定律。1935年8月,费孝通先生和他的前妻王同惠女士,根据史禄国教授的需求,应当时广西省政府的邀请,去研究“特种氏族”,来到了广西大瑶山(今金秀瑶族自治县)进行调查。这次调查,对费孝通和王同惠女士来讲,不仅仅是作为一桩单纯的科研任务去完成的。对此,费孝通先生在这次调查整理出版的《花蓝瑶社会组织》(1936)的编后记中曾讲到:“我们是两个学生,是念社会学的学生。现在中国念社  相似文献   

12.
二,从师于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和社会学在早期的中国社会学史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这除了当时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的原因之外,还同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这三个学科的对象和特点存在着混合性有一定的关系。例如,《美国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的观点和文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涉及到把人类当作一个动物那部分的人类学称为体质人类学;涉及到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的那部分人类学称为文化人类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社会学家,在国内外事有盛名在费孝通先生的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学实践中,他分别对中国农村社会、社会结构、少数民族、小城镇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套以实地调查为主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同时,他对推进社会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振兴和发展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刊从本期开始将连载概述费孝通先生五十年学术生涯的文章此文系莫晓羱同志研究费孝通社会学实践和理论的一部分,仅限于学术生涯的概述,有关费孝通学术思想的论述方面、本刊将在适当的时候刊出  相似文献   

14.
对于山菊同志《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一文(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1期),我是有不同看法的。当我又读到了山菊同志的《客体是真理的唯一内容吗?》(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3期)以后,就更加感到,山菊同志关于真理的形式问题上的见解不是偶然的,是与他对真理的内容问题的看法一脉相承的。山菊同志的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可贵的思想和探索,读后深受教益,但通观全文的基本立论和根据,仍觉得很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山菊同志在《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对于启发人们思考问题很有意义。但对他的“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这一看法,我们认为值得商榷。真理属于认识的范畴。一切认识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而形成,它既非纯主观,也非纯客观,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真理就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这里客观的是真理的内容,而反映客观内容的主观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真理的形式。列宁在谈到真理的客观性时指出:“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列宁的这段话启示我们:第一,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事物,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第二,真理的内容存在于“人的表象中”,这就是真理的主观形式。因此,真理是借助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具体地说是借助于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来反映的。没有人类这种特有的思维反映形式,就没有认识,就没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从方法论和理论基础等诸方面有异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然而,两种理论之间仍具有一定的兼容性。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应该在坚持生产力的根本决定性基础上把握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尚属不同的哲学体系,把握二者的差异及精髓,是经济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罗敷的“夫婿”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对于诗中罗敷的“夫婿”是否存在,是什么样的人,历来都众说纷纭。其实,只要经过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诗中罗敷所谓的“夫婿”,只不过是一条经过人化了的蚕而已,对诗中罗敷描写夫婿的话稍加分析就明白了。下面,我们把有关诗句分析一下: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罗敷说夫婿,先从马说起,其实就是取材于古神话传说中“蚕马”(即蚕神)的故事。《搜神记》里记载的“蚕马”神话大略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人远征,家留有一女和牡马一匹,女思其父,对马说:“你能找回我父亲,我就嫁给  相似文献   

18.
七.学术道路上的政治风险也许在费孝通先生的思想中。并不会想到在他的学术道路上曾冒过一次生命风险(在广西大瑶山)以后,还要他冒一下横在他面前的一次政治风险。因为当年轻的共和国诞生时,他想的是如何更多地奉献给人民,更努力地改造自己旧的世界观。他作为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人民共享国家主人的殊荣,并以此来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去。但事物的发展却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也不为人们善良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音乐?》一书围绕音乐本体论和意义,作曲、演奏和演唱的基本问题展开论述,全面探索了对音乐的评价问题,及音乐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本书从哲学、历史的角度思考了音乐,阐明了区别规范化音乐美学与更为重要的音乐哲学的必要性——前者置音乐于艺术传统之中,后者则以将音乐的全部内容与意义转化为人类体验为目的。  相似文献   

20.
姚莉  操世元 《社科纵横》2007,24(4):61-63
社会困境主要描述的是由人的利己动机而引发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群体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其行为表现是人们选择竞争还是合作的矛盾,这种矛盾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建立一个协调、有序、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