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京鱼 《唐都学刊》2001,17(1):112-115
汉语心理动词分为状态和使役两类,心理动词之所以表现出它特定的句法功能并生成不同类型的句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动词的语义结构.对心理动词的研究,国内学者似乎较注重状态一类,而海外研究者则关注使役一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这两类心理动词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展示汉语心理动词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认知状态的分类及其与现代汉语指称语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中指称语的编码形式主要取决于言语交际双方的认知状态。以语篇模型为认知基础,认知状态可以分为未识别的、可识别的、熟悉的、激活的和注意中心五类,它们同现代汉语指称语的编码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汉语动词谓语句的语义成分和语义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研究句子的语义句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文章以汉语动词谓语句为分析对象,界定了句子的语义成分,按所界定的语义成分对动词谓语句的语义结构进行了归类,并指出了语义句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朱淑华 《社科纵横》2011,26(4):108-111
本文在句法分析描写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篇章等角度,着重考察了"此(斯)"、"是"名词性回指的指示特点与规律,比较得出名词性回指中,"此(斯)"、"是"处于相同显著度的位置,"此(斯)"先行语位置的显著度却低于"是"先行语位置的显著度,由此推断,"此(斯)"的指示功能要强于"是"。  相似文献   

5.
汉语饮食隐喻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它以人的基本经验为基础.隐喻的形成,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结构映射,即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存在着一个主导概念隐喻,即:吃饭是人生.这个主导概念隐喻存在于一个系统观念联系里,包含一系列的子概念.汉语中存在三类饮食隐喻现象,即分别从具体的饮食概念域、从表示动作状态的饮食概念域、以食味词为源域到非饮食概念域的映射,暗含于这三类隐喻现象其中还有众多的子概念隐喻系统.汉语中大量饮食隐喻的存在和汉民族的具象思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语义与语法之关系的争议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不同语法理论分化的起点。语义对于语法研究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以汉语动词分类为例,黄正德应用非宾格假设将其细化为两个系列——动作类和状态类,其着眼点恰是动词语义的分析。其分析过程证明语义不仅是非宾格假设理论建构的基点,也是其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所以,语义的形式化处理是语义进入语法研究的关键,从而体现语法研究的形式化和系统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将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方法,当代认知观将隐喻看作是"概念系统中的跨领域映射".隐喻映射包括映射层次和映射方式两方面,汉语隐喻式定中结构中来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层次分为单层和多层(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两种,映射方式有一对多和多对一两种,一对多映射体现了语义泛化的过程.语义泛化是构成新词的重要手段,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定中结构中隐喻的功能主要是认知和修辞两个方面.认知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表达新概念和复杂概念的手段.修辞功能体现在通过超常的搭配,以新奇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某种修辞效果.二者相比认知是第一位的,修辞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8.
左双菊 《学术交流》2006,(4):139-141
在人们对事物的共知域中,语义兼容是形名匹配的基础,形容词与名词在语义上必须存在某种相同的语义特征,这样才能为形容词对N的选择提供意象,也才能与之组配为相应的DN格式。由于语义“模糊边界”的存在,当我们用与N具有某种语义特征联系的不同形容词D1和D2同时作为联结线索时,贮存在记忆中不同类别的同一N的相关属性特征将同时被D1和D2激活并提取,结构上表现为与D1、D2同时匹配。  相似文献   

