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道德教化思想的义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首开道德教化思想之先河,从而将"二帝""三王"所开创的"礼乐之教"化转为"成德之教".客观地看,"成德之教"表现为一种道德教化思想,而这种道德教化展示为一个内容丰富的义理体系:"性相近,习相远"是道德教化的人性论基础,"文""行""忠""信"是道德教化的基本内容,"中庸"是实施道德教化的方法论,"内圣外王"则是道德教化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
孟子以"见牛未见羊"来论证"以羊易牛"合法性的做法,给后世学者解读"以羊易牛"带来了不少困扰。朱熹从"仁术"、"理未形"、"人物有别"等角度替孟子进行辩护。"见牛未见羊"实质是强调"见"中蕴含的恻隐之情在推动人为善中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见牛未见羊"中所蕴含的伦理问题归约为如何认识道德情感在人类的伦理道德生活中的作用。我们认为,现代社会不能把人类的伦理道德生活建立在恻隐之情上,而必须建立在一套理性完善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基础上。因此,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后天的人为教化,通过系统的教化把道德理性加入道德情感之中,以使人形成以道德理性为主的良知。  相似文献   

3.
儒家“艺─德”学说概指儒家关于艺术与道德、艺术教育与道德教化、艺术浸染与道德修养相互关系的理论建构,它主要涉及:艺术为何能够担负起引导道德修养、推助道德教化的使命;艺术的介入,使儒家伦理道德在何种层面上具有了怎样的艺术审美品性,如何提升、强化了儒家的伦理道德修养、教化;儒家的论理道德修养、教化怎样借用艺术形式并在何种层面上进入了怎样的艺术性、审美化境界。本文主要择取其中的艺德合化,道德教化、修养对艺术的借助,艺术化的道德修养、教化所具有的内在特征与心理过程等几个层面做扼要论析。  相似文献   

4.
春秋末期处于社会失范状态,孔子提出以道德为本的整合社会秩序的主张。道德本位相对于武力本位、刑罚本位而言。孔子以为,由乱而治,最重要的措施是维护和重建“周礼”所确立的道德秩序,对人们施以道德教化,调节社会行为,以此化解现存社会问题。推行道德教化的主体是君子,作为外在社会规范的“礼”和人的内在自我完善属性的“仁”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道德教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化作为道德法律和道德内化的必须手段,其规律性、科学性的运作近年逐渐为教育学、德育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所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育德价值和自我享用价值。但是,与之相伴的部分领域的教化误区也突出存在,文章例举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大误区:一是道德善恶标准误区;二是道德教化方法误区;三是道德教化内容的或缺性吸纳。并对其误区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孙中山在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伦理道德思想的探讨,揭示了道德教化与革命和建国之间的关系,并对孙中山在对待中西文化,以及现代化与民族传统的关系问题上所选择的弹性态度予以了剖析和评说。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道德教化思想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道德教化的目标分为君子、贤人、仁人、圣人等层次,其中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孔子的教化途径分为自修之道和施教之法,强调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共同努力实现道德教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儒家学说中有关德治、教化与礼制的部分在传统伦理道德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儒家学者认为,“德治”是一种比法家倡导的“刑治”更为有效的方法,因为道德有一种楷模示范的作用,而“德治”又必须通过“教化”与“礼制”两套措施才能现实化。中国历史上伦理道德建设的这一整套学说、方法与途径,值得今人高度重视、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天道观是林慎思对道德教化进行论证的理论前提之一。根据林慎思的思想,“天”和“天道”都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能够为人所认识和利用;社会管理者应当顺应“天道”,积极地对民众施行教化。在道德教化中,林慎思既强调要贯彻明确的“道”的原则,又认为教化实施者自身的素质和行为对教化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的社会道德教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它的良好效果得益于两种机制和多个途径、载体的综合运作。文章区分了他系统与自系统机制在道德教化中的相辅作用,探讨了道德社会化的不同途径,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道德教化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它可以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孟子“尽心”思想的道德教化理路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子在儒家“心”“性”这两个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心性分立到心性合一的创造性思想变革,开创了中国心性哲学的思想传统,并构建了以“尽心”思想为核心理念的道德教化模式。孟子这种尽心道德教化模式以心作为道德的本体,肯定了人之本心与先赋之性善、天命之义理的同一性,由此而主张道德教化以人之先验善性作为心性基础,以存养、扩充、求放心为主要方法,最终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道德人格境界。孟子尽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孔子以来所形成的儒家思维框架,为儒家道德教化理论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对于当代道德教育而言,孟子以尽心为核心的道德教化思想,可以推动人们重新理解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本质属性、主体关系以及最终旨归等,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灵世界的有机融合,最终促进个体的心性与品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汉画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及其上面所刻文字的合称。