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才.一直是公关行业关注的焦点。那么.一名优秀的公关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公关公司如何选拔和培养人才?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福莱国际传播咨询有限公司全球董事长约翰·格雷厄姆(John D.Graham)。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公关公司的快速扩充,人才流动频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如何破解公关人才流动问题,是未来公关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一些国际公关奖项评选中,开始出现了本土公关公司的身影.比如蓝标、易为就先后被公关行业分析机构The Holmes Report评为“2008年度大中华区最佳公关公司”、“2009年度中国最佳公关公司”。然而,对国内公关行业来说,这些国际行业评奖机构以及各种奖项却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4.
《国际公关》2012,(1):1-1
2012年的公关嘉年华气氛热烈,众多公关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庆祝中国公关行业一年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会上,大家对中国公关业的未来满怀憧憬,对公关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5.
陈璠 《国际公关》2011,(3):68-68
2010年,做了10年影视制片工作的我走进新势整合公关公司,当时的我只想简单感受一下公关公司的业务风格和行业氛围。不久我接到了一个项目,没想到从此之后,公关行业成为了我心之所系,而相见恨晚则是我对公关行业最直接的告白。  相似文献   

6.
公关行业作为朝阳行业,正在日渐走向成熟。近年来,在行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许多高等专业院校纷纷开设了公关专业。一批受过专业公关教育的新一代公关人才开始走出校门,进入自己的公关生涯。怎样看待这些“科班出身”的公关专业新人才,如何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各公关公司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但让招聘经理们烦恼的是,这些科班出身的公关新人让他们常常难以取舍,他们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个性鲜明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另一方面他们又缺少实战经验,而飞速发展的公关行业又实在拿不出时间和经历来培训这些新人。不经意间,这些科班出身者成了公关人才中的“鸡肋”,那么他们需要进行怎样的“加工”后才能成为公司抢手的“鸡脯”呢? 为此,本刊特约了公关公司招聘经理的文章,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什么好的建议。本刊记者候明廷>策划  相似文献   

7.
红乐 《国际公关》2014,(4):22-23
"公关公司国际化"早已不是一个新的命题,来自台湾的精英公关集团却给了这个命题一个新的诠释,那就是——人才先行。从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而美"的公关公司,发展为"大而美"的公关集团,精英公关始终以人才作为核心稳步发展,如今,又将人才培育作为公司国际化进程的第一步。日前,精英公关集团副总经理冷东萍在北京接受了《国际公关》记者的专访,讲述精英公关的国际化人才之道。  相似文献   

8.
对于公关行业而言,企业领导形象管理可谓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公关公司可以借助这一跳板参与企业高端业务。当然,这一堪称为公关服务"尖端领域"的业务对公关公司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其需要业内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实现领导形象塑造与企业品牌打造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CIPRA 《国际公关》2015,(1):82-83
为了解公关公司人才招聘、培训、使用现状,推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人才的正常、合理、有序流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于2014年10月完成了面对中国公关界25强关于"人力及培训"的专项调研。此次调研项目主要针对在公关公司实习阶段的大四学生,以及这部分特定人群入职前后的培训状况。调研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涉及5大类20个题目,主要包括招聘、薪酬、培训、晋升、用人要求等。访谈对象主要为各公关公司人力总监及以上领  相似文献   

10.
红乐 《国际公关》2015,(2):60-61
从2003年创建第一家公关公司至今,王蔚在这个圈子里已经打拼了12年,见证了中国公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很多公关公司的沉浮。而由他参与创建的传智传播集团早已经成为中国国内TOP公关企业榜单上为人熟知的成员。不久前,这家老牌的传统公关公司低调宣布更名,从"传智传播集团"正式更名为"传智数字营销机构(Chuan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公关行业发生着新变化。2008、2009年很多客户受金融危机冲击,削减了公关投入,2010年中国公关行业基本实现了整体复苏。以往,从业务特长的角度说,国际公关公司更趋向于公关咨询,本土公关公司更趋向公关执行,2011年这个差距可能会缩小,本土公司业务领域将逐渐向咨询靠拢,这将给国际公关公司提出更大地挑战。  相似文献   