9.
句法结构歧义主要由句子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语义关系、语义焦点等不同所带来,不同的原因形成的歧义,理解时加工的方式会不同.歧义理解的加工方式常用的有组块法、指向法、转换法和投射法.不同语言能力的人对这些方法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句法歧义理解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周敏 《学术交流》2013,(1):153-157
词汇变异存在着深层的动因:语言的经济性以及追求陌生化、新奇效果是促使词汇变异的语用动因;人类思维的隐喻性和转喻性是促使词汇变异的认知动因。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词汇发生变异。当代汉语词汇在变异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音、形、义、功能四个方面:(1)新词汇多音节化发展趋势明显,三音节词汇逐步取代双音节词汇占主导地位;(2)词族化现象比较普遍,成批的新词大量出现;(3)语义逐渐泛化,旧词赋予新义现象十分明显;(4)词汇组合自由化,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研究汉语词汇变异的规律性不仅有助于有效地理解新词汇的生成和演变,同时对我们把握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全面认识当今社会语言交际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晓梅 《学术交流》2005,(8):144-148
随着词典学与词汇语义学结合的不断深入,词典编纂也在不断地创新,以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需求.高级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应突出"学习型"功用,侧重释义元语言的应用,强调其搭配特征,能够利用语义场提供同义、近义信息及编排词目,力求在对比中分析词义和语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徐长福 《阅江学刊》2022,(4):29-48+172
人的认识可分为直观认识与符号认识,前者是人运用先天机能所获得的认识,后者是人使用符号所获得的认识。符号中最常用者为语言符号,其要素为单词,分为表示对象的实词和起联系作用的虚词。一个完整的符号认识至少需要两个实词:一个主词,指出对象;另一个谓词,说明对象——这就是符号指谓。构成符号指谓的实词包括个别词和普遍词,前者只指代个别,不具有说明性,而后者可以说明不止一个个别。普遍词分为实在词和范畴词,前者又分为表示自然时空对象的经验词和表示拟想时空对象的超验词,后者表示符号指谓系统中的各种程序性角色。个别词、实在词和范畴词为语言符号的三大实词要素。任何一个实词都包含三维语义结构:它是一个符号,它代表一个对象,它表示符号使用者对该对象的意识。符号指谓的功能在于用谓词回答关于主词所指对象的疑问:或者回答其“是什么”,把对象归类,其谓词为属词和种词;或者回答其“是怎样”,把对象跟同类其他对象区分开来,其谓词为偶性词;从而形成一个主词加两种谓词的三元句法结构。符号指谓的句式次序分为三阶:第一阶以个别词为主词,以实在词为谓词;第二阶的主谓词都是实在词;第三阶以范畴词为谓词,又分为以个别词和实在词为主词的应...  相似文献   

13.
大约从 1 980年以来 ,中国的“性存在”① 以及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巨大变化。我国社会科学对此已经有了一些描述 ,但是尚缺乏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解释。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空白 ,作者以自己所主持的全国随机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为例 ②,构建和运用了初级生活圈概念 ,描述和解释了大致从 1 980年以来发生在中国的“性革命”。  相似文献   

14.
潘绥铭 《浙江学刊》2003,2(1):203-209
大约从1980年以来,中国的“性存在”以及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巨大变化。我国社会科学对此已经有了一些描述,但是尚缺乏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解释。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空白,作者以自己所主持的全国随机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为例,构建和运用了初级生活圈概念,描述和解释了大致从1980年以来发生在中国的“性革命”。  相似文献   

15.
斯蒂格勒借助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神话的隐喻在存在论上揭示出人是一种缺陷性存在.这种缺陷性构成人的代具性的生成根源.人的代具性意味着人的存在需要依靠自身之外的技术实现和延续.这使人与技术结为一体,相互差异,相互反射,相互延迟,形成延异.延异构成人的代具性的存在形式.在延异中,人的记忆获得解放和外延.现代模拟、数字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记忆(意识)的外延达到一个新的阶段,造成记忆的工业化.记忆的工业化阻断了人的特定记忆、社会种族记忆和个体记忆,使这些记忆被新生的机器记忆所替代,从而导致人丧失自身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定向能力,而迷失在技术中.  相似文献   

16.
王红厂 《社科纵横》2004,19(5):157-158
马庆株先生指出“语义是形成句法聚合的基础 ,语义成类的制约词语和词语之间的搭配 ,制约语法单位的组合行为和表达功能”。该文就是利用马庆株先生在 [ 顺序义 ]体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方面的研究成果 ,发现具有顺序义的指人名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对“V2 的 是 N”句法格式是否有歧义有一定的制约 ,并且很有规律性 :当N为顺序义最高项或最低项时 ,“V2 的 是 N”句式一般没有歧义 ;当N为中间项时 ,该句式则存在歧义。同时不同系列的衔位名词之间的权势关系或一致关系也对歧义的理解产生影响。另表人名词多义词引起的歧义既和词汇有关 ,也和句法有关。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人自我认知的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7,(2):95-108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试论领导角色定位的哲理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角色定位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规定 :领导者的职权职责定位 ,是主仆一体 ;实践分工定位 ,是重在运筹 ;工作要领定位 ,是普特结合 ;组织结构定位 ,是链条之环。全面理解这个定位 ,可以更好地深化角色认知 ,培养角色自觉 ,树立公仆意识 ,铸造领导品格。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的哲学无疑是关于存在的哲学,然而他的存在,不是传统存在者整体的实体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一种生成意义上的存在.由于这种生成性,存在只能通过现象来表现.因而,现象既是存在的状态和方式,又是存在的方法.现象作为状态和方式表现为"显现",与"遮蔽"相对立;现象作为方法表现为"让显现者自身显现"和"让人看".而阐释是存在现象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揭示存在,而且构成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内部资本市场交叉有效模式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红 《求是学刊》2007,34(4):73-77
文章在充分讨论国内外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现状和实际运行情况基础上,提出我国内部资本市场定义应具有"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并利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功能优势,进一步提出增强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交叉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