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套译是辞书对英汉习语翻译频频使用的一种翻译方法。归化策略的的观点为套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习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则可能制约套译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从而导致翻译的"归化过度"甚至"伪归化"现象,最终造成"病态译文"。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可译和不可译是一个古老的悖论,其根本原因在于"言道的悖论"."道"与"逻各斯"的不可说或不可译,是因为它们的意义是立体的、多义的,而对"道"或"逻各斯"的言说只能是线性的、单义的.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其形式、韵律、语义等特点相互纠缠,构成一个立体、多义的整体,因此,诗歌翻译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语言符号的意义包括概念义、附加义、语法义、文化义和搭配义。两种语言符号对译有五种常见形式。在两种语言符号对译中,欲反映原语语言符号的跨文化信息,就应着重体现附加义和文化义。语言符号对译与言语翻译的主要差异在于有无具体语境(或情境);而同属言语翻译的双语词典例证翻译和语篇翻译之间的差异主要是:(1)具体语境(或情境)的大小;(2)体现语用和形象的表现力不同。  相似文献   

4.
"歌曲译配"与"歌曲翻译"是一对易混的词,目前学界对其内涵与外延尚缺乏严格界定与辨析.其实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歌曲翻译"是通称,而"歌曲译配"是专称;"歌曲译配"的内涵在于翻译歌词,并使之配上原曲.  相似文献   

5.
诗歌一类文本似不可译而必须译,广告一类文本却可能似可译而不能译。"可译"与"不可译",是基于由源文至目的语翻译难度而作出的判断;"必须译"与"不能译",乃至"怎样译",是根据翻译的社会需求而作出的决定。不同文体的社会需求各有特点,其翻译应采用不同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于1922年在美国英译并出版了《李白诗集》,影响巨大.闻一多与他就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讨论分别提出了"灵芝"译论和"海变"译论.两人的译论显示了中日学者不同的翻译观,即面向中国的翻译观与面向世界的翻译观.这两种翻译观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价值认知不同,对中国古代诗歌向外传播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的"可译性"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只是绝对性不断扩大,相对性日渐萎缩。双语转换中的困难主要有语言美的不可译、某些修辞手段的不可译以及语外之意的不可译等,对此,可通过解释性翻译、零翻译、变译、创造性翻译等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8.
信于原文是翻译中公认的标准或原则 ,在实践中 ,尤其是在古诗英译中 ,做到“信”并不容易。本文从诗的四要素———情、言、声、义的角度 ,论述了在古诗英译中如何贯彻“信”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巴斯奈特(Bassneft)是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领袖人物,她的理论在当代的翻译界颇受重视.本文以其一篇题为When is a Translation not a Translation?(<翻译何时可以是翻译或不是翻译>)的论文为讨论对象,从"共谋"(collusion)与"伪译"(pseudo translation)这一观点出发.大致分析巴斯奈特关于"伪译"的一些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10.
汉英词典编纂中文化词条的译义问题——基于平行语料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平行语料库的帮助,可以改变传统双语词典编纂中单纯地使用解释性对应词来处理文化词条的译义问题。汉语文化词条的英语译义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译义是与源语所指义相近的词;译义是对文化词条的释义;译义是能够例示文化词条的具体话语;译义是具体语境中的某个词或词串。同时,可以通过增设"译项"的概念来解决一个源语文化词条对应多个不能互释的目标语译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主题结构英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汉语与英语的句子似乎大多符合主语-谓语-宾语及修饰语-被修饰语这一语序,但实际上两种语言具有本质的差异。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而英语则是主语突出型语言,"主题-述题"结构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但英语很少使用主题结构,一些通过主题化生成的主题句也主要是为了某种语用或修辞目的。就英汉翻译而言,英汉词序的相似性有时可以将汉语的主题句直接转换成典型的英语主谓(宾)结构。而在多数情况下,汉语主题句的翻译需要局部甚至全部改变原有句子结构才能完整精确地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本文总结出了翻译汉语主题句的三条基本方法,即对应法、结构转换法和语义翻译法。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一种交流活动,因此,要进行翻译研究,要对语言中的基本组成材料,即对字、词(含词组)及语篇语段进行分析研究.掌握译词法、译句法就掌握了翻译的基本功,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练好这些基本功不但是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行的.结合教学英汉翻译的实践和体会,围绕与词句翻译密切相关的语篇关联理论,阐明在英汉翻译教学中必须十分注意词语内部和句子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这个问题过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被人们普遍忽略了.  相似文献   

13.
广告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广告的撰写在词汇、句法、修辞方式等方面具备一些特征,在词汇方面,广告用语必须简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它的词汇特征集中在:模拟造词、变异拼写、广泛使用动词、大量使用形容词及灵活运用复合词,在翻译时,应考虑到这些特征,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相结合、套用汉语四字结构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仿拟辞格是模仿人们所熟知的现有材料,对其词语、短语、句子和篇章进行变动,以达到言简意赅、风趣幽默的效果。仿拟辞格的翻译可采用契合译法、意译法和弥补法,以达到“意义相符,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英汉词汇不同的构词方式和搭配特点的描述,阐明英汉词汇语义容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汉语的主要构词特点是合词法,而且词语搭配中的"同义反复"现象十分普遍,这就限制了大量词汇的语义容量.而英语构词主要的特点为旧词转义法,并且,词汇搭配灵活,一般排斥"同义反复"现象,所以其词汇的语义容量大于对应的汉语词汇.因此,笔者提出了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可采取引中、融合、增补等手段,来弥合英汉词义语义容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阐述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释义观,分别从词汇、文化和修辞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其给翻译所带来的启示。自然语义元语言的语义原词释义方法有助于词汇翻译的恰当准确,而其“文化脚本”的引入有助于纳入语言中的特定文化,设置适应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民族中心主义的翻译倾向。在修辞层面上,借鉴隐喻释义的可行性,明确其他修辞的释义核心,有助于翻译质量的提高和翻译新方法的探索。总之,借鉴自然语义元语言释义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译文的忠实性。  相似文献   

17.
从语义学原理看 ,语义结构存在着两种关系 :横组合关系和纵组合关系。在词级、句级、句群级存在的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横向”关系即横组合关系。句子中可供选择的同义词、反义词、下位词等之间的组合关系即纵组合关系。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使得语言更复杂多变。分析几例语义纵横结构在文章中的运用 ,足以窥见语义纵横结构在翻译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对英语形容词词义、结构、特征、类型、修辞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较为详细的论述的基础上,针对其理解和忠实、通顺地进行翻译的方法问题予以研究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语义理论是系统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语义与翻译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将原语在意义、风格、文体等方面准确地再现于译人语,应首先从词、句、篇章等方面对原语进行分析。本文从词语语义、句子语义、篇章语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翻译的角度提出成语具有词语、文化、逻辑、意义、语法、修辞等六种结构。介绍了十几种中外成语修辞方式以及常用的成语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