12.
同与不同     
在中国工作之初,我就惊讶于公关行业在中国的高知名度。在日本,很少有人能立刻说出公关公司是干什么的,直到我详细说明广告与公关之间的区别,他们才勉强可以理解。就在几年前,将普乐普(日本)错当成广告公司来面试的人还比比皆是。最近,随着公关行业整体知名度的提升,大部分来面试的年轻人总算是知道公关公司是干什么了。而在中国,当我说我在公关公司上班时,我的中国朋友总是回应我说“是发稿的工作吧”、“中国的媒体不好对付吧”等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公共关系行业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专业人才的紧缺严重影响到公关公司的正常运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但在专业公司人才告急的同时,众多高校毕业生却正面临着择业无门的窘境,甚至一些公共关系专业的学生也徘徊在各种招聘会的门外,手持简历却递送无门。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已不仅仅是专业公司HR人员的问题,也考验着整个公关行业以至教育培训界的智慧。自2006年以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引导高校学生接触公关实务、解决行业人才瓶颈问题方面已经迈出了积极的脚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在“2006年度理事会工作会议报告”中着重阐述了沟通公关业界与高校的工作思路。为了促成两者之间的互动,2006年10月,首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一股认识公关、走进公关的潮流也在校园中蔚然兴起。  相似文献   

14.
徐静 《国际公关》2010,(6):30-31
其间,一些中外企业的公关及传播总监就蒙牛"诽谤门"事件与本刊记者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该事件不仅使公众对公关公司的从业情操产生了质疑,而且给整个公关行业的声誉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15.
2010年2月26日,蓝色光标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公关行业首家上市的公关公司。这意味我国公关行业开始利用资本的手段进行加速整合,对于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和运营效率无疑是有利的;但也引发行业内多家公司盲目的跟风潮。公关公司谋求发展的方式有很多,把上市作为唯一的选择或者独木桥不现实也不可取,容易引发行业中的躁动,影响对专业价值的坚守。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公关》2013,(3):1-1
最近,不少公关公司的总裁或高管在不同场合都谈到,公关行业面临着房租、人力成本和税收的压力。这三大压力被业界人士笑称为“三座大山”。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还让人感觉很遥远,那么前不久加多宝金罐上市的成功实践该让很多人,尤其是公关从业人员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不但来了,而且是铺天盖地地来了。相信很多公关公司最近都在忙着研究怎么迎接这次行业变革的浪潮。公关公司应对“互联网+”的关键在于现有服务模式的革新,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李清 《国际公关》2014,(6):80-81
正媒介人员流动之快令人吃惊众所周知,与其他很多行业相比,公关公司从业人员的流动率是比较高的。上海师范大学公关系主任叶茂康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有一些公关公司—年内就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跳槽,他认为这已无法用"正常流动"的理由来解释。而在公关公司,媒介部门又属于流动率特别高的。高到什么程度?据笔者所知,上海一家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土公关公司,设在北京的媒介部一共在10个人左右,仅今年五六月份就有4人相继离职,7月  相似文献   

19.
未来5到10年,中国公关行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本土公关公司不具备国际视野.这不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吴剑 《国际公关》2014,(5):82-83
正公关的概念第一次登陆中国大概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面对中国这一巨大市场,外资公关公司闻风而动,于80年代开始便进入中国从事公关项目。随后的90年代更是成为了中国公关螺旋式发展时期,期间,公关行业发展迅猛,势不可挡。经过多年的磨砺与完善,目前公关行业已经进入黄金期,发展状况良好,发展机会丛生。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公关行业若想无限制地延长黄金期的时长,持续稳妥地走下去,不仅需要具备拓展全新平台的敏锐嗅觉,还要有资源整合的雄心壮志。同时,源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