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化自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诉求,也是重塑其品质的实现条件。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文化自觉陷入危机,这使学校文化面临着失落的困境,表现出缺乏“自知之明”、“他构”现象泛滥、自主适应不畅的基本样态。要将学校文化从现实困境中解救出来,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重塑,必须重构学校文化,其关键在于促进文化自觉的回归。这要求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自觉的生成逻辑促进文化的主动生成,加强文化建设的主体参与,优化学校文化评估反馈机制,以实现学校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  相似文献   

2.
文化服务能够满足社会层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是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繁荣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文化服务呈现数字化和场景化双向发展的趋势。基于可供性理论视角,数字可供性成为数字文化服务场景的技术前提,场景可供性成为数字文化服务场景的呈现形式,二者叠加交织,加速数字文化服务场景构建的进程。进一步分析,数字可供性具备客观存在属性,并且受到个体主观感知的显著影响,能够为场景可供性带来实现基础;场景可供性引领数字可供性的发展方向,通过提供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交互方式来激发人们对数字技术的热情与感知,引领大众需求,促进数字可供性的进一步发展。构建数字文化服务场景能够重塑传统的文化服务形态,有效提升大众文化服务参与度,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重视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夯实数字文化服务场景营造的基础,提升数字场景的文化服务效能,全方位、多层面精准赋能数字文化服务场景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创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发展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和中国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发展,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这样的逻辑体系是由其文化本质的实践性,文化内涵的辩证统一性,文化价值的功能性,以及文化发展结构的“四体八方”性所组成。文化本质的实践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基础,文化内容的辩证统一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机理,文化的“活化”和“浸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功能作用体现,文化发展的“四体八方”结构模式是文化的发展走向。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文化振兴的同时,也会产生众多的负面效应。在文化生产方面,技术能够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使传统文化获得品牌化的表现形式等,但也会扼杀文化的审美向路。在文化消费方面,技术加速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消费的转向,使以文本为主的文化消费转向视觉化的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呈现出地域差别,排他性消费与非排他性消费的区分成为可能,但也会对文化消费产生各种消极作用。在文化传播方面,技术的进步使文化传播手段不断更新,文化传播呈现出速度快、范围广、容量大的特点,但也会给文化传播带来复杂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现代中国文化引进的矛盾和困境入手,对文化认同的两种模式即“文化了解模式”和“文化理解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文化理解”是文化引进的基本规律,通过对文化热中的“中国西方思潮”的反思,得出结论:成功的文化引进,包括“忠实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转化”两个过程,由此就必须进行文化心态、文化生态、文化转译和文化要素的耦合、文化力的定位、文化体系的再创造六个方面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6.
徽州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一个经典范例,有人把它和藏文化、敦煌文化相提并论.徽商曾在明清两代称雄于世几百年,并且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我们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提供了一个范本,是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文化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论邹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鲁文化与齐文化是齐鲁文化中异同互见的两大文化系统,二者均以周文化为主导,继承吸收殷及东夷文化而各成一体,此谓质同;二者因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针及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的差异而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邹鲁地区因殷及东夷文化的丰硕遗存、更因独受周文化之厚赐,从而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产生了震古灼今的儒家学说和诸如孔、孟等历史文化巨人,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与文化自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受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在面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主导文化上出现新的选择与困惑,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取向趋势。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两大培养原则,采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三大培养方式,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哲学文化相结合,现实领域与虚拟领域并举,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交汇。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问题,不仅关乎文化事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甚至关乎到国运兴衰。文化自信指涉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强烈认同及对其创造力与发展前景始终坚信并执着追求所呈现的文化样态。新时代,文化自信本质上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突出表现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历史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应把握历史主动,坚持文化为民服务,坚持文化自觉自强,坚持文化守正创新,坚持文化互鉴共赏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0.
论罗马帝国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罗马帝国文化不存在“衰亡”问题,而是原有文化的“转型”。通过对罗马帝国文化成形、整合、转型的分析,笔者指出,文化转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不是新旧文化之间的简单取代,而是通过现存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实施重组,从而产生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