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历了复杂而又曲折的接受过程.这部作品在问世之初读者反映冷淡,而后在二战后奇迹般地重新流行起来.这部作品的读者接受命运和不同时代读者的期待视域息息相关.读者的期待视域即他们的价值现、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阅读经验和审美情趣在战后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重新喜爱上了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受阅读教学理论的影响,利用文学阅读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对阅读理解与文章撰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外语阅读中产生"期待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在证实和打破读者"期待视野"转换上的灵活性,从而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实现阅读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碧奴》是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发起的"重述神话"项目的中国卷作品之一。文章立足读者意识中的"期待视野"对《碧奴》这篇小说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面的分析,认为读者的期待与文本故事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是由历史形成的阅读惯例与当代新神话主义思潮下新的书写方式之间的不适应造成的。而这种历史的反讽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人类发展的今天"童年的幻想"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同时,神话的重述又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觉样式,唤起内心精神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姚斯的接受美学将读者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起点。在接受的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对作品作出选择,随着水平的提高,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被打破或拓展,从而形成新的“期待视野”,这种提高或扩展了的“期待视野”又对文学提出新的要求。反馈到作家的创作活动中,作家便会努力拉开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距离,不断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以期与读者的“期待视野”融合,从而构成了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作品在日本得到关注,多数作品都有日译本,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接受,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成功传播的代表之一。文章分萌芽、上升、鼎盛、平缓四个阶段,梳理分析了阎连科作品在日本翻译出版的历程,调查了日本学界、文艺评论界和普通读者对其作品的评价。最后指出阎连科作品在日本传播成功的原因:他的作品既能帮助日本读者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引发读者共鸣;又能给日本读者带去有别于本土文学的阅读体验,满足了读者的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  相似文献   

7.
在建安文学接受史上,对曹丕、曹植兄弟人品文才的评价,存在着"抑丕扬植"的倾向。直至明清时期,王夫之等人竭力予曹丕及其作品以高度评价,以至一度出现"抑植扬丕"的状况。"抑丕扬植"倾向在整个接受史过程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形成与演变过程既具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受众文化的心理特征,即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权威崇拜的心理定势潜在地支配着读者的接受活动。由此亦可见读者期待视野之变化及文体兴废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作者问题始终是小说叙事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作者对作品是否承担责任?它是如何介入作品并影响其读者的?作者是否应该在作品中表露其观点和价值立场?作者的"退出"和"死亡",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是什么?"模范作者"和"经验作者"到底是什么关系?所有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仅在所谓的"叙事学"范围内引发巨大的争论,也涉及到我们对于写作的基本态度.事实上,不管在什么类型的小说中,作者从未退出,它始终是一个幽灵,期待着读者的发现;而被20世纪文学理论所贬损的那个"经验作者",则始终在作品背后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从接受美学视角审视翻译作为一个完整动态过程所显示的特征,一位成功的译者需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并以极大的跳跃性,附以文本以未定性,创设"召唤性"结构,以待读者再度挖潜。而后使译文如镜中之像,相中之色,言有尽而意无穷。将接受美学引入翻译领域,无疑为翻译活动规律的界说规约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读空间"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悬念是叙事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其审美视角具有两重性:其一,从读者角度而言,悬念契合读者阅读的心理需求和期待,充分调动读者的欣赏兴趣和激情,让读者在体验和破解悬念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和审美愉悦;其二,从叙事文本层面审视,悬念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悬念能有效提升叙事文本的可读性,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其美学效果来源于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对大多数读者而言,广谱哲学确有诸多神秘感。《广谱哲学浅说》可以看成是破除这些神秘感的重要著作之一。张玉祥教授作为广谱哲学的创始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发,网联百科的叙述,引导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但本文只从该书的可读性上,从广谱哲学对百科千题的渗透力上去解读,这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小说中常以饮食来刻画人物。透过《儒林外史》中丰富的饮食描写,读者不但可以对饮食之人有直观生动的了解,更可由诸多个人所组成的群体,进一步觇见清初儒林之世情。书中对于世情的描摹、人性的表现,能令读者——尤其是身处今日之"儒林"者在读此书时,皆能依稀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相似文献   

13.
秦克诚先生点校的《日知录集释》用力甚勤,也给读者提供了诸多方便,但仍有少量标点讹误,今摘出数十处,同时加以改正,并适当予以说明。对道光十四年嘉定黄氏家刻本《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中的几处原文错误也一并予以指出。  相似文献   

14.
书籍装帧设计创新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传统书籍概念以及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当前书籍装帧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就当前书籍装帧设计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必须突破传统书籍概念及其思维定势,牢固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充分考虑现代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坚持审美原则,运用艺术的眼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大幅度创新设计,给读者以更加方便,更加舒适,更加美好的阅读享受。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校馆藏及读者服务情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及读者服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的主要项目及内容如读者到馆率、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读者对馆藏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评价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就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官僚地主类型角度将《红楼梦》中与贾府有姻亲或家奴关系的十二个家族分为贵族勋旧、儒林世宦、财阀酋豪和寒儒薄宦四类,剖析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及相互联系,从而有利于对《红楼梦》宏大社会政治背景的认识及对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深度理解,以期为红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另外,也兼及文中提到的其他家族和一些人物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将数据挖掘引入到图书管理系统中,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SQL Server 2005的Microsoft关联规则对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发现读者的阅读兴趣,找出读者借阅文献之间的关系和规则,可以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并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以名词词组、小句复合体、成语变异和关系过程认同型小句为结构的文学/通俗读物的书名进行文体分析。研究表明:失协是这些书名取得突出效果的手段,这些书名的语场的主要成分/单位都是读者相对熟悉的事物(事件),给读者提供了“实”的信息,与书名其他成分搭配的失协结果使书名的信息变得虚中有实,抽象中有具体,从而形成悬念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该文研究的4种结构在失协程度上有差异,名词词组和小句复合体的可失协程度比成语变异和关系过程认同型小句的可失协程度要高;名词词组失协表现的是静态,小句复合体失协表现的是动态,成语变异的失协给读者的熟悉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从阅读到悦读——书籍装帧设计中封面设计的魅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书籍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体,即使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电子邮件正在发挥着信息传播的功能,但书籍仍未失去自身的特质和魅力。在信息膨胀的年代,如何让爱读书的人在浩瀚的书海中留意某一部图书,这时候,封面设计的气质渲染与风格传递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出色的封面设计,能在惊鸿一瞥中,让读者一见钟情。主要从心理学、视觉形态、意蕴、虚空间的角度论述书籍封面设计中的立意和版式设计。  相似文献   

20.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高僧义净西行求法归后所写的重要著作,王邦维先生1987年对该书进行了校注,为人们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该书在校勘、标点方面尚有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