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文化根源的考古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历史上看龙有两种 ,一种是可以豢养、驯服、食用的自然动物 ,一种是中华民族形成的象征 ,是一种许多氏族部落崇拜的灵物经过美化的综合体 ,是图腾龙。龙文化形成于何时 ,龙究竟是什么动物 ,近年来的考古资料已开始向人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可能性。本文结合考古资料认为远古时期的龙其实就是一种鳄鱼 ,这在考古发现以及远古遗风中都能得到证实。中国龙文化的始祖应是伏羲 ,龙文化的总代表应是黄帝  相似文献   

2.
背景资料 两千余年前,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凿玉垒山,驯服的岷江水从玉垒山中穿行。被截断的山丘成为江中孤岛。唤作离堆。  相似文献   

3.
一九六七年夏至一九六八年春,林彪、“四人帮”通过其控制下的宣传工具,连篇累牍地抛出文章,掀起了一股批判所谓刘少奇同志的“驯服工具论”的恶浪。对“驯服工具论”的批判,和对“阶级斗争熄灭论”、“党内和平论”的批判一样,是荒谬的,反动的。它的攻  相似文献   

4.
福柯认为权力机制能够作用于人的身体,使其变成驯服的肉体。一些女性主义理论家认为对人的身体的统治也会延伸至意识形态的统治,从而造就驯服的思想。当前女性对自己形体和容貌的关注以及女性思想上的顺从,其实质是父权制权力规训女性身体的结果。阿特伍德的小说《可以吃的女人》正是对该理论的注解。  相似文献   

5.
以孔孟为代表人物的儒家基于对历史上治国经验的总结、阐发,提出了一套道德精英治国理论。主张以精英集团治国,实行“德治”、“人治”,主张法律虚无主义,以此建立起一种牧民、使民的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因此道德精英治国理论是一种不科学的、失败的理论,它导致了精英与大众的疏离,并塑造了中国百姓顺从、驯服的保守性格;它是我们在当代建立“法治”社会秩序在观念上的障碍,应当进行批判和清理。  相似文献   

6.
《论语》就像一幅被打散了的拼图,外在内容的排列看起来凌乱,内在的思想却是高度一致的。孔子在《论语》中的思想结构是这样的:(一)以君子和小人为教育对象。(二)以道、义、仁、爱,和礼、乐、行、信、政、孝等为教育内容。(三)以培养君子学道能去"爱人",因而能良善地统治管理;以及让小人学道能被驯服因而"易使",便于被统治管理为目标。这样三者共同构成了孔子思想的本质,即是一种古代中国训练统治者与驯服被统治者的政治思想体系,以及这种政治思想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任湘云 《江淮论坛》2010,(3):165-170
小说《萧萧》是一个充满了丰富身体话语的独特文本。它不但绘制了主人公萧萧作为具体而独特的女体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的不同身体形象,同时展现了边地乡民驯服的身体和城里女学生自由、平等的新型身体。本文试图从这些丰富复杂的身体话语来探讨小说文本中存在的支配与被支配、压迫与反压迫、落后保守与进步开放、本能冲动与社会压抑等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二三 《优雅》2014,(11)
相比于夸夸其谈的肉食男,我们更爱略显呆萌的刘翔,单纯又容易害羞的性格越来越受有识之女的欢迎。不过,就像藏在坚硬的外壳里的香甜果仁,温柔内敛是呆萌系们的卖点,而与之响应的迟钝和胆怯却让人难以攻克。追求呆萌系恰似驯服野生的小动物,没一点耐心和窍门又怎么能行?  相似文献   

9.
去殖民主义、去人类中心主义浪潮中兴起的动物史研究,引起了亚洲史学者的注意。在过去20多年中,亚洲研究和亚洲史学者纷纷从人文学科的不同领域转向动物史研究,其中亚洲动物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这些成果虽不如欧美动物史研究的国际影响深远,却是方兴未艾的史学新趋势,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亚洲史研究的“动物转向”。亚洲动物史研究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角度和视野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全球史兴起后,逐渐与动物史研究结合在一起,出现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次重大的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一些深刻变化。一是由封闭到开放,使人的理性思维发生了宣化。过去人们被“左”的路线驯服得思想单纯、僵化、感情朴实盲目,现在则变得消息灵通,沟通频繁,思想活跃,见多识广,出现了多元性复杂性的格局。一是从依附性到自主性,使人的自我价值发生宣化。过去人们依附企业,依附机关,老实、听管,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不吵不同,不给不要,不叫…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理性来解释,宁静与癫狂植根于生存感受及相应的生存方式与态度。宁静是理性的,精神深处暴动的本我被自我与超我的良知所抑制,生命与意志驯服于内在的与外在的标准,即按道德与真理的规范而思而行。道德与真理是习得的,具有精神的继承性。因此,宁静的文学精神是传统的、古典的、贵族的,癫狂的文学精神,源自本能意志的非现实性与欲望的无限制性;源于对理性排斥的无意识支配,常常是压抑的精神爆发的结果。现代精神的作家即自由地表现原始意志与幽暗的梦幻,从而有别于传统的宁静与驯服。因而癫狂的文学精神则是反传统的、现代的、反贵族化的。癫狂的心理是打破了传统的道德规范,从人的生命深处释放出了出自本能的种种欲望和冲动。  相似文献   

