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侯希莲 《天府新论》2007,(Z1):198-19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禁锢,开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写实主义精神,赋予艺术作品以人文精神,即一反中世纪的以神为中心,强调以人为中心,赞美人,体现人的本性,给人以自然的展现。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最高峰的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将这一时期的主题人文精神充分的渗透于他们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的把握与探索,是对人的终极关怀。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源远流长,萌芽于古希腊时期,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成熟于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神系统。西方人文精神在孕育过程中催生了西方的法治文明。西方人文主义奠定了法治的理性基础,树立了法律至上的信念,形成了自由、平等、人权的法治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督精神与人文主义:一个明显的研究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精神和人文主义一直是西方文学作品中如影随形的两个优秀传统。这两个传统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并存是我国外国文学界长期达成的共识,但二者孰优孰重则颇有差讹。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上不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且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大文化现象。源于古希腊文明与古希伯莱文明的基督教文化对于西方文明的影响较之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要更为巨大、深远和持久。西方文化实际上就是基督教文化,西方文明即基督教文明。《圣经》则是基督教文化的结晶和精神支柱。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种新思潮。它的出现既是文艺复兴各学派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又是当时社会政治思潮的集中反映。然而,欧洲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是不彻底的,人文主义的观点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和教权,但并不反对神学和神权。《神曲》是基督精神与人文主义相互碰撞的制成品,但它根本不是一部反宗教的作品,而是一部颂扬基督精神的作品。故欧洲文艺复兴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明显的误区。长期以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工作大多处于滞后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体系流于形而上学,同时较少根据原著和第一手中、外文资料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故对文学史上某些复杂的文化现象难以作出客观  相似文献   

4.
古罗马文学起源于对古希腊经典的翻译与改写,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本文选取史诗这一体裁,从诗格、神名以及“糅合法”三个方面对古罗马文学“经典化”之路进行描述,剖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阐述其“经典化”之由.研究表明,在古罗马文学逐渐成为“经典”的道路上,翻译子系统与文学母系统、古罗马文学系统与古希腊文学系统以及文学系统与文化系统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它的发展与演进.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统美学,一般是根从古希腊(公元前六世纪)起直到十九世纪德国古典美学为止的美学。它包括:古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神秘主义美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学,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美学,十八世纪启蒙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它关于美学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它关于美的本质探讨的发展概况。古希腊罗马时代(公无前六世纪——公元五世纪)是西方美举的形成规,它内含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相互承续的历史时期,古希腊著名的美学家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漠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都主要…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塞内加黜奢崇俭、顺应天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哲学思想,在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生态哲学思想的同时,也为当今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塞内加生态文学伦理思想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填补国内古罗马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还可为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古罗马文化在西方声乐艺术发展史上发挥了鲜明而独特的承上启下作用。诞生于古希腊的诸多声乐元素在古罗马时期得以传承并不断融合、提炼,从而导向新的发展趋势。脱离文学形式而存在的歌唱形态在古罗马时期形成,并且随着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声乐发展的方向由娱乐性向思想性、由世俗性向宗教性发生着极富戏剧性的转折。古罗马时期所形成的声乐发展方向和结构框架为整个西方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姜蕾  陈晓芳 《理论界》2011,(12):92-93
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方文学领域是一个有意义的文学命题,有其产生的特定的艺术土壤和社会文化背景。人文主义文学强调对人的关注,探讨人的本质和人类生存的意义。人文主义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在古代、近代、现代和后现代不同文学阶段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貌,本文旨在整理现代时期人文文学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色,研究人文主义思想对于该文学发展阶段的各个主要文学流派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西原始初民时期英雄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是中国原始初民时期文明发展的时期,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文明发源的时期,在这种文化意义相同的原始初民时期,中、西方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英雄人物的塑造以及英雄观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陈恒 《学术研究》2002,2(4):89-97
古典文明是关于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乃至建筑、雕塑、陶器等方面的知识和学问。一种文明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 ,总是在与各种外来文明的冲突中来调整、改良自身不完善的地方 ,从而使自己更具生命力。古典文明虽不及佛学对中华文明所产生的影响 ,但忽略了这种作用却是我们认识上的一大失误。本文就古典文明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作一分期考察 ,并分析其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轨迹看,人本思想与利益范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正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中,有了利益观念的萌芽,在文艺复兴时期"人的重新发现"中,有了利益概念的肇始,在对人本理念的理性弘扬中,有了利益秩序的初步探寻.人本思想与利益范畴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我们研究新时期的利益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罗马时期和中世纪时期,相对于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标志的西方近代来说,属于古代时期。本文试就这一时期古典美学情理观的形态演变和美学取向进行勾勒和评析,以期更好地总结西方美学对于情感与理性关系的历时性认识,这对于推动文学中的理性、非理性(包括情感)、非理性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理论热点)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吕超 《北方论丛》2013,(1):40-43
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受到了“两希”文化的共同影响.古希腊文学中的乌托邦多呈现空间化特征,关注的时间维度仅限于过去;古希伯来文学则增加了历史进步的线性时间观念.近代之后,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随着时代背景不断变化:文艺复兴时期多以航海的空间发现为模式,19世纪则聚焦科技进步的未来,20世纪在经历了“敌托邦”的短暂风靡之后,随着人类更多关注“当今”和“当地”,乌托邦文学最终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14.
各级各类学校缺乏人文精神,是中国当代教育的症结所在。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人文教育,否则就会影响下一步教育改革,出现南辕北辙、南桔北枳等情况。人文教育即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反对神权、提倡人权。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有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这个世界、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而教育本身就是启发人们独立思考、让人们认识世界和享受生活的一个过程,因此人文主义教育是对个人能力和生命价值的最大肯定。这种理念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中有深刻表现。比…  相似文献   

