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农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农村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和谐。当前,受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法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不和谐现象较为突出。构建农村和谐,必须采取以下有效对策:健全农村民主政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完善农村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民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政治上,很多制度不配套,特别是保护农民利益方面的制度比较匮乏。在经济上,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及商品经济不发达,是制约农村民主建设的根本因素。思想文化上,农村人口中文盲比例太高,封建落后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3.
赵洪宝 《阴山学刊》2005,18(6):93-9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为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合理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素质低、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流动存在盲目性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 ,必须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开拓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与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企业提供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策略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薄弱 ,农村市场流通渠道不畅 ,农村城镇化水平偏低等原因制约着农民的消费。为此 ,应主要从开发和生产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着手 ,倡导农民合理消费 ,扩大内需 ,使农村潜在需求得以释放 ,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论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经营管理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保险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需要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大力发展农村人身保险。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发展存在的保险公司缺乏积极性,保险产品不能满足农民需要及保险专业人才缺乏等制约因素,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应从产品、公关服务、销售渠道、风险管理等经营管理策略入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阎颖  徐鼎亚 《理论界》2007,(2):47-48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近20个百分点,处于全球最低国家之列。大大低于同期46%的世界城镇化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城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纳瑟姆曲线,城镇化水平处于30%~70%时是该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200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0.53%。正处于这个阶段。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省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践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滞后、政治体制藩篱、社会心理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践。在当前建立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有必要进一步促进农村扶贫与开发的有机结合,使农民具备一定的改变现实生活境遇的能力和机会;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使农民对自己参加的保障制度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信任建设,使农民对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朝着更为积极、理性、正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其中从业人口素质低是一个根本原因。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陋俗,才能为脱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扶贫政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呈弱化之势,其关键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不同的致贫因子采取合适的减贫政策。事实上,所有的致贫因子大体上都可以归类于贫困代际传递和贫困陷阱两种致贫模式,深刻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异同,厘清这两种模式的致贫机理,对于制定合理的反贫困战略以破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长期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新农村的环境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设新农村日益成为社会焦点的今天,农村和农民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交错复杂的农村社会现象背后,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却常常在各种制度环境和政策背景下被遮蔽或淡化。农村环境问题已经触目惊心,数亿农村人口生存环境恶化,健康受到危害,且纠纷频发,成为社会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因素,成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一大障碍。基于对现行环境法制度在农村的适用性的深思,本文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对现行农村环境法制进行了一番审视,并对农村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期望对构建和谐新农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新疆社会科学》2012,(2):99-104,142
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与诸多制度安排长期运行作用结果下形成的城乡教育发展失衡,不仅表现为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对比、办学软硬件条件等资源配置失衡,还表现为城乡教育机会获得性差异大、教育管理体制滞后、教育制度创新不足等。中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必须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束缚,通过重构动态均衡、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空间布局优化,最终构建城乡教育在条件、起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公平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几个具体问题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基本框架三个方面对论题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促进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一些法律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立法级次太低,约束力不够等原因,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折射出的法律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农村环境法治秩序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但在我国农村环境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吸收农村固有的习惯、传统,从而使国家制定法与农村传统习俗相融合,构建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环境法治制度.环境习惯法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作用不会因为国家法的扩张而萎缩,也不会被国家法取代.所以国家制定法与环境习惯法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女性老龄人口在数量上往往较男性老龄人口更多、在经济社会地位上往往较男性老龄人口更加弱势,女性老龄人口的生存境遇与生活质量尤其需要及时关注和深入研究.文章以福建省为例,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农村老年妇女的主观幸福感展开实证研究,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深入剖析福建省农村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侧面反映福建省乃至全国老龄女性人口的生存境遇与生活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任映红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30-135,159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无处不在的人情文化已成为一种人际关系创设与维持的常识与准则.人情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代代传承而逐渐积淀起来的文化现象,它以非正式的形式规定了农民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当前的温州农村,浓郁的人情文化显现不少负面效应,如加重农民经济和精神负担、容易形成狭隘封闭的圈子而有损道德建设、交易色彩浓郁有损社会公正、规则意识淡薄而有违法治精神.但是,当前人情文化依然被广大农民所认同,源于它也承担了较多的经济社会功能,人情来往是获得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人情交往有经济协作功能、社会福利与民间互助功能、娱乐团聚和社会评价功能、行为约束和社会稳定功能等,只有辩证地加以分析和引导,才能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法治进程的模式问题,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并且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我们曾以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在《江苏社会科学》上发表了《走向法治化的中国社会》一文。本文的实证调查则是以我国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这就成了姊妹篇。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发生纠纷的现状与类型,指出了产生纠纷之后有三种解决途径:社会网络、政府部门和司法机构。人们在选择纠纷解决途径时既有行为习惯的影响,也有理性的考量。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农村,大传统、小传统和国家法律这三种规范还是共同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乡村干部的违纪违法现象败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要遏制这种现象,就要分析它的心理成因,以便对症下药,寻找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