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笔者从情绪情感、认知资源与自我调节三个角度综述并评价了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产生的机制,主要包括:情绪调节假说、情感图式模型分化假说;捕获/沉思假说、执行功能削弱假说、提取诱发遗忘;功能性回避假说与CaR-FA-X综合模型;直接提取模式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关系、自传体记忆概括化与其他记忆缺陷的关系、严格区分被试样本、正常被试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表现及增强纵向与横向研究的结合等是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应激障碍记忆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之一是侵扰性记忆,且重复体验。文章首先阐释创伤后应激障碍记忆的主要特点,然后介绍关于其形成机制的压力反应理论、联想网络系统理论、双向呈现理论、情绪加工理论等,并从研究内容、实验方法等角度进行讨论。这些理论立足于个体信念、创伤理解意义、认知评价,创伤信息的新旧信息加工等,从单一维度到多个维度,逐步深入探究。其中压力反应理论源于心理动力学,双向呈现理论源于多重记忆系统,情绪加工理论源于认知的整合模型。近年来,一些神经生物学模型结合心理认知成分与大脑加工机制,探索脑部相关区域的激活与抑制,更好地诠释了PTSD的记忆形成机制。多数理论认为存在不同记忆的功能变化是PTSD记忆的形成原因。总之,这些理论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文化发展趋势下,从图像到影像的虚拟转向中,"后记忆"成为战争叙述研究的新视角,以再现"银幕上的祖代"生成身份认同,呈现被重构记忆引发迭代创伤,战争史观指涉实现未来政治认同。当遮离战后阴影的新一代个体通过银幕上富有感染力的历史创伤碎片来重新认识战争,并将从影像中继承的战争"后记忆"传承下去,对战争及其历史的想象也由此定型,记忆再塑形成"入戏真实",并将这种真实演化为技术时代的"政治正确"。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的影响一般比较持久、广泛,儿童的反应不同于成人.灾后儿童PTSD发生率同灾害的类型、性质和影响程度有关,而且,灾后儿童的PTSD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年龄越小的儿童PTSD症状越明显.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日后的人格形成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会产生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精神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定义、生理心理机制和诊断标准,讨论了与创伤记忆和创伤模式有关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重庆市某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利用自拟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 PCL-C)对大学生PTSD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利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87名大学生中,PTSD阳性症状者64名,占16.54%;不同性别的大学生PCL-C得分女性高于男性,两者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年龄段间的PCL-C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时间越长PCL-C得分越高,越易患PTSD(P<0.05),而是否经历创伤及在创伤事件中的角色不影响PTSD的患病率(P>0.05);父母去世者可能更易患PTSD(P<0.05)。因此,本调查范围的大学生中PTSD的发生率为16.54%,且性别、创伤事件暴露时间及父母是否健在可能为PTSD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见,重庆大学生PTSD状...  相似文献   

7.
以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主体,运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精简版(DASS-21)、家庭养育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养育方式、人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养育方式、人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有影响显著。在家庭养育方式中,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与大学生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大学生抑郁情绪显著正相关。在人格因素中,精神质、神经质与大学生抑郁情绪显著正相关,内外倾、掩饰性与大学生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2.人格在家庭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因此,可从塑造高质量家庭氛围、加强学校针对性心理辅导与教育、提高个人情绪管理能力三个方面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考察的是马内阿的长篇小说<黑信封>中叙事特征,及其内化于叙事内部的批判力量,着力分析小说以书写极权时代创伤记忆为特征的梦魇叙事在文本中的具体展开形式,正是这种文本内部现实与梦幻的交织的形式力量,实现了对外部社会的否定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诺曼·梅勒的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以客观超然的笔触,真实记录了美国犹他州死刑犯加里·吉尔摩的人生历程和犯罪受审经过。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历史的记忆化书写,透过历史场景、细节脉络和创伤记忆反观个体创伤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揭示流淌在小说情节中的创伤本原,探讨创伤叙事呈现生存之原本状态与创伤之未知面貌的技巧问题,及其引导读者透视自我、整理记忆、反思当下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与创伤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运用戏剧语言呈现了那个时代的创伤记忆。由于创伤无法通过惯常语法被感知或言说,戏剧作品充当了创伤的脚本,戏剧舞台也成为演绎创伤的场所。莎士比亚通过一系列创伤人格的塑造,揭示了人物与空间、时间和自我相疏离的心理现实。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的解读,可望揭示那些被压抑的无法进入历史和语言的特殊记忆,还原一个更完整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1.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传体记忆是指与自己有关的过去自我经验的记忆,与自我概念紧密相联.