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对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源流、法制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清朝专制制度的极端腐朽是孙中山法制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思想基础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源头活水 ;孙中山法制思想体系主要由民权主义、五权宪法、权能分治论三部分组成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立论基础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核心内容 ,权能分治论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孙中山文集,为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不同版本的孙中山文集存在一些错误。在此,根据相关史料对孙中山文集中的错误进行订正,以期对广大读者正确阅读、使用《孙中山全集》和今后孙中山文集的修订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和共产国际从其东方战略出发 ,积极在中国寻求盟友 ,最后决定面向孙中山。孙中山则由于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和寻求列强支持的失败 ,转而寻求苏俄的支持。这样 ,苏俄、共产国际与孙中山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 ,相互接近。苏俄、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使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并且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同时调整了革命方略 ,即是从注重军事工作转而注重政治工作 ,特别是宣传工作。不过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国民党改组后孙中山的言论表明 ,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桂系的崛起与孙中山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在政治上,孙中山是新桂系的引路人,新桂系的主要领导人是受孙中山的感召才走上革命道路的;在统一广西的过程中,孙中山在军事上给予了巨大帮助;在治理广西、壮大实力的过程中,新桂系借鉴了孙中山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5.
谭延阁和孙中山的结合,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曲折变化、相互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曾一再把谭延阁作为争取对象。谭延阁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政治上日益倾向孙中山,服膺三民主义,因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时期,走上了追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努力奋斗,探求救国真谛,寻找中国近代化道路,为振兴中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孙中山全集》(1—12卷)则从一个方面记录了孙中山的中国近代化理想和实践,对进一步研究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孙中山的一生育相当大的帮助,本文拟就此作一述评。一、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为实现中国近代化所作的斗争。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近代化国家,是孙中山矢志奋斗的目标。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定为植树节,这是植树与纪念孙中山、宣传国民党意识形态相结合的产物,是仪式与实践共同构成的象征符号。设立植树节的目的就是通过植树仪式与植树实践,将孙中山精神与树木的生命特性相结合,并赋予植树活动继承、弘扬总理遗教的政治象征意义,让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孙中山的集体记忆,接受国民党意识形态教化。国民党利用纪念日来塑造孙中山形象,使孙中山形象传入民间,体现出政治统治技术上娴熟、隐蔽的特征。植树节在推广孙中山崇拜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使植树造林成为全国性运动,而孙中山符号也在植树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先后出版了多种版本的孙中山文集,为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些不同版本的孙中山著作中仍有一些遗漏。最近,又有25篇孙中山遗著被发现,现予公布,以期对于推动孙中山研究的深入以及孙中山文集的完善和重新修订工作有所俾益。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学界对于孙中山的地域研究主要体现在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两个大的方面。孙中山与国内研究主要表现在广东、广西、湖北等地区,孙中山与国外研究主要体现在孙中山与亚洲、欧美。具体看来,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孙中山地域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且成绩斐然,然而也存在诸如研究状况不平衡、比较研究相对较弱、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等值得反思之处。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外交思想是孙中山全部政治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以往对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未予足够重视的方面.本文循序考察了孙中山一生的外交实践,论述了孙中山由前期“软外交”思想到后期“强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较系统地评述了孙中山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经过改造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涵盖了孙中山思想的全部内容,非常贴切地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主要精神,而且是孙中山伦理思想的精义,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孙中山将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精华相结合、并根据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实践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完善的产物,因而不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而且较之以往传统伦理思想有更加具体、更加丰富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12.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革命过程中一次重要起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举行了四次纪念活 动。在革命初期,孙中山着重强调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 想体系的不断完善,孙中山先生将三民主义与黄花岗起义纪念相联系,赋予黄花岗起义新的内涵。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纪 念呈现出孙中山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由我校孙中山研究所副教授段云章、邱捷合著的《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全书约38万字),是“孙中山研究丛书”第一批专著中的一本,已于1990年6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较为翔实的史料和深入的论证,考察研究了孙中山一生与近代军阀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孙中山为近代中国革命而不懈奋斗的政治性格,是近年来孙中山研究中又一新的成果。(中国)孙中山研究会秘书长金冲及教授为该书  相似文献   

14.
从接受党内合作形式、帮助国民党改组、促进孙中山政治思想革命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实现历史转变的推动作用,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合力救国的历史进步性,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民族团结是振兴中华不可缺少的前提 。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孙中山的医学观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民国中医医政构建的视角,对孙中山的医学观、卫生管理实践进行了历史考察,从而揭示了孙中山对民国中医医政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尊崇资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尊崇孙中山先生是"振兴中华"后继者的应有情结,"振兴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先生的共同理想;孙中山伟大的思想品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闽南华侨景仰孙中山崇高的品德,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投身革命,他们支持、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义无反顾,或亲赴疆场,或慷慨解囊,在长期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过程中与孙中山建立深厚的战友之情。而孙中山也视闽南华侨为革命的挚友和依靠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传统民本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思想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继承是他站在近代民主主义高度对其进行反思的结果.从民权思想立论的前提、民众和民权的内涵、民众在民权斗争中的地位、保障民权的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孙中山对传统民本论的科学扬弃这一特点.这种扬弃既丰富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本身,又缩短了民本思想同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巨大历史差距.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与日本不无关系,文章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日本因素对孙中山民族主义信念的影响;日本因素如何影响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孙中山民族主义中济弱扶倾的精神和"恕道"精神与日本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局对孙中山的外交方略进行研究,认为孙中山的外交方略是动态的,具有日渐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和功利主义色彩。在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孙中山一直以夺取政权、完成政治革命为主要目的,为了夺权,纠缠于种族立义与民族主义之间,有时甚至不择手段。这种缺乏群众基础的实用主义外交导致了孙中山的多次失败。五四运动后,孙中山逐渐克服自己外交方略内在的矛盾──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爱国与出让国权的矛盾,抛弃了实用主义外交,并向彻底反帝爱国外交转变。孙中山外交方略的特色及其内在矛盾的不断克服,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特性:软弱性、革命性,也表现了孙中山的伟大的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