15.
何光沪 《人文杂志》2007,(1):106-111
本文首先针对流行的关于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关系的三个误解,从基督宗教与古代文明的关系、与中古文明的关系和文艺复兴的倾向三个方面作出了澄清;随后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基础,来自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的精神一致;最后聚焦于人的意志自由、人格尊严以及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的辨证张力等微妙的深度问题,论证了文艺复兴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的正面关系。  相似文献   

16.
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发表了一些文章和著作,主要论述了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但是关于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观点多有分歧,谈得不够。本文试图就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及与启蒙运动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文艺复兴”一词,原意系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是,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段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对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的否定;艺术风格的更新;方言文学的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印刷术的…  相似文献   

17.
人文主义思潮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征,它源于意大利,与同样诞生于意大利的美声声乐体系有着必然的紧密关系,对西方声乐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它引领了声乐作曲技术达到高峰并将声乐创作导向主调风格的独唱歌曲;又在人文主义者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狂热复古中催生了歌剧艺术;同时带动了对声乐演唱技术的规范性思考和系统性研究。美声声乐体系在这一复杂的综合过程中悄然而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人文主义与基督教的关系为中心,对西方启蒙思想发展与嬗变的内在理路作了梳理,并探讨了启蒙的偏差与纠偏问题.论文第一部分概述古希腊罗马启蒙思想的发展、成就与偏差;第二部分分析中国学术界对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思想关系问题上的偏差,指出基督教对希腊启蒙思想的纠偏作用;第三部分指出西方世俗人文主义者继承了人文主义的传统.但与传统宗教思想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第四部分探讨基督教与人文主义融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hmanism)的内涵,随时代和国度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在西方,它源自古希腊文明,指自由人的博雅气质与理性精神;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它是一个与神学对立的概念,强调以人为本,解放人性,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观念;进入工业革命后的科学主义时代,它又是作为与拜物主义、技术至上论的对立面,强调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按照传统的史学,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学者,在涉及人本主义这个论题时,最多都只能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只有法国学者菲利普·尼摩在古罗马的私法中发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根源.而时古巴比伦法的分析发现,<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出的立法精神,反映出了明显的人本主义思想,即以法律上的"人"为本,以阿维鲁公民为本,从而探寻了整个人类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