在汉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汉画成为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个时代的道德教科书,汉画通过圣贤人格宣扬、礼乐传习、孝道思想灌输等方式来对社会进行教化,构建了一个不同于现行哲学化、学问化诠释方式的、既内在又超越的系统,于人伦日用中演绎儒学教化的深厚义蕴,特别有利于儒家教化思想的传播及其功能的实现。汉画弘扬儒家教化思想的经验启示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从西方窠臼中解放出来,从生活、情感、体道群体的角度来确证和反观儒家教化思想的本质,将有利于儒家教化思想的现代转化和发展,有利于儒学学科当代形态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朱熹从建立德治政府的角度出发,主张推行社会教化当以理学思想为指导,正经界,让民众拥有一份土地,富而后教.社会教化应该涵盖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充分利用民间自我教化体系淳化风俗、整饬社会秩序的同时,政府必须肩负起调控的责任,从而构建起基于政治建设与社会改良的立体的社会教化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道德思想、道德实践、反帝爱国斗争三方面分析叙述了东乡族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本文认为,东乡族伦理道德思想观念是东乡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东乡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起着直接的规范性作用,同时也表明,东乡族是一个极为注重讲究伦理道德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是一项未竟的事业。革命道德教化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以现代性道德价值理念来分析,革命道德是一种“信念伦理”,革命道德教化作为“非常时期”的道德教化活动,不能实现对启蒙道德教化的超越,与之形成了现代性道德教化的某种断裂。透析革命道德教化的现代性断裂现象,对当代道德教化有着重要启示。“和谐社会”伦理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是当代道德教化的核心理念,是对革命道德教化理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其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孔子提出的"仁爱"、"忠恕"等一系列管理主张,表明仁学是一种伦理性文化。仁学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建设的学说,为统治者提供了一种关于国家统治和社会教化的管理原则。因此,从现代行政伦理的视角解读孔子仁学中的爱人、礼、忠恕以及安人等思想,不仅可以为研究孔子仁学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为当代行政伦理建设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管子》法治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杂糅各家学说,内容极为宏富庞杂,全书主要以“道法”为纲要,以“法治”为核心,尤其是“以法治国”思想注重法治而不否定道德教化,倡导礼义廉耻而拒绝人治学说,深邃精湛,独具特色。《管子》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法的特征、法的作用、法的制定、法的推行、德教与法并重诸方面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嬗变过程,它不是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而是对传统文化转换创新,发挥其现代潜能,实现两者的和谐共振,最大程度满足了现代化的道德吁求。杨时的道德教化思想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对崇高理想人格观、重义轻利节操观、主战斥奸爱国观和仁政惠施民生观的伦理阐述和道德教化,为当今社会现代化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9.
[摘要]藏民族有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有许多优秀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道德反映着藏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趋向,作为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藏族传统道德作用于藏民族和藏族社会,对藏民族个体内在心理和行为的和谐一致,对藏民族的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藏族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藏族传统道德及其社会作用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挖掘藏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辅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构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伦理与道德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伦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国家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的管理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家管理的思想基础是道德管理、道德教化,其中的一些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如:仁爱、仁义原则,贵和、和谐原则,惠民、富民原则,重视教化原则等。此外,重视对为政者即管理者的道德管理,即重视对为政者的道德人格要求,重视对各级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是儒家道德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