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变迁理论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演化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彻底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所蕴含的牛顿力学隐喻,而借鉴现代生物学进化隐喻来构建其理论纲领,发展出一种完全异于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制度和技术变迁理论由于运用了演化经济学的动态分析框架,在技术变迁、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演进等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方法、没有社会制度属性的内在规定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演变路径来看,改革的实践是在不断提升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实践中越来越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其演进过程遵循着渐进式制度变迁规律,在实践中,现实的制度创新和演进将受到两个方面的成本约束:与某项制度安排的共同信念的形成、普及、修正和摒弃相关的学习成本和实施成本。在学习成本和实施成本约束下,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演进的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在区域之间不可能是一致的,而是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3.
论学习与制度变迁--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发生了新的变化,而这种新的变化主要在于他加强了对个体行为的分析,重点考察认知与制度的关系,并引入了学习机制来说明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在他的制度变迁动态理论中,学习处于中心地位。学习机制的引入,使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增加了新内容:新的经济学行为假设;人类的学习过程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轨迹;路径依赖从认知层面,经制度层面,到达经济层面。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最终解决经济增长的来源问题.本文运用最新的制度主义理论,探讨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信念和集体意向性是影响制度和经济变迁的重要变量,并运用这个分析框架解释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自主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的两种路径.体制转型有其内在的动力和阻力.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那些从过去传承下来的知识和信念能对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制度变迁的轨迹作了比较.弱化血缘关系在制度变迁中的影响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不可或缺的一步;立法保护私有产权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最佳路径是使得自上而下的转型驱动与源自信念边际修正的内生性制度变迁方向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企业演化受到经济地理环境影响的同时,经济地理环境的自身演化也受到经济主体的影响.随着技术的变迁,企业与地理经济环境的共同演化和交互影响促进了区域和产业的腾飞.共同演化在推动某种产业优势的同时,也会引起区域和产业被锁定的现象,因为其导致的路径依赖和技术累计所需的报酬逐年上涨,区域和产业扮演过滤新路径机会的角色将被强化.这也给其他企业和区域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进一步探讨演化增长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通过分析演化增长的特征,本文指出,由于演化增长过程中伴随着种种的结构性变化,增长理论不能将解释的重点放在要素累积上,而必须转向对影响要素累积的深层次原因与机制的研究。技术、制度和偏好是决定要素累积的重要原因,它们也构成了演化增长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三者的共同演化是解释长期经济增长中伴随着知识增长和结构变迁的重要理论机制。在共同演化的视角下,本文较为深入揭示技术、制度和偏好在演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尝试建立三者的共同演化机制,并在此视角下描述演化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基础设施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难以满足农村生产生活要求,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障碍.本文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的演进过程和路径依赖,提出今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将呈现出"强制性变迁"主导下的阶梯性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度变迁理论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新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另一个是把制度变迁理论拓展到开放环境中.其中,新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超边际分析、进化博弈论、历史制度分析和实验经济学方法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开放与制度变迁的作用机理可分为以下相互联系的三类:开放与制度学习;开放与制度竞争;开放与利益格局调整.这些文献从不同的侧面研究了开放对制度变迁的促进作用,加深了对制度变迁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75-81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PPP模式作为新的政府治理手段迅速进入公共服务供给领域。PPP模式具有公私平等与公私互补的特征,本质是公共服务供给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PPP模式的演化路径是对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创造,其演化发展受到制度环境、意识形态、社会需求与经济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创新机制是多重主体在知识积累和学习基础上的共同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