12.
纪昌兰 《中州学刊》2023,(8):121-127
宋代女性的头饰除了常见的簪钗等传统饰品之外,其他各类饰品也丰富多样。这些饰品不仅造型独特,制作材料和配饰更是新颖别致,其中有不少是动物制品,诸如翠羽、白角、鹿胎、鱼枕骨、玳瑁等。为了制作这些头饰需要大量的动物作原材料,这会对动物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面对这种“另类”的审美时尚,宋代官方站在遏制奢僭和教化民众向善的立场上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适时制定了不少针对猎捕动物的限制性措施。这些禁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动物的效用,个中因由深刻地反映出了宋代国家治理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动物与人的关系:动物与人具有共同的起源,动物与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意识,动物还给人不少的教诲和启示,动物与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中相依为命。此四方面很好地印证了中国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动物观念:人畜一般。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证明,内蒙古地区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已经发现的旧石器、新石器以及相应的考古发掘都证明,内蒙古地区草原文化在最初阶段就对草原文明有着重要的贡献,如打制石器、发明弓箭、驯服野马等,对于这些应当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这个小故事,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讴歌了弱小动物在生命攸关之际,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扣人心弦,震人心田。  相似文献   

16.
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地区实行了长达 14年之久的残暴的殖民统治。同时 ,对我东北人民实行疯狂的奴化教育 ,妄图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以造成其文化的落后 ,最终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驯服的工具。我们应时刻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以激励中国人民实现富国的斗志  相似文献   

17.
纠纷械斗曾是宁远的“土特产”,据统计,从解放以来到1992年的43年间,全县农村发生大的群众性纠纷械斗123起,死62人,重伤437人,轻伤10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受械斗影响。一些村的农户有田不敢种,有地不能耕,睡觉要站岗,出门要提防。区乡干部整日被纠纷械斗牵着鼻子走,地县领导也被搅得不安宁。改革和建设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然而,尽管纠纷械斗顽劣不羁,但它并非无可救药,在与它的长期斗争中,我们通过努力,把握了它的特点和成因,找到了相应的对策,终于驯服了这匹“野马”。1992年下半年以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就是自觉地、有意识地从事对象性活动的社会的人。人和自然首先是实践的关系,即一般劳动。马克思指出:一般劳动“不是把人当作某种驯服的自然之力来驱使,而是当作主体来看待,这种主体不是单纯地在自然的、自发的形态之下,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之力的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里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分册第250页)在这里,马克思把“主体”的劳动同单纯自然的、自发的形态之下的“驯服的自然之力”严格区分开来,二者的关系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生产活动无非是作为主体的人改造自然客体的一种实践活动。因而,生产力归根结蒂是主体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9.
颜昌武  叶倩恩 《学术研究》2022,(2):51-58+177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数字利维坦"的兴起与扩张,使得每一个个体都有沦为数字难民的危险,即使那些熟练使用数字技术的人,也可能无法摆脱数字的控制。要驯服"数字利维坦",就必须正视数字技术的隐忧。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观察数字技术阴暗面的整体性视角,在此视角下,破解数字难民的困境,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权利问题,更是一个观念问题。"数字利维坦"的兴起与扩张,使得每一个个体都有沦为数字难民的可能,即使那些熟练使用数字终端的人,也可能无法摆脱数字技术的控制。要驯服"数字利维坦",就必须破除对数字化的迷思,还原其工具理性的本色,警惕其对价值理性的潜在威胁。在对公众数字权利加以保护的进程中,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最近,拜读了刘先平先生的五部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即《云海探奇》、《哟哟鹿鸣》、《千鸟谷追踪》、《大熊猫传奇》、《tiJ野寻趣})(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深感到是~种美妙的艺术享受。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前曾关注过的动物故事、动物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们不仅仅是对动物生活故事的描写,而是重点放在对人与动物、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广泛深刻的思考与描绘上。在这些小说中,人的探险活动与动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既写动物也写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探险生活表现科学家辛酸苦辣的人生追求,透过大自然千奇百怪的神奇造化揭示动物世界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