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绪富 《社科纵横》2013,(11):96-99
物质范畴及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逻辑原点,因此,对物质概念及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精确解释与准确理解是我们能否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精神及其方法论意义的关键。但从现今通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对该范畴的处理来看,尚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澄清和修正的问题。通过这种澄清既要使学生真正能够从哲学高度把握物质概念,又要他们领悟到物质概念何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哲学界、思想界正处于一种类似临产前的燥动、焦灼、压抑的境遇中.变革的时代、创造性的研究把"传统的哲学研究方式"远远抛在了后面.一向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发展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变成理论研究的第一要事. 一、哲学发展的方法论问题谁都不能否认,主体性问题是近10年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哲学的主体化是实现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苏联学者发表许多论著,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传统范畴的发展和新范畴的形成问题.有的学者在引证了列宁《哲学笔记》中关于范畴及其体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论述后,写道:"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赞同这点,但是当出现有关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新范畴的形成、概念的新分类体系等问题的著作时,却往往遭到异议和抨击".这表明关于哲学的新范畴的形成问题的争论是尖锐而激烈的.我们先从争论较少的传统的范畴谈起.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发展的思考唐少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继承与创造的统一。创造的前提在于继承,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在此。创造要回答哲学学说的奠基者或先辈们没有遇到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把已有理论的诸方面置于新的实践之中加以检验,要对人们熟知习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发展即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并在早期形成了"以俄为师"的特殊路径依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选择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同时却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长期被我们作了简单化、教条化和实用化的解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返本与开新",通过"回到马克思",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完整视阈和本真精神;通过"发展马克思",在与马克思思想资源的对接中创生出马克思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就此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启,已经显示出积极的效应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对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的评介中,有两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一种观点以黄顺基等同志为代表,认为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此,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另一种观点则是回避“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多元论和“世界3”的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例如杜汝楫同志在《三个“世界”的学说——波普哲学介绍之一》一文中(以下简称杜文),通俗地介绍了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一学说,但杜文把从哲学基本问题上对“三个世界”的理论所作的分析说成是对波普的“误解”,认为“三个世界”的理论不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世界3”与柏拉图的“理念”和黑格尔的“世界精神”“根本不同”。这种观点是难以使人同意的。本文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杜汝楫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三个根本问题,一是它的内涵:究竟是一种唯物主义还是一种关于人的哲学理论?二是它的性质:究竟是科学还是哲学?三是它的功能:究竟只是一种意识理论还是一种类似生产力那样的实践力量?长期以来,在相关问题上一直争议不断,但尽管问题复杂,仍是可清楚说明的,正如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人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奠基于这个问题之上,而当马克思将斯芬克斯之谜理解为历史之谜时,也同时为问题的解决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精神求实精神、开拓精神、探索精神、实践精神、改革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9.
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个“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是否象长期以来流行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甚至仅仅是辩证唯物论呢?我们认为,这样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大不恰当的。按照我们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应该包括五个部分,这就是:(一)辩证唯物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公平、公正、正义三个概念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公正、正义三个概念是有差异的.正义作为一种理念,是最高层面的道德衡量标准,在社会制度安排上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公正在分配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分配原则和衡量标准,在社会生活中是人们追求的价值目标;公平属于基础层面的衡量标准,强调客观性,注重的是衡量标准的"同一个尺度",带有明显的中性和"工具性"色彩.厘清这三个概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应用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宏观历史进路,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资源禀赋及其竞合格局,或者是从最近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研究的理论趋向来看,回归实践哲学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一种概括。实践论和唯物论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的重要标志。实践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但它并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因此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只有这样理解 ,才能全面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实践哲学历来是哲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其中存在着众多的理论范式.实践哲学必然包含两个面向:一是关于实践的哲学,即对实践的理论解释;二是作为实践的哲学,即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一种实践哲学范式,当这两个面向相统一时,则处于常规时期;而当这两个面向相分离时,则处于危机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走出危机的出路在于,实现"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的统一,使其既能对实践作出理论解释,同时又能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07,34(2)
2007年1月18-19日,由《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编辑部、“青年哲学论坛”和黑龙江大学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求是学刊》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方法与进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院哲学所副所长谢地坤教授代表主办方向与会的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感谢承办方为次本论坛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所作的大量工作。《求是》杂志社李文阁副编审代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不少哲学史工作者都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范畴体系问题。有的同志认为: “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逻辑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两者辩证统一的认识史”。也有的同志认为:“哲学史上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围绕着对某些基本的概念或范畴的解释展开,从而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参阅陈俊民:《论中国哲学史的逻辑体系问题》,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汤一介:《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诸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这些看法给我们很大启发。我认为应该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需要再补充的一点…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来不曾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说成是"整个世界".不但如此,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同这种说法恰好针锋相对.在苏联哲学文献中,"整个世界"这个提法第一次出现是在五十年代初九位哲学家的一个文集里.文集第一篇文章(作者?切尔特科夫)的开头说,"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的科学世界观","世界观是对整个世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哲学史上,本世纪堪称十分特殊的、流派纷呈的时代。这些流派清晰而精确地体现出时代的自我意识,而且对历史与文化发展的逻辑也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如果说经典哲学的特征是忠实于从综合的观点看待传统问题,似乎这些问题应从人生的实际意义中抽象出来,那么当代哲学将人的问题带进了日常生活背景之中,其规范不仅受制于哲学传统,而且受制于生活及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汪凤炎 《阅江学刊》2022,(1):85-97+174
科学开展智慧教育要妥善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什么是智慧?从行为层面看,智慧是智慧行为的简称,智慧行为是指创造性地解决一个难题,并且其行为结果是利他的,而此利他结果被证明是有善良动机的;从心理素质的角度看,智慧是指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积累经验不断练习而习得的一种德才一体的综合心理素质;从个体或群体角度看,智慧是指具备智慧素质的个体或群体。第二,什么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智慧教育指一切以增进人的智慧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智慧教育指在学校中专门开展的旨在帮助受教育者生成或增进智慧的活动。第三,如何开展智慧教育?一要掌握培育智慧的通用策略,不断完善个体的道德品质,多管齐下提高个体的聪明才智;二要熟悉智慧教育课程,完善课程设计与教授方式;三要不断完善智慧教育的保障措施,树立智慧教育理念,为参加智慧教育的教师提供系统培训,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杨耕 《学习与探索》2020,(7):1-16+200+2
如何从整体上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批判同资本批判密切相关、高度统一,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发现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启示录,提供的不是关于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研究当代问题的科学方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构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结构,三者各具相对独立性,但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把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其丧失原有的性质,并会导致对作为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误解甚至曲解。由于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了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深刻把握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全世界的受苦人"的根本利益,由于马克思主义所关注和解答的问题契合着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所以,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又超越了19世纪中叶这个特定的时代,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理和良心,仍然占据真理...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我国哲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规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因为实践唯物主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但是,如何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本身的含义,对象及功能等问题上,理论界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