发展取向研究探讨自传体记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内部机制及其外部因素;认知取向研究认为自我概念和自传体记忆之间发生交互作用包括自我参照效应、自我概念影响记忆选择性以及自我记忆系统理论模型三个心理机制;新近的文化取向研究表明文化因素对两者的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我倾注是当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自身时内部所产生的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过度的自我倾注往往与消极的情感状态以及临床症状相联系.关注和探讨近些年来对于自我倾注与抑郁、焦虑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总结出自我倾注容易引起负面的自我评价、消极的情绪、更多的内部归因等,从而导致抑郁和焦虑.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如何保持适度的自我倾注的角度来发展对焦虑和抑郁的疗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绪和记忆的关系一直是记忆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记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和情绪记忆的关系,回顾了情绪依存性理论和迁移恰当加工说,加深了对场合依存性记忆的理解,对情绪依存性记忆的本质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作了进一步探讨,并运用情绪理论揭示了认知和主观情绪经验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相关研究表明,总体宽恕状态(FAS)与消极情绪和创伤性体验显著负相关;服从权威宽恕动机与积极情绪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关爱情怀宽恕动机与创伤体验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服从权威的宽恕动机对积极情绪产生负性的显著影响,情绪利益的宽恕动机对创伤体验产生正性显著影响,而关爱情怀的宽恕动机对创伤体验产生负性显著影响。结论:服从权威等低级的宽恕动机增加负性情绪和减少正性情绪;关爱情怀等高级的宽恕动机减少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音乐情绪内涵及音乐与情绪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能诱发情绪。每个学者对"音乐情绪"的定义可能不同。音乐诱发情绪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即由Juslin和V stfj ll提出的理论框架——六个心理机制以及由Kone ni提出的中介说。研究音乐情绪的生理基础,多数是研究脑机制或神经机制;对于音乐诱发情绪的测量,大致可以分为:基本情绪模型、维度情绪模型和重新构建模型。以前有很多研究都会把音乐的情绪表达和对音乐的感受混淆起来,导致研究结果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楚辞作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诗体,自战国末期形成以来,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楚辞独具特色的 魅力,千百年来吸引着许多学者对其加以探讨和研读。在古代,人们很早就对楚辞的用韵有了关注。经过对屈原作品转韵情 况的分析和情感表达的研读,不难发现,作为抒情性极强的诗作,屈原作品的转韵与其情感表达之间具有内在的协调性。这种 协调性客观上增强了楚辞一类作品的表达效果,增添了楚辞抑扬顿挫的声音美。  相似文献   

17.
情绪记忆和孙惠芬小说意象创造关系密切。情绪记忆,是意象创造的资源。她偏于情绪记忆,能记住"感动的情境"与机理,主体情绪时而与意象创造呈现共时性状态。这样的情绪记忆使她擅长在文本中捕捉人物心灵的瞬间,并把微妙作为最崇高的审美追求。小说中的意象多是她情绪记忆的审美对象化,是创作主体与人物主体的精神寄托,是文本欲望世界的敞开,是"乡下人"情绪记忆的回溯与印证。成功的意象创造源于情绪记忆而又超越情绪记忆,在动与静、诗性与哲性、感性与理性、并置与对比中充满张力,又充分统一,体现审美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5所幼儿园的120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正念五因素量表和情绪劳动量表为研究工具,探究幼儿教师正念与情绪劳动的关系。结果发现幼儿教师正念的各个维度之间具有不均衡性,其中有觉知的行动得分最高,不判断得分最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中自然行为得分最高,表层行为得分最低。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大班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显著高于中班幼儿教师;不同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之间情绪劳动存在显著差异,高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和中等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使用自然行为显著多于低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高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使用深层行为显著多于低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正念与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正念对情绪劳动的自然行为预测效应为8.8%,正念对情绪劳动的深层行为预测效应为7.1%。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Olweus欺负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探讨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与抑郁焦虑的基本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同伴欺负状况、抑郁焦虑上无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情况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更易卷入同伴欺负,初一年级学生较初二初三的学生更易卷入同伴欺负中;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与抑郁焦虑相关显著,同伴欺负程度越高,抑郁焦虑水平越高;抑郁焦虑对同伴欺负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起正向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访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3~5岁幼儿自传体记忆的发展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结果:(1)3~5岁幼儿的自传体记忆总体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特征;在事件描述的逻辑顺序性和内容丰富性上,3~4岁阶段发展相对较慢,4~5岁阶段发展迅速,4岁是发展的转折期,5岁幼儿水平最高;在事件描述的主动性和体态上,3~4岁阶段有所发展,4~5岁阶段发展变化不明显,4岁幼儿水平最高。(2)在3~5岁幼儿自传体记忆事件描述的逻辑顺序性、内容丰富性、主动性的发展水平上,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的发展均好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