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纪录片的记录属性入手,结合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实践,具体论述了电视纪录片真实性、客观性、主体性的美学内涵,并试图对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予以概括界定,以期有益于纪录片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纪录片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新媒体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手段、途径和平台的角色,开始融入纪录片产业价值本体运行之中并成为其价值生长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创新性的新媒体众筹模式将成为政策扶持之外的有益补充;作为一种内容关联,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的网站自制纪录片、商业合作纪录片和用户原创纪录片UGC将成为纪录片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在消费者行为模式重构的大背景下纪录片的新媒体营销模式将发挥更大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3.
立足电视人物纪录片所特有的真实性原则 ,论析了电视人在采访和拍摄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主观介入。分别阐述了电视人主观介入是创作激情及人文关怀之体现 ;电视人主观介入不同于虚假的摆布导演 ;电视人的主观介入有助于电视纪录片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那尔苏 《晋阳学刊》2014,(2):140-142
在历史大众传播领域,历史口述和历史讲坛作为两种常见的形式,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这两种大众历史传播的形式或手段,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却常常引发混淆,如果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在比较二者的不同以及相通之处,来阐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各自所承担的不同历史研究、传播的职责,最终在阐明二者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似给予实践以必要的理论指引,以便更加有效、规范地传播历史,造福大众。  相似文献   

5.
蔡之国 《广西社会科学》2005,(9):189-190,F0003
从电视纪录片故事性的界定出发,分析电视纪录片故事性的本体构架,并从实践意义上对纪录片故事性的实际拍摄手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孙瑱 《学术研究》2012,(8):114-119
后现代主义、新媒体与公共史学,在历史解释权的平等性与历史知识生产的开放性两个方面统和一体,共同构造了具有文化普适性的历史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新环境。在这一环境中,获得并使用历史解释权的公众只有坚守对真实的敬畏与追求,才能获得并不虚妄的个人与集体身份,以及现实存在感。对于历史之读者的公众,求真实践要求他们既对历史的累积性真实抱持宽容的心态,又对历史叙事主体的权力归属、叙事意图保持相应的警惕,提炼一定的辨识能力。对于历史之作者的公众,求真实践要求他们尊重并善用历史解释权,贡献个人生活与思考的痕迹。二者的共同努力将使历史知识生产的网络结构越来越细密。  相似文献   

7.
自我国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表达日趋个人化的时代里,具有自反性的纪录片也大量地出现,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概述了我国相关的研究和创作,并对自我反射式纪录片的发展以及自反性的理念加以探讨,无疑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有些电视人或多或少地介入了他们所拍摄的生活中,对生活进行了某种干预,从而使现实生活与拍摄对象的境遇发生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极左思想与教条主义影响下的史学思维模式;二、脱离现实的史学研究;三、史学市场化中的无序行为.针对这三个方面问题历史研究应该摆脱一些痼疾,立足于现实,在改革中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历史纪录片由于表现手法的单一和沉闷往往在审美上缺乏一定的可视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历史纪录片从创作理念到表现手法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嬗变。其中,《复活的军团》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堪称中国当下历史纪录片的代表之作。大量的“情景再现”、唯美的电影造型以及生动的故事手法不仅成就了《复活的军团》,更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当下历史纪录片的发展新趋势。为此以《复活的军团》为例,以大众文化在中国当下的发展为背景,对中国历史纪录片在当下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和新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注现实走出困境-电视纪录片的现状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纪录片近几年进入了萧条冷落时期,纪录片在纪录生活和说明生活上都不令人满意.电视纪录片要走出困境,就要关注现实、关注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影视史学是在现代科技发展和历史学本身变革的交相催产下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为历史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也成为史学研究新的领域.影视史学概念的问世不仅表明影视等视听媒体可以用来表现历史,而且也表明影视史学和传统的书写史学可以比肩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创作的角度探讨了电视人物短纪录片的审美取向的三个方面:人的主题,个体化的形象和情感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郭芳 《阴山学刊》2010,23(1):93-97
刘乃和先生是我国当代历史文献学界最为知名的学者之一。在其五十余年的治学生涯中,先生在学科理论的创建、历史文献的个案及专学研究、史学领域中的开拓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突出的学术成就至今为学界称道。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 ,电视纪录片已经出现了人所共见的衰落 ,这其中有外部原因 ,也有内在原因。外部原因是一些电视台把高收视率所带来的广告效应作为第一位的目标 ,不愿高投入拍摄纪录片 ,不愿意在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 ,这势必影响电视纪录片创作人员的创作热情 ;内在原因是一些纪录片远离普通百姓的生活 ,远离他们所关注的重大主题 ,缺少撼人心魄的力作。要振兴繁荣纪录片的创作 :一是电视台不要把收视率的高低作为衡量纪录片在电视节目中位置的最重要的标准 ;二是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人员应该放弃浮躁 ,深入生活 ,充分认识自己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把镜头对准普通群众的普通生活 ,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反映他们的欢乐与忧虑。  相似文献   

16.
吴怀祺 《河北学刊》2008,28(2):70-75
研究王夫之的史学思想,应当从历史思维进行分析。王夫之的历史思维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天人联系的整体思维;二是总结历史兴衰变动的通变思维;三是思考未来的"知几"思维。王夫之的历史思维把中国史学思想推向新的高度,其史学思想对于科学、理性思考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宿丰  黄丽 《理论界》2005,(9):107-108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强调纪实为特征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开始在我国迅速崛起并走向繁荣,老百姓成为纪录片中实实在在的主角。对现实平民的生活状态、生存方式和生命操作的观照,是中国当代电视纪录片要完成的第一要务,运用长镜头展示现实民生画卷是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讲述老百姓故事的非常策略。本文强调,应当看到极端纪实倾向对长镜头下的平常人生的自然主义渗透;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客观事实和主观倾向兼备的具有新闻和艺术双重属性的一种特殊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意识、叙事风格和节目形态等表意系统和符号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传递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如果说政治化纪录片时期,电视纪录片服务于特定的社会权威和价值体系意义而生产的话,那么从人文化纪录片时期开始电视纪录片的情形似乎就要复杂得多,它往往呈现出某种对抗和颠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片和电视纪录片的画面符号特征非常接近,而二者符号特征接近的原因在于它们的符号构成具有一些共性要求,共性要求决定了它们同属一个大类。但两者是两种不同的影片样式,因此还要遵循它们的个性要求。要从画面符号摄取阶段,就注意把握并表现出二者在画面符号表达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回顾30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走向,讨论对学科发展至为重要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科交叉是历史地理学前进的必由之路,历史人文地理与历史自然地理不可偏废,传统研究要与新技术运用相结合,要善于从现实需要探讨历史地理的重大问题,并用科学研究成果为现实服务,并就区域研究的价值与方法提出具体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